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語篇分析在典籍翻譯中的應用及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的論文

探討語篇分析在典籍翻譯中的應用及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 語篇分析 培養

  論文摘要:語篇分析在現代語言學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現代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年來,語篇分析在語言學乃至整個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語篇分析已經從單純的語言分析發展為一個綜合的研究領域。面對典籍英譯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至今國內所發表的古詩英譯評論中,主觀成分較多,通常是隨想式、經驗式和點評式的,沒有一套可仿效、可重複使用的方法與理論。而語篇分析避免了語文學正規化的主觀隨意性,體現了語言學派對於科學與客觀的傳統追求。

  語篇語言學是60年代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年輕的學科,很多學者的研究都促成了它的發展。語篇分析也吸收了包括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近年來,西方學者紛紛把語篇分析理論引進翻譯研究領域,把視野擴大到語境和語言的交際功能。從應用語言學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可操作性強的方法,而不是翻譯技巧或翻譯手段。語篇語言學的興起和發展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語篇分析的定義

  語篇分析是專門研究交際中的語言使用情況並涉及多個學科的學問,翻譯研究的語篇分析模式始於20世紀60年代。西方許多翻譯理論家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語篇分析的方法,共性如下:全面深入地進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際功能進行譯文重組,翻譯策略建立於原文分析和譯文重組的基礎之上。功能語言學派代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是語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語篇分析方法把翻譯看作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即先決定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屬性或型別以及其交際功能,再透過一個個的語言結構體現預定的語篇。在翻譯實踐中,要重組一個適用於目的語社會的語篇,並非取決於表層結構的轉換,而是自上而下的、有目的地選擇語言資源,對整個語篇進行重寫。

  二、語篇分析在典籍翻譯中的應用

  (一)典籍翻譯的特點

  與一般文字型別不同的是,典籍英譯的難度更大。原因在於:原文多為古漢語書寫,需要先轉換為現代漢語,要求譯者具備紮實的漢語文字能力;原文往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要求譯者擁有豐富的國學知識;典籍翻譯承載著世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意義,要求譯者具有地道的英語表達能力。典籍翻譯比單純的語際翻譯更為複雜。單單是語內翻譯這一階段就會做出若干不同的解釋,加上譯者的表達習慣和翻譯目的不同,一部典籍的英譯本往往不止一個。典籍英譯的複雜性決定了人們對譯本的評價標準各異,而且很難統一。功能語篇分析模式就是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的。

  (二)語篇分析在典籍翻譯中的應用

  面對典籍英譯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黃國文指出:“至今國內所發表的古詩英譯評論中,主觀成分較多,通常是隨想式、經驗式和點評式的,沒有一套可仿效、可重複使用的方法與理論。”在依據系統功能語法進行譯本的描述時,研究者可以遵循從語篇的文化語境到情景語境再到語言的層次,並根據三個純理功能包含的不同成分,頗有條理地對比原文和譯文,並對譯者選擇的語言形式做出較為客觀的解釋。可見,功能語篇分析避免了語文學正規化的'主觀隨意性,體現了語言學派對於科學與客觀的傳統追求。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派重視語言的共性,強調語言規律與客觀世界規律的一致性,努力尋求語義的對等和語言轉換的規律,以求透過研究人類翻譯活動的科學性來建立翻譯科學。此外,功能語篇分析明確的步驟和清楚的層次也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富有實踐性和可重複性的操作模式。

  三、語篇分析在典籍翻譯中的不足

  (一)強調“忠實”原文

  中國典籍因為寫作時間久遠,譯者和原文作者不可能進行真正的對話,也就無從瞭解作者的全部本意,譯者並非原文的被動接受者,他/她也在積極建構著原文的意義,也必然會表現出本人所屬的歷史時代、社會環境、文學氛圍的特徵以及自身的文學態度。因此我們說,完全忠實於原作的譯文是不存在的,譯者的主觀決定是不可避免的。

  (二)主張“對等”標準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中國人喜歡借物抒懷,西方人往往直抒胸臆。因此,中英文在語義表達上必然存在巨大差異。袁文彬曾對唐詩《靜夜思》的原文和譯文進行了詳細的功能語篇分析,最後指出:包括詩歌在內的各種翻譯在還原原文的資訊時,必定會出現這種局面,即有些資訊在譯文中能夠被還原,而有一部分資訊在語際轉換中喪失,要達到完全功能對等幾乎絕對不可能。鑑於中英文的顯著差異,以語義和形式完全對等為追求的譯文必然不易在母語讀者心中產生共鳴。正如《紅樓夢》的兩個著名譯本,雖然楊憲益夫婦的譯本非常忠實原文,但在英美國家的影響和銷路遠遠不如霍克斯“英語味兒十足”的譯本。捷克學者波波維奇認為,由於兩種文化在思維方式、審美價值上的內在差異,翻譯過程中意義丟失、增加或變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以對等為標準是把譯文看作對原文的再現,認為譯者是原作者的僕人,這是一種結構主義階段6的過時的翻譯觀,特別不適用於文學翻譯。

  四、英語教學中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

  多年教學實踐的總結和社會對外語翻譯人才的實際需要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掌握翻譯的技能和培養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語篇翻譯教學能較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可以將語篇分析理論引入日常的翻譯教學,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

  (一)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文章中銜接方法的運用

  語篇銜接方法主要有:語法銜接和詞彙銜接。語法手段有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等,可以起到連句成篇的作用。詞彙銜接指透過詞的重複(repetition)、同義(synonymy)、上下義(hyponymy)、互補(complementarity)、整體與部分(meronymy)等使語篇語義連貫。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了解銜接機制,使學生分析語篇是如何靠銜接手段建立起聯絡而達到連貫的,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瞭解文章各部分與整體間的關係。

  (二)閱讀中要注意提煉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整篇文章的靈魂,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提煉和總結。快速瀏覽完文章後,教師應引導學生把篇章劃分為較小的語篇並簡單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找出主題句就是鍛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因為段落主題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在每個自然段中尋找該段主題句,然後將文章按結構分段,歸納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每段的大意。找出了每個段落的主題,就能抓住語篇的主題思想。

  (三)注重猜測生詞含義

  生詞難詞向來被認為是閱讀過程中的“攔路虎”。語篇教學側重於透過上下文語境來猜測詞彙的含義,在閱讀練習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充分利用上下文的提示或延伸、標點、同義反義詞、句型、構詞法等進行上下文猜詞的能力,以保持思維連貫,提高閱讀速度。

  五、結束語

  翻譯的關鍵在於跳出原文語言層面的束縛,傳達出原文的意義和精神。翻譯的單位不是詞語、小句或語段,而是語篇。語篇是理解原文的前提,是準確表達的保障,是語義和結構的整體,語篇分析方法強調全面深入地進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際功能進行譯文重組,翻譯策略建立於原文分析和譯文重組的基礎之上。語篇分析理論的發展及應用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可以將語篇分析理論引入日常的翻譯教學和基於語篇分析理論基礎之上的高校英語翻譯教材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應林.語篇分析學[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4-16.

  [2]黃國文.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古詩詞英譯本的語言學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祝東江,陳梅.語篇分析與語篇翻譯研究[j].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4]汪正平.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教學[j].咸寧學院學報,2011,(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