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個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論文

大學生的個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論文

  2015 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50 萬人,2016 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將超過770 萬,這意味著2016 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可能比2015 年更加嚴峻。由於高校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相互脫節,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現象突出,社會經濟改革轉型,大學生就業觀念不合理,而且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始終處於高位,因此,高校畢業生持續陷入困境。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在這些方針政策的推動和督促下,高校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開設了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主幹的指導協助大學生順利就業的課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毫無例外地都涉及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職業生涯發展是大學生人生髮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具有階段性的連續過程,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規律,並會表現出一定的特點和趨勢。職業生涯發展與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絡,個性影響職業生涯的發展,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中體現出個性的特點。

  個性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特徵的總和,心理品質包括個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職業生涯發展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即職業探索階段、立業發展階段、職業中期階段和職業後期階段。其中,職業探索階段是指根據個人知識儲備、學歷、個性等探索適合自己、自己喜歡並將長期從事的職業的過程,大學生正處於職業探索階段。探索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嘗試期( 15 - 17 歲) 、過渡期( 18 - 21 歲) 、初步試驗承諾期( 22- 24 歲) ,大學生正處在過渡期和初步試驗承諾期這兩個階段。

  1 心理品質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

  1. 1 需要、動機與大學生職業發展

  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當機體缺乏某種東西時,需要就產生了。心理學家馬斯洛將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動機是在人類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在自我調節機制的作用下,個體使自身的內在需要與外在的行為誘因相互協調,從而形成激發、維持行為的動力因素。動機具有三項功能,即啟用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和調整功能。動機按照人類的需求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兩種。生理性動機又稱原發性動機,它以生理需要為基礎。社會性動機又稱繼發性動機,它以社會性需要為基礎。根據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是一種到U 形曲線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應充分思考自己的職業動機,在滿足生理需要的基礎上,應該更加重視社會需要的滿足,例如充分考慮成就目標、興趣等。

  1. 2 職業興趣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人對需要的情緒性表現,是一個人認識和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職業興趣是指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對某種職業需要的情緒表現。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往往興趣是占主導地位的',對於大學生來說,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它有時比能力更為重要。職業興趣是大學生選擇職業強有力的動力,研究表明,基於興趣選擇職業,一個人的能力在工作過程中能發揮80% 以上,而選擇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領域,只能發揮20%—30% 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工作被動、態度消極、容易疲勞等,即表現出職業倦怠。調查研究發現,由於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在進行初期職業生涯選擇中,往往違背自己的興趣,導致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滿意,一年內的跳槽率達到50% 以上。由此可見,職業興趣與大學生的職業價值感、職業滿意度等有著緊密的聯絡。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應事先清楚自身的興趣,然後選擇職業。例如,如果喜歡與事物打交道,那麼可以選擇圖書管理員、會計、機械工程等方面的工作,相反,如果喜歡與人打交道,那麼可以選擇教師、銷售員、服務員等工作。如果對自己喜歡的職業不明晰,那麼可以參照《霍蘭德職業傾向能力測試》,瞭解自己在實用性、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社會型這六個方面中的傾向性,以達到基於職業興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

  1. 3 信念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信念是人們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指導人們的行為,是人們堅定某一行為的心理、思想基礎,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信念有不同的含義,也有不同的層次,同時信念又具有穩定性。但是這種穩定性不是絕對的,科學的信念必然會隨著客觀實際情況的改變而作出相應地調整和完善。脫離實際的信念是脆弱的,經不起現實變化的衝擊。因此,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和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確立正確合理的職業信念。另外,信念的變化會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對於大學生來說,當合理的職業發展信念形成後就不要輕易改變,應該始終相信一點,只要堅持信念,結合外部有力環境,職業發展的理想和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1. 4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職業生涯發展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世界的總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觀是指一個人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和看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下簡稱“三觀”) 對職業發展有著根本影響,職業選擇是以“三觀”為基礎的。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大學生功利浮躁心理現象突出,為了獲得工作經驗,草率就業,接著就頻繁違約、跳槽,導致一些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不信任,因此,對就業者的要求更加苛刻,大學生就業難,但是就業門檻卻在升高,由此造成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因此。所以,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前要有正確的“三觀”,在正確“三觀”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和規劃。

  2 心理特徵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2. 1 氣質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按照氣質的體液說,氣質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四種類型。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反應迅速、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動作敏捷、善於交際可能成為活動家、領導者,傾向於從事多樣化的工作。粘液質的人安靜、穩重、反應緩慢、善於剋制和忍耐、沉默、注意力不易轉移,一般傾向於選擇有條不紊、勤勤懇懇的工作。膽汁質的人熱情、精力旺盛、思維敏捷但穩定性差、容易衝動,傾向於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抑鬱質的人多愁善感、情緒體驗深刻、行動遲緩但準確性高,選擇職業為消極、依賴性強,多喜歡選擇穩定、變動少的工作。由此可見,氣質與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有著緊密聯絡,對於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和考慮自己的氣質,達到氣質和職業的完美結合。

  2. 2 性格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性格是指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行為方式的總和,性格型別說認為人有三種性格即內傾型性格、外傾型性格和中間型( 內- 外型) 性格。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按照不同維度劃分將人的性格分為16 種,這16 種性格按照兩個維度———直覺型和感覺型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的性格。研究發現,當性格型別與從業者的所從事職業相匹配時,就會成為一個有效的工作者。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先清楚自己的性格,具體可以進行16PF( 卡特爾16 種人格) 測試,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規劃職業、選擇職業、從事職業

  2. 3 能力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人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獲得的,由於個人早期生活經歷各不相同,能力有差異。能力的個別差異表現在質和量兩個方面。質的差異表現為各人具備不同的特殊能力及能力型別。量的差異表現在能力發展的水平和年齡差異。具備較強能力的學生,表現出自信、積極、敢於競爭的心理狀態,可以對職業目標及實現手段做出最佳選擇; 而能力弱的學生則常常表現為消極、退縮或者等待。

  3 結論

  對於就業問題進行的大量研究證明個性對職業選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注重將自身個性的特點與職業發展相結合,擁有合理的需要和正確的動機,培養職業興趣,堅定良好的職業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不斷修煉氣質,不斷完善性格,始終堅持提升就業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