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現代漢語旁系血親稱謂論文
小議現代漢語旁系血親稱謂論文
1感情影響下的親疏之別
資訊的焦點集中於不同的因素並由此形成不同的語言功能:集中於說話人,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於語境,就形成參照功能;集中於接觸手段,就形成交際功能。[4]因此當人們使用一個親屬稱謂的時候,這個稱謂融合於當時的語境,便承載了有關使用這一稱謂系統的社會中人們之間關係的許多內容。不同的親屬關係在人心理上喚起的感情親疏程度是不同的。“感情”又可以從兩方面去看:心理學可以從機體的生理變化來說明感情的本質和種類,社會學卻從感情在人和人的關係上去看它所發生的作用。人產生的喜怒哀樂的心理變化固然是生理現象,但是總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且也會影響人事的關係,因此人的情感和其他個人的行為一樣,在社會現象的層面裡得到它的意義。
2旁系血親稱謂泛化現象
從“感情”的角度選擇稱謂詞來稱呼對方,反映出了中國“四海之內皆一家”的傳統思想,同時也有重視人際關係的文化心理。用血緣關係的稱謂來稱呼非家族成員的現象可謂是漢語親屬稱謂的一大獨特之處。在中國,可以根據稱呼人的年齡和性別選擇相應的血緣親屬稱謂。如,孩子很自然的會稱呼“警察”、“解放軍”以及其他中青年男子為“叔叔”。從親緣關係講“,叔叔”是父親的弟弟。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稱謂者的輩分與年齡不一定與稱謂者的父輩相當。這類“叔叔”,不但有稱謂的功用,還表達著某種情感。“警察叔叔”就是對從事警察這一職業的男性的禮貌稱謂。再如“,雷鋒叔叔”這一短語,除了指稱作用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雷鋒的尊敬和愛戴之情。分析語用實際,可知“叔叔”這一稱謂已或多或少地附加了崇敬的含義。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使用親屬血緣稱謂稱呼非家庭成員的時候,幾乎所有用於稱呼非親屬的旁系血親稱謂都是父系血親,而不使用母系血親稱謂。比如,伯伯、叔叔、(大)侄子,只有“阿姨”一詞除外。這一現象也反映了重男輕女,以及以父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在現代語言應用中的遺存。“阿姨”作為僅有的一個來源於母系親屬稱謂的泛化了的稱謂詞語,其產生有著深刻的動因,胡培安提出“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語言自身稱謂缺位的矛盾性”的觀點。[5]辛亥革命以後,尤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封建思想逐步被剝離,女性的人格意識開始覺醒。女性所參與的社會活動逐漸增多,這就要求語言系統要做出相應的反應。彌補缺位的方法有語言內部的自我組織和調整,“阿姨”一詞將原屬於親屬稱謂的義項增加,泛化為交際物件的指稱。《漢語大詞典》中關於“阿姨”有6個義項,“阿姨”除了表示“姨母”、“妻子的姊妹”以及“母親”的.親屬關係外,還代表對比丘尼的稱呼、稱呼跟母親年歲差不多的婦女、稱保育員或保姆。最後兩個義項很明顯體現了“阿姨”補充交際需要的結果。在社會前進發展中,旁系血親稱謂也在逐步推動著現代漢語稱謂系統的完善。
隨著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的家庭)的比例增大,獨生子女的增多,同胞關係的減少直接導致過去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旁系血親稱謂變得不常用起來,如:大伯、二叔、大表哥等。“家族本位”思想已經逐步為“人本位”思想所代替。衝破家庭的束縛,把自己融入社會,使自己成為社會人,這是現代人的意識。父親和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這些親屬稱謂已經被人名或者一些通俗簡單的稱呼(如:哥哥、姐姐)所代替,這種簡化反映出嚴格區分血緣遠近差別的傳統聚居式家族的解體,傳統宗法和倫理觀念的淡化。漢語傳統的親屬稱謂出現了簡化的趨勢,合流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