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語文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藉助語文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藉助語文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鍵詞:
語文教材;滲透;學生;愛國主義
摘要: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守起來的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是一種無比忠誠的深厚的民族感情,藉助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讓學生明白了愛國的重大意義又讓學生清楚身上所擔負的重大責任。
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築守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無限熱愛、無比忠誠的一種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種價值的精神營養品。語文教材體裁多樣的的文學作品,有許多課文正體現了愛國主義這一主題,語文教學可以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結合語文教材,引導學生盡覽祖國山河,激發愛國熱情
中華大地呈現出多種自然風光,景色綺麗,風采誘人。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課文,就向學生介紹了祖國江山美不勝收的景色。
首先可引導學生去盡情遊覽:走進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去領略“千里江陵一日還”的雄奇;隨著碧野走進《天山景物記》,置身於塞外獨特的絢麗的景色中;跟隨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去泰山極頂觀賞日出的輝煌。還有春雨江南的秀美;駿馬秋風塞外的壯美;杭州西湖的陰柔美;黃山蒼松雲海的奇特美等等。讓學生置身其中,蕩胸滌肺,心曠神怡,排除汙穢雜念,萌發健康的愛國感情,在學生的心中烙上“中國”印,無論走到哪裡,祖國的山山水水會讓他們夢牽魂繞。
其次,結合課堂教學,發動學生課下去找有關描繪祖國山河的文章,結合中國地圖,踏訪文章所介紹的地區,處在什麼地裡位置,有何物產、名勝古蹟和人文風貌。學生透過查詢文章和閱讀,對祖國的幅員遼闊、土地的富饒有了深深地瞭解,學生沉浸其中,自然會對祖國產生依戀之情,為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國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對哺育自己的山河產生熱愛之情。
最後,要引導學生把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聯絡在一起,讓學生明白家鄉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熱愛家鄉就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可透過以“我心中的故鄉”、“我愛家鄉”等為題的詩歌、散文朗誦、演講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故鄉的熱愛,同時也要從另一個側面讓學生體會到有多少中國人為了自己的祖國不被外人侵略,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又有多少中國人背井離鄉數年,還要歷盡千辛萬苦,衝破重重險阻,重回故里的原因。這樣就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在實處,久而久之,將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英雄模範人物,樹立愛國責任感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再創造歷史的過程中,祖國孕育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同時還湧現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英雄熱愛祖國,忠於人民,報效祖國的高風亮節是值得學生學習的。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是正氣歌、愛國頌,這些文質優美的課文能點燃學生的愛國之心,也能在學生心中築起維護祖國尊嚴的鋼鐵長城。
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英雄,明白愛國是一種傳統美德,應以愛國為榮。
漢代的霍去病,為國家的生存和強盛,在戎馬中度過一生,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宋代的'岳飛為挽救祖國危亡,離妻別母,轉戰沙場,發出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言;文天祥為抗擊元兵的進攻,堅貞不屈,臨危不懼,誓死不投降,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清代的譚嗣同為“維新”慷慨就義,以身殉國,發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言。還有魯迅筆下的劉和珍、柔石、白莽等許多愛國青年,無不體現愛國主義的豪情。透過引導學生,學生認識到,英雄們總是把自己的歡樂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由於這種愛國主義情感產生的巨大凝聚力,使得中華民族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在內憂外患面前,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是祖國巋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其次,引導學生學習英雄的精神,提高學生思想素養,樹立愛國責任感。
1、學習英雄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是維護人格、國格的強大力量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的氣節。華羅庚甘願拋起國外的高額報酬,排除種種險阻回到祖國,正體現了這種氣節;當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轟炸時,全國人民的愛國聲援正體現了這種氣節;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行為正體現了這種氣節。愛國者忠於祖國,不屈不撓就是出於對祖國的感情。要引導學生懂得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是追求崇高人格的最高境界。
2、學習英雄捨生報國的獻身精神
愛國就應在國難當頭是挺身而出,保效祖國,不惜用自己的血肉築起新的鋼鐵長城。在講解一些有關課文時,可結合學生實際,給其出一些思考題,與以正面引導和討論。如“從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看劉和珍的行為”、“譚嗣同的流血值得嗎?”等等。透過激烈的爭論,讓學生明白愛國的含義所在,然後要求學生寫作文給予落實,《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我從劉和珍的身上看到了中華的崛起》、《赤子之心》等作文,從內容多樣的文章中,不難看出學生從英雄的行為上受到了很大的啟示,開始了深刻的反思:當生命與正義發生衝突時,要獻身正義;當個人的利益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要獻身國家。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洗滌和淨化。
3、學習英雄,糾正學生思想誤區
應試教育的弊端使學生忽略了對自己思想的品德的培養,產生了許多錯誤的思想:什麼“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等。這些錯誤的思想導致許多扭曲的行為,出現了許多不該發生的悲劇。有位母親無奈的在給兒子的匯款代單上這樣寫道:“上班日當午,汗滴腳下土,須知手中煙,顆顆皆辛苦。”語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課文也可起到糾正學生錯誤思想的作用。如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邱少雲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牢記“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王鐵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雷鋒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焦裕祿“心中裝著蘭考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等等,英雄的行為和思想,會讓學生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和自己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相比,後者是何等渺小,這些英雄才是自己應該追求的“明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前途才是個人價值實現的前提條件。
有位學生在演講中這樣說道:以前的我們或許因為一些錯誤的思想,作了一些錯誤的事情,現在反思起來,顯得多麼的幼稚,從英雄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我明白了身上肩負的責任,為以後“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恥辱不在中華大得上重演,我們要向英雄學習,把愛國當成自己的責任,關心國家的前途民運——。由此可見,用英雄之魂塑造學生的靈魂,讓英雄照亮學生的人生之路,發揮榜樣的力量,鞭策學生走上愛國之路,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必要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教師始終貫穿在語文課教學中。只要緊緊結合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就能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他們會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是一個愛國者。
參考文獻:
[1]戴木才.造就孩子光輝人生,教師博覽,2002,(2).
[2]景淑華.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1).
[3]課本.國情.
[4]劉大軍.新世紀的使民,2000.30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