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職禮儀教育現狀分析及實施途徑論文

關於高職禮儀教育現狀分析及實施途徑論文

 論文摘要:禮儀滲透於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並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與交流的頻繁變得越來越重要。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現狀進行總結,並對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加以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職;禮儀教育;現狀;實施途徑

  我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重視禮尚往來。禮儀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體現。禮儀滲透於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並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與交流的頻繁變得越來越重要。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接受正規的禮儀教育,並不斷加強自身禮儀修養,以便投入到日益職業化、規範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筆者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後,擬對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現狀進行總結,並就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加以探討。

  高職學生禮儀教育狀況

  高職學生的禮儀認知狀況在筆者對不同年級的100名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中,72%的學生認為禮儀很重要,認為一個人的禮儀素養在很多時候對做事成敗有關鍵性影響。17%的學生認為重要,但覺得還不至於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較之於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覺得可以在具備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禮儀不會掩蓋其光芒,只要有過硬的本領和超人的才華,有無禮儀素養無所謂。4%的學生認為講究禮儀有虛假之嫌,認為禮儀就像一個框框,限制了言行,約束了個性,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能隨性發揮,而是隔閡受限,不夠真實,表示自己會做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刻意用禮儀束縛自己。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學生對禮儀的重要性認知是存在差異的,但多數學生認識到禮儀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覺到了其在人際交往、個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特別是部分實習返校的學生認識到禮儀對生活和工作具有協調促進作用,因此認為禮儀很重要,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學校禮儀教育開展狀況很多學校的禮儀教育流於形式,不夠普及,我校30多個專業,將禮儀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並實際開設的僅有6個專業,而這6個專業中有5個是旅遊類專業,1個是文秘專業,課程的開設僅停留在職業禮儀層面,而其他專業均未開設禮儀課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開設禮儀課程。筆者透過對3所院校學生的隨機調查發現,學生的禮儀知識獲取途徑多來自網路和看禮儀方面的書籍自學,還有的來自學校或社團組織的禮儀講座,很少有學生從課堂上獲取禮儀知識,可見禮儀課程的開設率較低。近90%的學生認為禮儀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願意透過各種途徑獲取禮儀知識,而且獲取禮儀知識的主要途徑應透過課堂教學。因此,禮儀作為一門課程在高職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課堂教學狀況雖然有的學校開設了禮儀課程,但就禮儀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1.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很多教師在進行禮儀課程教學時,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實踐應用重視不夠。禮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運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融會貫通,對自身修養和個人品行的提升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結果會導致學生對禮儀產生錯誤認識,認為禮儀側重說教,停留在簡單的照本宣科階段,從而感覺枯燥,難以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厭倦心理。

  2.教師隊伍有待加強。從事禮儀教學的教師多是由其他專業轉行過來的,沒有經過專門的禮儀培訓,對禮儀知識的獲取大多是透過自學,對禮儀的認識停留在一個相對較淺的層面。因此,教學比較隨意,內容缺乏系統性,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缺乏對學生學習禮儀目的的正確引導,由此使學生形成了“禮儀就是規範言行舉止、講究穿衣戴帽”的膚淺認知。禮儀教學強調身教重於言教,但很多禮儀課程的教師自身不修邊幅,說話做事缺乏技巧,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3.教學形式單一。禮儀知識最大的特點是通俗易懂,貼近生活。這個特色決定了禮儀課的教學不能死搬教條、按部就班,而應生動靈活、寓教於樂,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倡快樂教學,快樂學習。但現在的禮儀教學多為教師課堂講授,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削弱了教學質量與效果。“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感,精神懈怠,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講授的內容無法在學生中產生共鳴與回應,教學效果較差,已經滿足不了現階段禮儀教學的需要。

  高職學生禮儀教育實施途徑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禮儀的重要意義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禮儀素養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立足社會、為人處世所必需的。禮儀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一個具備良好禮儀素養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贏得別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際關係,從而能在交往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謙互讓,講文明,懂禮貌,和睦相處,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禮儀使人際之間的感情更容易溝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關係,進而有利於各項事業的發展。在認識到學習禮儀的重要意義之後,應引導學生樹立長久的“習禮意識”,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形成習慣。

  強調禮儀知識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禮儀知識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要透過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學生的文明程度不僅關係到學生自身,同時也關係到學校的精神面貌。學校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禮儀素質的培養,普及禮儀教育,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將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有機結合,作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要改變將禮儀課當作公選課不加重視或根本不開設禮儀課的狀況,禮儀課作為人文素質課程之一應提高到必修課的地位。

  設計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環節經過我校旅遊專業教師的努力,禮儀課程已經被作為精品課程立項建設。我校旅遊專業禮儀教育的具體做法是:(1)不斷進行禮儀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禮儀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多變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路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闡釋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要求主講教師講課要注意理論性與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針對本課程的特點,我們加強了實踐教學,透過實踐教學環節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實踐教學的探索中,已經形成了“點面結合、上下結合、內外結合”的特色,利用模擬實訓、影片演示等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課程組教師實行集體備課,透過集體攻關的形式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2)加大實踐環節在課程中的比例。實踐環節是禮儀教學中最為欠缺的、但卻是最關鍵的部分。學生只有透過具體實踐,才能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只有經歷了實踐的全過程,才能系統地掌握各個環節的基本技能。指導教師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全過程的實踐,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及時補救。禮儀課的實踐環節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勢、舉止、體態、儀容儀表及語言表達等方面。

  禮儀課程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根據貫穿課內課外、貼近專業特點的原則,從“強化實踐意識、樹立當下實踐的理念、建立實踐平臺”三個方面建立了實踐課教學體系。我校的禮儀教學除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講授外,還注重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提高踐行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禮儀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應包括認識性實踐、理解性實踐、拓展性實踐三個環節。

  1.課內實踐——認識性環節。課堂模擬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模擬演示禮儀規範,加深理論學習的效果。利用課堂討論、演示、播放影視片等方式,創造條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育和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針對禮儀課實踐性強的特點,我校從事禮儀教學的教師大膽創新,在教學計劃上將禮儀課教學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設定為1︰1,理論課與實踐課分單雙週交叉進行。同時理論課與實踐課由不同的教師授課,積極引入校外人才,給學生講授化妝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形體訓練,並根據禮儀課的教學內容,研究探討上課形式,排練禮儀操,寓教於樂,使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質。

  2.課外實踐——理解與體驗性環節。課外實踐是禮儀課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透過組建義務禮儀服務隊進行課外實踐,使學生克服膽怯羞澀的心理,進一步掌握禮儀服務的技能技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學生反響良好。義務禮儀服務隊承擔了我校歷屆運動會的頒獎儀式禮儀服務,並根據學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項接待活動的服務工作,學校各項活動均有禮儀隊隊員的身影。透過課外實踐,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髮現自身的優缺點,實訓效果很好。

  3.社會實踐——拓展性環節。我校與當地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利用節假日和課餘時間安排學生實踐。我們經常選派學生參與馬鞍山市大型活動的禮儀服務工作,如馬鞍山市戶外旅遊節、馬鞍山市團市委大型頒獎會、馬鞍山市旅遊行業先進表彰大會及馬鞍山十大傑出青年頒獎晚會等市級重大的慶典活動等,深受企事業單位的好評,並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利用馬鞍山市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我校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時刻牢記“做一個文明有禮的馬鞍山人”的承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文明城市建立增磚添瓦。學生在實踐中檢驗了所學的理論知識,並用出色的禮儀服務展現了自己,服務了社會。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充分認識到禮儀的實用性和靈活性,增強了責任心和自豪感,對其他學生也起到了示範作用。

  進行多渠道、大力度的師資隊伍建設為了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教育,學校應不斷整合資源,為禮儀課程教學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加大禮儀教師培養力度,投入資金,允許符合條件的教師接受專門的禮儀培訓,建立一支懂理論、會實訓的優秀的禮儀課程教師隊伍。近五年來,我校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培養青年教師:(1)大力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學歷進修,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2)定期開展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活動,重視每月兩次的教研活動。

(3)開展同行之間的交流,經常派青年教師外出參觀考察,開闊視野。

(4)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社會技術培訓,如“雙師型”教師培訓等。

(5)透過產學研專案培養教師,如到企業掛職鍛鍊等。透過多渠道、大力度的培養,提升了禮儀課教師的業務素質,為高質量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禮儀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在大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應充分重視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其普及開來,充分發揮禮儀的德育作用。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之能夠根據高職院校的定位及專業特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人才競爭力和市場適應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