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啟用學生論文
因材施教啟用學生論文
在三年級四個班已上完人美版第一課《我的小天地》,看了各個班學生的作業,我感慨不已。其中最想說的是“爬都還不會怎麼能跑啊!”是的,這批學生雖然上三年級了,但規範的美術課幾乎未上過,學生只知道美術課要畫畫,至於如何描紅畫、臨摹畫,學生不清楚,更談不上創作畫了。第一堂課,我滿懷信心嚴格按課程標準要求認真上課,積極想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但學生聽了老師所講,回答了老師所問,看了老師所畫,還是不知如何創作。結果課堂就成了不接地氣,不瞭解學生狀況的瞎折騰了。現在回想其間的懊惱、應對,我心中對“因材施教”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程遺書·卷十九》:因“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這一成語。其中“因”是根據的意思,“材”比喻人,“施”指的是實施、進行,“教”指的是教育、教誨。《現代漢語詞典》中“因材施教”的解釋是針對學習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
那麼我又是如何在發現學生問題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不再茫然,甚至有點自信地學習的呢,我總結了一下,共有四點:
一、降低難度,授人以漁
學校沒有專職的美術老師,出現學生不懂,很正常。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蹲下身來,扶學生一把,讓學生跳一跳能摘桃。我首先請全班同學跟著老師學習如何佈局,從而使畫面大氣而豐滿,主題突出。在一個班上,我透過舉手統計調查,大部分同學都把自己的小書房作為自己喜歡的小天地,但不知表現,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果斷請全班同學拿起筆跟我一起畫一部分,只是提醒位置可以略有不同。我首先在畫紙的正中上方畫了一扇窗戶,學生跟著畫之後,明白了窗戶是這樣畫的,然後在窗下畫了一張書桌,在邊畫的過程中邊講,學生明白了書桌應該先畫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作桌面,然後再在相應的地方添線作書桌的抽屜和櫃子,畫完後,有聰明的學生馬上就說了,原來書桌可以用長方體來概括。這時,畫面的主題形象已出來了,畫面也基本較大氣了。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於是,我嘎然而止我的畫筆,不再繼續帶著學生畫了,我想,我的繪畫方法已以這種方式教給了學生,學生應該用此方法自己試著去嘗試了,所以,我只是提問學生:書桌上應該放什麼呢?書桌的前面和旁邊有什麼呢?並巡視了全班學生一圈,都還可以,有的同學還得意地等著老師的表揚呢。同學早已忘記了最初不知如何下手的咬筆頭形象。我心裡暗自想,學生不是不聰明,不是想創作,只是基礎欠佳,老師這樣一扶,學生的自信一下子就出來了,對自己畫的小天地還是較滿意的,有的同學早已運用老師所教的方法埋頭畫自己想的'了。
二、給予自由,各呈特點
應該說老師帶領全班同學畫了窗和書桌之後,畫面上還是有空間充分展示學生自由想象的。從窗上想,有同學想到了媽媽給自己掛的小窗簾,有同學說窗臺上放置有漂亮的盆花。看書桌上,有同學說放著有橫豎放著的書,有墨水瓶,有本子,有文具盒等,桌前放著有椅子,桌旁,有同學說,放有書櫃,有同學說,放有小衣鏡,有同學說,地上放著有自己喜歡的玩具,有小花貓在喵喵叫,有同學說,旁邊還有床……作為老師的我,這時,放手讓學生畫自己想畫的,只是當出現學生不會畫的時,我才在黑板上作一下示範,很多同學很聰明,馬上聯想到了書上作品,有的形象直接借鑑過來為我所用。在巡視中發現個別學生出現畫得太小或不像時,我及時面對面指導。最後,全班同學的畫面都較大氣而豐富,並呈現了各自不同。
三、多點賞識,自信學生
在決定讓全班同學拿起筆跟著我一起畫時,我還是忍不住存在一絲幻想,激情鼓勵道:“我相信我班還是有非常聰明的同學,只需看看書,聽聽老師講就知道如何畫了,這樣的同學有嗎?請舉手告訴老師?”我話音一落,果然有兩個同學自信地舉起了小手,我向他們舉起大拇指,並請全班掌聲鼓勵,然後說道:“你們這幾個同學就可以不看老師了,可以大膽地畫了。”事實上,當我教完其他同學去巡視輔導時,才發現他們畫得不怎麼樣,只是照著書畫而已。當我經過他們面前時,我還是先肯定他們,然後,引導他們適當加上自己的想象。在巡視其他同學時,我都要儘可能地肯定他們,時而說畫得不錯,時而說這位同學有創意,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時而手把手地示範一下給予指導,每個學生都很開心地展現自己的小天地畫面,有的同學還不由自主地講起自己小天地的故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四、色彩紛呈,色出精彩
學生是天生的色彩調配師。在同學眼裡,有他們認為美麗的色彩搭配。因此,在我的美術課堂,我基本上不給學生示範色彩搭配,總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調配丹青。雖然學生使用的只是水彩筆或油畫棒、彩色鉛筆等。這樣一來,即使是同一幅完全相同的構圖,最後也會因色彩搭配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畫面效果。事實上,學生的作品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因此,全班同學的美術作品再次因色彩的搭配絕對自由而精彩不斷了。但在學生作品中,也還是有一個規律,通常女生的作品絕大多數色彩都較豔麗,而男生的作品一般色彩都較灰暗,不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