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識技能態度論文

論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識技能態度論文

  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問題,是我國迎接“新工業革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問題。高等工科院校要加強適應“新工業革命”的科技人才培養,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形成院校、企業、科研單位“三位一體”的協同培養人才機制,促進教師角色轉型,強化雙師型教學:以著力培養工程科技人才應具有知識、技能和態度為主線完善工程教育體系。

  1.“新工業革命”對工程科技人才、知識、技能、態度的新要求

  (1)“新工業革命”對工程科技人才的新界定。工程科技人才是科學知識,工程技術,實踐經驗,創新能力以及其他要素相結合的綜合載體,尤其需要具備將學術知識熟稔的應用到工程實踐中的能力。工程科技人才是一種專業性的技術人才,他們不僅是設計者,也是工程現場的管理者,技術指導者,不僅需要掌握科學技術知識,還需要透過在生產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作為“新工業革命”發展所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應當具有突出廣泛的社會基礎和一定的創新創造能力。工程科技人才既包括大量經過系統的教育和實踐訓練,具備了特定領域內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又包括具備了領袖能力和工程職業權威性的拔尖人才。

  (2)“新工業革命”對工程科技人才知識的新要求。知識是指可被驗證的確定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有用的。對工程科技人才來說,知識既包括理論上的學術水平,又包括在工程實踐中獲得的經驗總結。當今世界的科技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適應現代工業化發展的知識結構再不是單方面的、獨立的,而是趨於綜合化,呈現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因此,現代化的工程科技人才所具有的知識結構應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知識更新的動態化的儲備庫,它能將所獲取的新知識透過系統化整合後使知識結構始終保持在高效的狀態。

  (3)‘新工業革命”對工程科技人才技能的新要求。技能是指一種已經獲得並經過實踐驗證認可的能力,或指履行某項職能或勝任某項工作的一種資格。“新工業革命”對技能的要求不再是某一方面特別突出,而是更強調技能的綜合性,全面性,簡而言之就是要具備完整的技能結構。

  (4)“新工業革命”對工程科技人才態度的新要求。我們運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來對工程科技人才的專業素質進行結構分析,將其劃分為知識,技術,能力和態度四個基礎成分,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態度。態度是指人們在已有的價值觀念及知識屬性中對待事物的表現方式,是由對外界事物的內在感受(道德觀和價值觀)、情感(即“喜歡-厭惡”、“愛-限”等)和意向(謀慮、企圖等)三方面的要素構成。然而現代工業化發展對工程科技人才的態度的要求不僅僅是對待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權力等幾個方面的態度,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待社會、對待知識學習、對待工作、對待職業等多方面的態度。

  2.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新特徵

  透過2005年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有關“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可以總結出作為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應具備的條件分別為:專業的工程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專案實踐能力,優勢專業展示能力,良好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等。其中品德及職業道德,終身學習的能力,紮實的專業基礎,專業的工程技能,解決工程科技問題的能力,在多學科人員組成的團隊中的協作能力得到我國工程科技人員的普遍認可,稱之為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應具備的核心特徵。

  (1)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知識儲備。它要求工程科技人才除了要紮實的掌握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求掌握必須的如工藝研發知識、技術管理知識、安全生產知識、市場知識、社會倫理知識等相關聯的知識。我們現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要想培養出具備此種知識結構的工程科技人才就要改變原有的一般學生需求的“一般教育”的模式,又不能實施專業面很窄的“專才教育”模式,而是要在加強工程技術基礎教育方面努力,使學生具有堅實的工程技術基礎,即熟練掌握專業領域內工程科技知識,具有紮實的理工科知識基礎。除此之外工程科技人才還應掌握一定的跨學科知識以及瞭解和自己行業相關的前沿科技知識,掌握行業的最新動態,能夠對收集的綜合資訊進行提取應用。還要了解一定的經管方面的知識,其中包括經濟,管理,法律和人文藝術方面的知識。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對不同工程方向的適應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厚基礎,寬口徑”。

  總之,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長過程是一個科學理論知識不斷積累,在工程實踐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努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過程。

  (2)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應具備突出的綜合技能。這裡所指的綜合技能主要有工程實踐技能,知識學習技能,綜合分析技能,開拓創新技能。

  工程實踐技能,工程科技人才最應具備的就是工程實踐技能。工程實踐技能是指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工程科技人才只有在一定的實踐情景中才能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從而進一步調整學習方向,提高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只有實踐經歷才能促使工程科技人才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才能使他們將相應的基礎工程知識和具體的行業知識協調的應用到對應的工程實踐中,同時,透過連續的工程實踐,學會將複雜的工程問題進行準確的描述,並具有實際解決工程實踐中出現的難題的能力。作為工程科技人才要想在工程科技領域有所建樹,必須重視實踐,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形成實踐能力,要想成為工程科技人才就要進入工程科技領域,首先必須從工程實踐開始,以此不斷磨練自己。

  知識學習技能,在工程科技活動中,所需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及時學習和補充所需知識,進行知識儲備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達到了相當的知識水平才能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和進步。

  綜合分析技能,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新事物的學習和領悟需要具有分析和綜合的技能,只有透過綜合的分析,之後再對所分析的內容進行演繹和歸納,才能昇華成創新,才能形成有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開拓創新技能,開拓創新技能就是透過對已有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任何行業都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創新的能力,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現代工程科技人才面對迅猛發展的高尖技術,更需要開拓創新的技能,這樣才能推動工程科技的進步,實現工程造福人類的本質。

  (3)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應具備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對待自己的人生價值要呈現出勇攀科技高峰,不怕困難的人生態度,要有遠大的志向。在面對社會,面對學習,面對工作,面對職業都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適應社會的態度,面對社會要有一定的責任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分清主流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法律、道德、文化問題等能夠寬容與理解,要有勇於獻身的態度。

  適應學習的態度,面對學習應具備一種能適應學習並能認識到獨立的終身學習的必要性的態度。此外還應適應當今社會快節奏學習的趨勢,善於在短時間內掌握新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面對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合格的工程科技人才還應具備科學求實的學習態度。對待知識要有時不我待的進取心,做到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前沿知識隨時瞭解,專業知識努力提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並將所學適當的融合到工程技術中。

  適應工作的態度,現代工程科技涉獵的知識面較廣,交叉學科比較多,同時涉及到相關行業分科又比較細,知識更新換代的週期也很快,個人的努力有限,僅僅靠個人鑽研想在行業類有所建樹是很困難的,因此現代工程行業十分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取長補短,分工協同的推動工作的進行。此外,健康向上、頑強的態度,勤奮敬業的精神,面對工作能較好的處理好各方面的困難和壓力,百折不撓的韌勁,從容不迫地負擔日常工作這些都是作為現代工程科技人才應該具備的工作態度。

  適應現代職業的態度,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正確的擇業觀。現代社會生成的職業種類需要的是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很少有一種職業只需要專門的某一學科人才。在選擇職業,出現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時,所缺乏的相應的專業知識可以跟周圍的同事學到,沒有一個學科的知識是與所從事的職業完全無關的,要有學終有所用的職業態度。

  3.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工程科技人才知識面狹窄。我國工程教育專業的教學與課程結構未能根據科技跨學科,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做出適時的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體系嚴重落後於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主要問題是專業科目的分類與市場脫節,專業限制比較嚴格,學生跨專業選擇比較困難,同時教師知識的更新較慢,導致學生接受的不是最新的知識,學生的視野不夠開闊,創新意識較差。缺乏適應“新工業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相關課程如社會、法律、市場營銷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課程。不能適應“新工業革命”的發展,缺乏系統性和靈活性。

  (2)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整體質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實踐能力不足。我國工程教育到目前為止仍舊依賴於科學教育,或將其視同科學教育,亦或是把工程教育看作是科學教育的附屬形式。在整個工程教育體系中,其學術性及理論性內容在不斷增加,而實踐活動正在不斷缺失,甚至達到了非常嚴重的狀態,技術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內容正在被削弱以至於被忽視。培養出的人才與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專案需求以及企業技術創新需求並不能匹配。更多的學校注重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忽視了技術人才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工程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同時也加重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這種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嚴重短缺也影響了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

  我國高等工科院校與工業企業缺乏聯絡,而同時高等工科院校培養人才更加註重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教育,這就導致工業企業更加不願與為在校工程科技人才提供實際機會和見習場所,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也很難有顯著的提高。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雙方均應承擔責任,需要雙方密切合作。

  教師缺乏實際經驗導致工程科技人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目前我國高校選拔教師隊伍基本是來自於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部分工科教師沒有從事工程實踐的經歷。儘管現在我國很多學校開始認識到教師在相應的企業兼職更有利於實踐教學,但是學校的管理部門還是擔心若將高校教師在企業兼職合法化會導致管理混亂,所以學校還是願意教師在學校專心搞科研。

  (3)創新教育的不足導致當下工程科技人才創新意識不強。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培養方案上要求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如何考核都有明確的表述,但是有關學生的創新教育提高的表述卻非常模糊。學生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就記什麼,教師傳授的內容侷限於課本和教學參考書,而不是從根本和實際上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習慣於把現有的、已成為固定模式的知識講授給學生,注重的是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記住了多少知識,考試的時候能答出來多少內容而沒有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只注重學生的共性培養,總想把學生培養的同樣優秀,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那本該具有的獨特性,那些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總是被看成是異類。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統一要求統一管理,但與此同時也毀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利於創新教育。

  高等學校已經開始認識到創新教育的不足嚴重影響到了工程科技人才創新意識的培養,對工程科技人才創新素質的培養已經給予重視,但迫於傳統教育根深蒂固,如何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各類高校共同面對的難題和挑戰。

  4.工程科技人才知識、技能、態度的培養

  (1)教師角色的轉型有利於培養學生知識學習的技能。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識,傳授用於使用和連線的重要概念,向學生提供所學專業的知識支柱。教師的多元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適當引進在企業中工作的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做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工程實踐訓練。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選送一定比例的教師去公司企業實習,這樣教師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更有利於向學生傳授工程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從新生入學起,高校應有計劃地加強學生對本專業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開展職業前瞻教育,增強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興趣和熱愛,搭建自由交流的學術平臺,營造開放的學習氣氛和諧的師生關係,培養技術性強,有責任感,對社會負責的大學精神。

  (2)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工程研究院所擁有各工程學科的專家學者,工程實踐硬體裝置也較好,並且承擔了大量科學研究專案,接觸最前沿的研究專案與知識,應該發揮其在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獨特作用,政府應該起到協調學校與研究所之間對接的橋樑作用,對涉及到的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給予必要的支援。

  切實推進產學研多元化合作,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產學研合作。產學研的實質就是合作教育,即加強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一方面大學做好工程人才的基礎培養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提供實踐場地,促進人才將理論成果轉化成市場需要的產品,企業獲得最大利益,高校培養的人才又具有輸出通道,達到良性迴圈。因此對於大學,企業,科研院所來說,應該共同合作提供工程實踐訓練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室等合作平臺。

  5.結論

  面對我國“新工業革命”所需人才與工程科技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需要樹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教育理念,切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旨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於國家“新工業革命”需要的高等工程科技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