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巧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育論文
物理教學中巧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育論文
資訊科技的使用使物理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它以其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的特徵,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符合物理教學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發展物理素質都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探索研究中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新授課中,巧用資訊科技手段培養學生質疑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為此教師必須最佳化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的情感和積極的態度傾向。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每一堂課入手,精心組織,將學生引向“疑問→設想→探索→創新”的思維王國。
要想激發學生質疑首先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資訊科技,營造特定的質疑環境,可以是問題情境,也可以是社會、文化、自然情境,還可以是虛擬實驗情境,但這個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例如,在講槓桿原理時,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動畫:面對一塊大石頭,一個成年人推得滿頭大汗,石頭卻紋絲不動,打出了一個大問號,學生立刻積極思考,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抬它、用肩扛它等;這時,第二幅畫面出現了,學生想的辦法都不行,那麼用什麼方法呢?學生在認真觀察獲取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疑問。
2.實驗課中,巧用資訊科技手段創設良好的實驗環境,培養空間想象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為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質疑力,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嘗試自主解疑,訓練空間想象思維能力。
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實驗的`層面上,要創造性地去探索和發現。教學中我設計了先進行教師演示實驗,再進行計算機分解實驗的分兩步進行的實驗教學法。即先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看見實驗的結果;然後在計算機顯示螢幕上,運用多媒體技術,重現所發生的物理過程,分解實驗操作中所看不見的每一個微小步驟,感悟實驗的全過程。這對初中生來講,將會加深他們對知識結論得出的印象,培養他們探求知識產生過程的能力,從而將深奧的、難理解的知識變成淺顯易懂的活知識。例如,在設計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大小的實驗中,針對講課中的難點,我們採用教師演示和分解實驗步驟的並進式教學,設計不同的直觀變化的電路接法,先由教師和學生連線實物電路,再由計算機展示和分析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電流大小、方向的過程。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又讓同學們操作運用課件模擬演示,回答變阻器怎樣接入電路能改變電流的方向,怎樣防止電流過大而燒壞元件等;並在多媒體動畫演示電流流過變阻器時,用鳴叫、閃動、慢鏡頭重放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在“電磁學”一課中,學生對電場(電場能)和磁場(磁場能)的相互轉換,電路電流的大小,方向的週期變化感到極為抽象,難以理解,但經過課件的模擬演示,學生就能清楚地看到電荷的變化(充、放電過程),電路中電流大小、方向的週期性變化,線圈中磁場的有無、強弱和方向的變化等。這就為同學們創設了良好的認知情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記住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認識了物理現象的本質。這樣做的結果,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了空間想象思維能力。 3.複習課中,巧用資訊科技手段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物理學家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曾運用科學實驗,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規律。為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放開雙手,大膽實驗,勇於實踐,不怕失敗,教師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足夠的實驗機會。我們將典型的例題、教學內容分成簡—易—難的層次,輸入計算機,這樣就解決了複習課中分層教學的問題,讓好學生及後進學生均能理解從而受益。
例如,在複習串並聯電路這一章時,按簡—易—難設計內容結合例題,先由計算機出示實物圖,再由學生按照實物圖連線電路圖,教師在螢幕上分析電路,讓學生畫出電路圖,進一步解釋,加深印象;然後讓學生積極討論,活躍思維,並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做題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的知識被廣泛應用於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學生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縮短了學生的感知時間,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創新教育既關係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真正地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只要我們堅定方向,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