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術型人才職業素養提升途徑的探析論文

高校技術型人才職業素養提升途徑的探析論文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所以,在應用型本科大學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教育。

  大學教育專業化的特點決定了大學教育實質上都是一種職業教育,這種職業教育不僅要求高校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同時也要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加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可以使他們自覺認識到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擇業取向,為從業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打下基礎。因此,在校園裡就進行就業前的教育,已經成為擺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又比較新穎,所以諸多學者給出的概念和內涵並不完全一致。筆者認為,職業素養是指人類從事職業的規範和要求,是在工作過程中顯現出來的一些品質,比如職業道德、專業技能、職業作風等。大學生以後在職場上成功與否,取決於其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所以,職業素養是一種較為深層的、隱形的一些能力素質的綜合,它貫穿在人的日常行為活動中,決定著職場的成敗。

  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一般包含專業素養和基本職業素養兩大類。專業素養是指大學生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素質,包括本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專業素養很容易能夠衡量出來,所以它是一種顯性的素養;基本職業素養是指大學生具有的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職業態度等方面的素養,這些素養短時間內很難測度,所以它是一種隱性內在素養,具體表現為敬業精神、誠信品質、表達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吃苦精神、競爭意識等很多方面。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就業群體,大學校園是其走向社會的最後一個階段,雖然社會上不同職業的行規不盡相同,但就職業素養來講,無論哪個行業對求職者的基本要求還是一致的。應用技術型高校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最直接的意義在於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職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素養方面

  1、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不紮實。對於學習枯燥乏味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來講,大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興趣,他們更熱衷於外向型的社會實踐。再加上外部環境倡導的素質教育,一些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往往被忽視。比如,試卷中出現名詞解釋這樣的題型就會被認為不是拓展能力的題目,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否則就是空談。

  2、專業理論知識陳舊落後。現代經濟社會瞬息萬變,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由於教材的編寫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更新肯定不及市場環境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多涉獵專業方面的新聞,但由於精力和時間有限又不可能所有新鮮的事物都能夠講到。所以,在教學內容上需要及時跟進。

  3、實驗室實驗效果不佳。一些實驗室實驗僅僅是依靠某個軟體操作來完成,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專業知識應用的能力。而且多數軟體為教學軟體,和實際工作中操作的軟體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實驗室教學這方面是亟待改善的。

  (二)基本職業素養方面

  1、注重培養職業技能,忽視培養職業意識。自從有了培養應用型人才這種說法,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備受很多高校重視,也提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這種說法,但職業技能這種顯性表層特徵很容易能被鍛煉出來,並不能區分績效優劣。實際上,大學生的職業動機、特質、責任心等這些隱性特徵才是決定今後職業的關鍵因素。這種職業意識是人們很難看到的,短時間內也不容易被衡量,但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培養職業技能時同時也要加大職業意識的培養。比如各高校的宣傳板、網上論壇或者認真傾聽學生們交流討論的焦點,發現他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考證上,以為拿到這些證書就能夠找到好工作。忽視對職業道德、職業行為和職業作風等屬於職業意識領域的培養。

  2、注重提高就業率,忽視提升職業素質。當今,大學生就業難已經發展成為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社會對高校的就業率也越來越看重,經常把畢業生的就業率看成學校培養出人才的一種認可度。同時,就業率的高低還影響著學校的招生計劃。所以,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就很明確,就是要讓畢業生找到工作,確保學校的就業率。這一目標本無可厚非,但從高等教育的最終價值來看,教育不是把學生當作手段和工具來培養,而應該把學生作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人來培養。學生的考試和學校的授課都是為了就業、出國、考研等目的,忽視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正是由於這種功利性的教育價值觀,致使學生的學習和考試都很功利,嚴重影響了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雖然各高校都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職業素養培養相關的課程,但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就業難,並非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注重校內培養,忽視社會鍛鍊。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為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做準備,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全面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公司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只有與社會對接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使其在實際工作中鍛鍊自己。而當前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主要場所還是在校內課堂、社團活動等來實現,離真正的職場體驗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真正實現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效果就必須要讓學生走向實際的工作崗位,融入社會,真真切切地提高職業素養。

  三、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職業素養提升途徑探析

  (一)重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授課方式。首先,要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應用技術型高校的課程並非全部都要實操性,不能搞一刀切,所以還是要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可以透過小測等方式督促學生學習。單純的講解勢必枯燥乏味,所以一定要改革課堂授課方式,這就需要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方式,比如採取以行動為導向的課堂實踐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場景體驗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熟知行業的行為特徵和標準,並在活動中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初步鍛鍊了溝通交往能力;其次,要更新教學內容。將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融入到教學中去,做到與時俱進。比如,電子商務專業就要加進去跨境電商、“網際網路+”等新出現的事物,可以採取專題研討講授的方式讓學生自學後講授,這樣既鍛鍊了自學能力、整理知識的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同時還要把職業素質、職業意識滲透到專業知識中去,在職業素養中,擁有正確的職業意識尤其重要。因此,課堂教學要始終貫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觀、法紀觀,增強大學畢業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

  (二)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職業意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的自我剖析,在分析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定位,設定職業生涯發展的具體目標,選擇實現既定目標的職業,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計劃等,並按照時間安排,採取各種積極行動去達到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是學校開展職業素養教育與學生認識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載體。

  這一過程應貫穿於整個大學教育階段。在新生一入學剛上大一時,應結合入學教育指導大一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從而引導其確立正確的人生髮展方向,幫助其接觸與瞭解專業; 大二時應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特長與興趣,積極參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社會實踐;大三時應幫助大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選人、用人標準及市場需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招聘會,達到有效提高職業素養的目標;大四時要注重擇業技巧和角色的轉換指導,輔導大學生撰寫求職簡歷,把握面試機會,提供有效的市場需求資訊,從而實現正確擇業。所以,每個階段都應有與職業素養有關的安排。

  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不僅僅是輔導員的事情,專業教師也應積極參與進來,與學生工作部門共同完成這項工作,效果才會更好。要形成全員參與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新機制。應用技術型高校不僅僅要靠就業指導部門一個部門或有限的幾個人開展指導,而要將職業指導滲透到教育教學與管理等各項活動中去,讓專業教師、學生部門工作人員等在日常學習工作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影響,將教書與育人融為一體,才能形成科學高效的職業素養培養氛圍。

  (三)重視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生將來擇業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問題,比如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等。所以要建立大學生職業心理的培育體系,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等,全面系統地講授職業心理素質基本知識,在校時就能從理論上認識從業人員的職業心理特點與行為規範。學校領導層與輔導員、班主任應當系統地掌握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具體內容,摸清學生的心理特徵,與學生交心,細緻入微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四)重視開展第二課堂。應用技術型高校要積極為大學生創造課外實踐、課外活動的機會,近距離的接觸社會。可以透過一些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等方式,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成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和自強、自立意識,為其自覺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打下基礎。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包容、競爭和合作。透過嚴格管理,有效規範學生的行為,強化他們的時間觀念,使他們養成遵規守紀的良好習慣。透過習慣養成,把職業規範內化為自身道德素養,滲透到思想中去,轉化為工作中的實際行動。

  也可以聘任有實際社會工作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層面的幫助,透過在校內講座或授課等方式。河北金融學院某些專業的獨立實踐課聘請企業管理人員講授,效果就非常好,深受學生喜愛。這樣的方式,直接有效地連線了用人單位和學生,效果非常好。也可舉辦“企業家面對面”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邀請企業家與在校大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這樣的形式直接提供了實踐知識和企業文化。透過成功的企業家與大學生最直接的溝通,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企業家的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從而達到促使其努力學習,提高個人修養的目的。

  (五)引企業文化入學校。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應充分利用社會、企業資源的支援,將企業文化引入學校育人過程,多渠道、多途徑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環境,促進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比如,將企業的5S管理(企業環境衛生和裝置管理工作標準)模式引入到學生宿舍和教室衛生規格化管理之中,制定5S動態管理標準;也可將企業考勤制度納入課堂管理之中,幫助學生養成守時的好習慣;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環境。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整個環境對勞動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要在社會和高校的合力培養下,尤其是應用技術型高校,要審視環境與自我,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著力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使其能較快地適應職業崗位的標準,進而實現“大學生-職業人”的轉變,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