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可行性研究論文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可行性研究論文
1江西省部分高校體育舞蹈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透過走訪和問卷調查,對江西省內具有地域特點和教學特點的5所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效果評價內容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透過以上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效果評價內容看,所採用的評價方式都是傳統性評價,雖然內容和方式上有所差別,但實質都是簡單的、不科學的終結性評價。與部分任課教師交流,也認為現行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太符合時代的需求,主要問題有:
1.1評價目的
簡單評價內容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單一地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作為評價目的,缺乏長遠意義。評價結果只能顯示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發展情況,忽略了學生的個人需求,不能滿足全面發展提高的目標。
1.2評價主體單一
幾所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內學生只是評價的客體,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學生學習興趣性和積極性較難更進一步的提高。
1.3評價過程不合理
表1顯示的評價模式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是在教學工作結束後的總結與改進,缺乏對學生個人發展和情感上的鼓勵。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反饋,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
1.4評價手段不科學
表1的評價效果只是定量評價,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束縛了其個性發展,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體育教學過程是複雜多變的,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難以用數量來衡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情感、性格及態度等,需要經過定性評價才會使體育教學評價的作用發揮全面,在全面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同時,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2體育教學發展性評價比較傳統評價的優點
1967年,斯克利文在其專著《評價方法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個概念,讓人們對課程評價的反饋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2]。發展性評價便屬於形成性評價,注重評價對於教學過程的反饋作用,強調對於學生學習的激勵。
2.1強化評價目的
發展性評價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傳統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的傾向,立足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把進步程度作為評價的尺度,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鼓舞和激勵學生更多的參與到體育鍛煉學習中來,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我實現的快樂和建立終身體育思想的決心。
2.2豐富評價內容
在原有終結性評價的上增加了對學生學習情感、態度的評價,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注重了學生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髮展。
2.3評價方式多樣化
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2.4評價主體多元化
從單一的教學單位及教師主管可轉為同學、班主任、學生本人、家長等共同參與,建立了師生互動的評價體系,多渠道反饋促進學生的發展,改進了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了評價促進教學的終極目標。
2.5注重發展過程
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找出制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瓶頸,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使學生儘快瞭解解決問題,提高成績。
3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效果實施發展性評價內容的建立
筆者在江西省普通高校從事體育舞蹈選項課的'教學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在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學習教學研究評價相關理論知識後,根據江西省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的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了江西省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效果發展性評價體系內容。
(1)體育舞蹈動作技能評價的內容指標及權重的制定,根據發展性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並體育舞蹈運動專案的特徵,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內容指標更加細化,同時增加形成性評價指標,透過量化評價指標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舞蹈專案整體的認知,擺脫以往被動接受體育舞蹈動作技能的侷限。
(2)身體素質評價中的個體參照標準評價是指每一個被評個體都以自身的過去、潛力、目標為參照基準評價自身教學和發展的現狀,以個體為標準進行縱向比較評價,是個體進步程度的體現。在課程開始前和課程結束後進行比較,根據每名學生自身的進步程度來評分。
(3)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價改變了傳統終結評價中教師絕對的主導地位,採用教師、小組及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體育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進行客觀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4小結
對於江西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效果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還只是理論性研究,需要透過實踐來檢驗和完善這一評價體系並最終予以實施,從而促進江西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達到體育“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