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思考論文
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思考論文
1教什麼
教什麼?有時候會困擾我們教師,如何安排教學內容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首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特別是新課程推出後,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在放寬對教學內容的限定後,給體育教師帶來的疑問是——教什麼?體育課的制訂需要根據不同年段的水平特點、教材特點、氣候特點以及不同教材搭配等情況來綜合考慮。其次,在確定教材後,要明確教學內容的時數比例,要堅持實踐性、靈活性、綜合性的原則。再次,需要明確每個教材的教學計劃。例如,蹲踞式跳遠這一教材,應該劃分為幾個教學課時,每個課時應安排什麼教學內容,不同內容的重難點是什麼,這些都應該明確。最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的一些內容也會佔據體育課的課時,如何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教材中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例如,2014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有較大的調整,除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坐位體前屈為各年級學生的共性指標外,高中各年級組還有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1min仰臥起坐(女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我校將該內容作為體育課成績的一部分,是為了讓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較好的時間保證,符合教材選擇要符合本地區的特點。這是我們要知道教什麼的問題。
2怎麼教
怎麼教?這是教學策略問題,當我們定好教學內容,就考慮用什麼方法來教會學生所要學的內容。教師在處理一個教材時,更多的是關注教材本身的重點難點,針對教學重難點來設計教學思路,挖掘教學手段和方法。怎麼教,更注重教師對教學手段的掌握,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技巧的領悟,理論指導實踐的傾向更濃。在教授女生行進間雙人傳接球第一次課時,一般都會把學生的腳步動作作為重點,把腳步節奏和手腳協調配合作為難點。圍繞重難點設計教學手段,一般都會考慮由易到難,由徒手到持球,由走到跑,由慢到快。練習方法依次有:
(1)2人走動中徒手傳接球練習;
(2)2人跑動中徒手傳接球練習;
(3)2人走動中傳接球練習;
(4)2人慢跑中傳接球練習。但是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單個練習時,看不出有什麼不妥,但是當最後完整練習時,女生的帶球走現象很明顯,前面設計的徒手、慢跑等練習形同虛設,練習中還是要反反覆覆強調,教師教得煩累,學生學得茫然。這對於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方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時常考慮,在不多的教學課時裡,能否有更好的方法來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呢?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筆者對教學手段進行了一些改變。練習方法。
(1)原地正面提膝傳接球練習;
(2)原地小跑正面傳接球練習;
(3)左右側向原地小跑傳接球練習;
(4)行進間傳接球練習(由慢到快)。這個練習手段的變化,使女生帶球走的現象大有改觀,因為這個練習從頭到尾都在用節奏的方式,來刺激學生傳接球時跨步接球,上步傳球的腳步節奏,當學生適應了這個節奏,在行進間練習時就較少出現帶球走的現象了。在強化了腳步動作和節奏的練習後,讓學生進行慢跑中傳接球練習,這個練習當中也會出現傳統教學方法中,學生因傳球路線的不穩定而出現停頓或走步現象,但是在前面腳步動作和節奏練習的基礎下,學生對腳步節奏熟悉,對運動中的傳接球有了適應,教師在講解和對比原地與行進間傳球路線的不同後,學生一般都能夠較快地調整傳球線路,從而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是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更明顯地體現教學效果。
3怎麼學
於素梅《體育學法論》一書中定義:體育學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為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等所採取的行為方式和認知策略。學法有聽講法、觀察法、模仿法、練習法、提問法、討論法和展示法等。在日常教學中,怎麼教的問題探討得較多、較深,因為涉及教師層面較多,教師比較關注;但是怎麼學涉及學生層面較多,模糊性更強。怎麼學的問題總覺得是一個“黑箱”,我們教學中知道學生會遇到一些學習困難,但是不太容易解決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因為,人的大腦不象一張光碟,燒錄什麼內容就能輸出什麼資料,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當我們將一個動作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經過自己的視覺表象,輸出所學的動作各異,在學生頭腦中加工處理的過程就是我們為之困惑的“黑箱”。但是,這個學習的“黑箱”肯定有跡可尋,可以從外顯的行為方式來判斷學生內隱的認知策略。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得會、學得好,這是我們教師必需認真研究的問題,學法的探討開始在部分教師中熱衷起來。怎麼學是從學生的視角來審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的關鍵。這中間還有一個重要的紐帶——學法指導,學法指導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是體現教師教學智慧的.最有力的環節。學法指導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能夠較好掌握動作技術。掌握學生學習的規律,知道學生學習的策略,瞭解動作表象的加工過程,是進行有效學法指導的關鍵。學法指導可以多種多樣,其來源可能是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可能是從別人那裡借鑑的方法,也或者是經過討論研究總結出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學生練習過程中,他們的動作反應了其在學習中對動作的理解和技能習得的反饋,根據這個經驗,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如何聽講,如運用不同的語氣,提高學生聽講前的注意力;如觀察教師動作前,要求學生重點觀察哪一部位;如模仿動作的時候增加情景設計,提高學生對動作的理解等。要讓學生互相學習,學會互相評價來提高對動作的認識。以情景教學為例,在學習搶籃板球的卡位動作時,如果教師先預設比賽場景動作,模擬比賽畫面,那麼搶籃板球的卡位動作也就很自然地體現了,這比簡單的設計起跳時機,練習跳搶籃板球的動作對學生運動表象的刺激來得更深,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做動作的目的,有利於學生對動作的把握。一開始學生可能對卡位動作不熟悉,教師根據前面的情景教學,再講解動作要領,就便於學生對動作的順序和結構的關注了。然而動作要領講解即冗長又不利於學生記憶,教師就應該在學法指導上下一番功夫,讓學生簡便記憶動作。如編順口溜:取位準、下盤穩、身貼緊、合理頂,用“準、穩、緊、頂”4個字形象地將卡位的整個要學的動作歸納其中,學生從視覺表象轉化為運動表象就更加容易,學習就更加簡便,效果就更加明顯。教法是學法的基礎,學法是教法的智慧表現,而連線教與學的學法指導,是教師鑽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教學效果的法寶,值得很好地挖掘與開發。
4學得如何
學得如何是教與學結合的成果,是檢驗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以及教與學之間的學法指導成功與否的最直接的顯現,教與學所圍繞的最終結果是學習效果。如何評價學得好壞,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考量:首先,要看教師對整節課的預設,從教學目標來判斷教師是否瞭解學情,是否能正確定位該教材的難易程度。例如,教師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是初步掌握某個動作,那麼對學生學會技能動作的要求就低;如果是較好掌握某一動作,那麼對學生學會技能動作的要求就較高;如果是熟練掌握某一動作,那麼學會該動作的程度就更高了。其次,要看學生學習目標,也就是學生最後所學動作是否完成了學生自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他們對課的體驗是輕鬆愉快的,還是沉重有負擔的。再次,要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採取的學法指導是否合適,在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是否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有沒有亮點和創新之處等。經常聽課的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觸,某個教師的課上得很好,很成功。在反思、探討的時候發現,課上得好,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某一動作時,很有方法和手段,學生能很快理解和有效模仿,形成了一套具有個人特色的風格,這是很讓人羨慕和敬仰的。筆者身邊就有這樣優秀的教師,經常對這些教師感慨地說:“一直在模仿,卻從未能超越。”所以,學法指導是應該值得重視和開發的,未知的東西多,卻有無限的“風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