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中突破教學法初探論文

科學教學中突破教學法初探論文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姚烺強創始了“一點突破教學法”,影響較大。“一點突破教學法”強調以“點”為突破口切入,然後逐步延伸、擴充套件,突破教學重點,以此帶動對全篇課文理解的講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一點突破教學法”在科學教學這片沃土上也能茁壯成長。下面試從幾個角度論述我在科學教學中應用“一點突破教學法”所作的探索與實踐。

  一、以實驗環節為突破點

  一個實驗,即便是最簡單的實驗,也有幾個步驟。幾個步驟中,必有最為關鍵的步驟,這個步驟一錯,實驗的結果就會出現偏差乃至錯誤,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提取出一個實驗中最重要的步驟作為“點”,以點到面,擴散至整個實驗環節,就能有效提高實驗效率。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空氣中有什麼》一課“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其實驗步驟為:①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放進有水的水槽中,點燃蠟燭;②用去掉底的飲料瓶罩上,擰緊,觀察實驗現象;③把水槽裡的水加到與瓶內水面一樣高;④擰開飲料瓶蓋,將點燃的火柴棒迅速插入瓶內觀察實驗現象。可在學生實際操作時,往往忘記步驟③或者沒有把水加到相應高度導致實驗失敗。抓住步驟③作為突破點,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要加水?而且還要加到飲料瓶內外一樣高?如果不加或者少加會怎麼樣?會對實驗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探究之後明白了,加水到飲料瓶內外一樣高是為了使飲料瓶開啟時不會產生壓力差,這樣子瓶外的空氣就不會進入瓶內,當點燃的火柴棒插入瓶內時就能夠發現瓶內的氣體不支援燃燒;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就會在瓶蓋開啟的一瞬間由於壓力差瓶外空氣進入瓶中從而導致實驗失敗。找準這個突破點,學生的認知障礙就掃除了,不僅提高了實驗效率,而且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

  二、以課題為突破點

  科學課題不同於語文課題,科學課題一般直接闡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簡明扼要,少有修飾,這就為以課題為突破點創造了條件。如教學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變色花》一課,可以以課題為突破點,向學生提問:你見過會變顏色的花嗎?花怎麼會變顏色呢?你猜測是什麼原理呢?然後進行變色花表演,讓學生見證奇蹟,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變色”背後的秘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科學概念為突破點

  對於科學知識,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科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而不是單純記憶;要注重從整體上對科學的認識以及對統一科學概念的領會,而不是僅停留在各學科的具體知識上。”教學中可以以科學概念為突破點,引領教學,注重理解,在科學探究中領會,在實踐中應用。如教學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研究透鏡一課》,可以以“折射”的概念為突破,設計以下環節:①光進入透明的物質的時候是沿直線傳播的嗎?②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折射現象?③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這樣就以折射的概念穿起整節課的教學環節,提綱挈領。另外,科學教材中還有導體與絕緣體、傳導、對流、輻射、解釋、質疑等科學概念可以作為教學突破點,就把全課所有教學環節聯結成一體了,就像用一條紅線串聯起無數珍珠。

  四、以學生的錯誤實驗為突破點

  在我們的實驗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有錯誤產生,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來對待差錯。作為教師,我們絕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更不必去追求學生的絕對正確,要確立“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動態資源”的觀念,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並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智力發展的教育資源,正確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在實驗教學中,把學生的差錯作為教學突破點,並且加以運用,我們課堂也因差錯而變得有意義,有生命力。如教學《測量》一課中要求學生測量水的體積,在使用量筒讀數時可以出示學生錯誤的讀數方法:眼睛在液麵上方讀數的和在液麵下方讀數的,讓學生說說這兩種方法有何不對,從而使學生認識正確的讀數方法並且在實踐中注意避免錯誤。如教學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時可以同時出示錯誤的使用方法:液泡沒有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液泡觸碰燒杯底或杯壁,讓學生判別對不對,探究為什麼不對,並以此引出正確的使用方法。科學課堂要真正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就要有效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教師要勇於並樂於向學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實驗的思想和方法,獲得更加廣泛的實驗探究體驗。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處理得好,會使整節實驗課錦上添花!我將一點突破教學法“移花接木”,用於科學的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然,“教無定法”,如我的“初探”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實乃“反身而誠,善莫大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