教學工廠模式在蘇州地區的創新與實踐論文

教學工廠模式在蘇州地區的創新與實踐論文

  摘要:教學工廠模式在蘇州地區的創新運用主要採取兩種做法:一是直接把企業引進學校,探索以專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二是將學生直接送到校外企業進行實訓。首先根據蘇州本地實情,開發滿足教學工廠要求的校本課程;其次選擇並開發符合技能教學需要的企業環境;然後為學生量身定製“共享性校企合作課程”。

  關鍵詞:教學工廠;蘇州;校本課程;校企合作課程

  教學工廠的內涵是將工廠環境引入學校,在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裝置完善、環境逼真的教學工廠,將學校和工廠合二為一,教學工廠以學校為本位,企業專案研發是教學工廠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目前,教學工廠常規做法是:學校向生產廠家承攬工業專案,生產廠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學校裝備一個完全與實際工廠一樣的生產車間,學生在教師和師傅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實際生產操作。在學校攬不到工業專案的情況下,教學工廠就成為了實驗室,學生只能在教學工廠裡看師傅或教師進行演示教學或參觀教學。目前,我國不少學校的教學工廠就處於這樣的尷尬境地。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引入教學工廠模式,不是要照搬套用新加坡的教學理念,而是要與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每所學校、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套用新加坡教學工廠的現成模式,而應根據專業設定、學生層次及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等,創造性地加以利用,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工廠新模式。

  對教學工廠新模式的探索

  根據對教學工廠模式的多年探索,我們採取了兩個比較成熟的做法:一是直接把企業引進學校,形成教學工廠,我們稱這種教學工廠為“校內教學工廠”。學校提供場地供企業無償使用,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入教學工廠學習和實踐。教學工廠在沒有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時候就是企業,在有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時候就是教學工廠,學生實踐的內容就是測繪或加工企業的實際產品。二是經過兩年的理論與基本技能訓練後,將部分學生直接送到學校之外的企業學習和實踐,我們稱這種教學工廠為“校外教學工廠”。為了和企業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我們和企業聯合開發“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這樣的課程以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為目標,以職業生涯需要為導向開發課程,為合作企業量身定製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課程內容既適合學生,也適合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我們稱這種模式為“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模式”。這種模式採用的是多批次、少批次的形式,也就是說,在每個企業安排不超過8人的學習和實踐團隊。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得到這樣的學習機會,應多選定一些企業。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這兩種教學工廠模式均運作良好。

  (一)校內教學工廠

  校內教學工廠是主要探索以專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並運用於理論教學。以專案為中心的教學,即教學內容的設計以企業專案為主題,從而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工作經驗,為將來獨立面對工作和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專案教學實踐主要在《機械製圖與AUTOCAD》課程中開展,按照“以勝任職業崗位需要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以製圖員職業資格要求為標準”的原則,對課程教學過程進行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教學改革,重點創新以生產性實訓為特徵的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職業道德為重點。

  教學工廠教學實施途徑:(1)企業現場認識(參觀)實訓。在講授完《機械製圖與AUTOCAD》課程緒論後,就安排學生參觀校內教學工廠,在參觀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製造企業生產是離不開圖紙的,從而認識《機械製圖與AUTOCAD》課程的重要性,並使學生儲備大量的形體資訊,身臨其境地感受工廠環境。

  (2)測繪教學工廠的實際零件。在完成零件測繪的理論學習後,將教學工廠裡相對簡單的實際零件借用到測繪教室,供學生測繪使用,並繪製出正規的零件圖,最後要求學生與企業的加工零件圖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寫出總結報告。

  在教學舉例、習題、實驗課題等方面儘量取材於企業實際生產的零部件。

  (3)根據圖紙裝配部件。學生根據教學工廠提供的裝配圖,幫助企業進行零件裝配,實現理論聯絡實際,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學目標。(4)利用假期組織部分學生為教學工廠繪製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圖紙,使學生得到實際生產鍛鍊。

  (二)校外教學工廠

  校外教學工廠主要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探索實踐。

  根據蘇州地區實際需要,開發符合教學工廠需求的校本課程蘇州存在大量外資和臺資製造企業,而這些企業大量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圖紙。雖然我們在機械製圖課程中也簡單介紹了第三角投影,但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一定的識圖困難。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收集大量企業第三角圖紙的前提下,開發了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第一門校本課程——外國圖紙的識讀,並在2007級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開設了限定選修課。這一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專業技術知識與生產實踐需要緊密結合。

  選擇並設計出符合技能教學需要的企業環境,提高教學工廠實踐的科技含量蘇州的中小製造企業數量眾多,如何為本專業學生選擇符合大綱要求的企業成為我們研究的又一課題。以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首先選擇製造加工手段全面、加工的零件種類較多的企業;其次,選定的`企業技術含量較高,學生進入企業前需要進行特殊培訓。

  根據教學大綱需要,為學生量身定製滿足企業需要的“共享性校企合作課程”新的校企合作式課程——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以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為目標,以職業生涯需要為導向開發,為合作企業量身定製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具體來說,就是學校透過對簽約企業、學生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的課程資源,確定合作式課程目標,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決定課程實施方案,進行課程評價,進行持續的和動態的課程改進。

  結論

  校內教學工廠的培養模式適合理論與實踐穿插進行的教學,教學內容以企業專案的形式展開。校外教學工廠的培養模式適合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與基本技能後需要集中對相關技能進行實訓的課程。針對蘇州地區中小企業多的特點,我們採用將整班學生分散到不同企業來完成後續課程的學習與實訓。

  對於常規的機械製造企業而言,學生前二年所學的理論知識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的生產實際需要,學生缺乏的是企業實際生產經驗,我們要求企業讓學生在6~8個月內完成主要崗位的“輪學”。在此期間,學校為學生和企業提供與本企業一致的理論聯絡實際的理論課程,企業為學生提供符合專業要求的較為全面的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秦建華.“教學工廠”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J].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2]明廷華.“教學工廠”:一種值得借鑑的教學模式[J].職教論壇,2007,(16).

  [3]陳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8.

  [4]洪霄.對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及實踐的思考[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42-43.

  [5]吳志華.論學生實踐能力發展[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