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的論文

探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的論文

  關鍵詞: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正處於由單一、封閉的傳統教育體系向多元、開放的現代教育體系轉變的過程,構建一個協調發展的教育網路體系,營造適於學生髮展成才的教育環境,成為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學校是主體,家庭是基礎,社會是依託。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形成有利於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會經常發現一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的現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教育脫離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的兩種最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於主客觀上存在的差異,這兩種教育力量能否配合與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種配合與協調決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就家庭教育一方來說,它不只是簡單地配合學校教育,家長需要在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補關係中力圖使兩種教育力量在學生身上協調與統一起來,強化學生在學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彌補學校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目前不少家長的教育隨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學性。有的家長溺愛嬌慣,有的家長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現在隨著獨生子女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家庭教育日趨表現出重智輕德、忽視全面培養子女的特點,甚至有些家長的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使學生在這種相互矛盾的教育中無所適從,削弱了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用。比如,現在學校都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但有些家長卻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視品德、才藝等方面的培養。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考取理想的學校,每天不斷給孩子施壓,讓他們完全沉沒在題海之中,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華卻埋沒了。

  另外,就學校教育一方來說,學校在對學生施教過程中,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將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但是,目前有些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卻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是單方面從學校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沒有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轉化工作。例如: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很多學校只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作用。現在青少年學生出現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現象逐漸增多,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日趨嚴重化,從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存在的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現象。如果學校定期聯絡家長,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並瞭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那麼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異常舉動並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言行,避免學生出現人格扭曲、心理變態等異常心理問題;如果家長有定期向學校瞭解子女在校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校的異常表現並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引導學生的言行,那麼這種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念頭就會杜絕在萌芽之中。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是教育好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二、社會教育呈現疲軟狀態

  社會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徑,具有與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擬的特殊作用。社會教育直接面向社會,又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它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餘地,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生積極作用;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它較少受階級、地位、年齡資歷的限制,能較好體現教育的民主性等。但是,因為社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於輔助和補償地位,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以致目前社會教育呈現出疲軟狀態。造成當前社會教育呈現疲軟狀態的原因有多種,就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如下二點:一是人們不夠重視社會教育。由於社會教育的作用具有隱蔽性、長效性,不能立竿見影,所以很多人忽視社會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二是某些學校和教師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教育,重知識傳授,忽視其他培養,學生負擔過重,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從20世紀90年始,國家教育部門就針對我國在基礎教育中長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現象提出了素質教育理論並要求學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自提出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是有不少學校存在轟轟烈烈講“素質”,紮紮實實幹“應試”的現象。有些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不顧教育部門有關取消學校補課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方面的檔案精神,利用假期或週末的時間給學生補習功課,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能以高分考取理想的學校,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請家教補習功課,佔用了大量娛樂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限制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

  三、協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展的若干途徑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教育部門、學校為了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提出了很多實用、有效的解決對策。如,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學生;開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從而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訪制度,定期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有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採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筆者認為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問題,可以採用如下若干途徑。

  1.利用網路的便利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家庭都配置了電腦,用於子女教育或上網獲取資訊。學校可以針對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路的便捷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從而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和建立家校聯絡體系。例如,隨著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加,教師已不可能完全深入到學生宿舍,瞭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那麼教師可以透過網路聊天軟體、bbs、電子郵件等,與學生進行網上對話,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狀況。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與學生家長溝通,互通訊息,學校可以透過網路教育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並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

  2.製作家校聯絡卡,搭建空中對話平臺

  電話、手機已成為社會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擁有電話。學校為了能更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可以製作家校聯絡卡,定期進行電話互訪,掌握學生的相關資訊。因此,學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時收集學生家長的聯絡方式,彙總製作成家庭聯絡卡,發給學校每位教師;同時也將學校老師的聯絡電話製成卡片派發給每位學生家長,這樣家校雙方可以根據需求不定期進行互訪,掌握學生的表現情況。如果發現學生有什麼異常情況,家校雙方可以及時透過電話進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透過製作家校聯絡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間的聯絡溝通,也方便彼此快速瞭解學生在校或在家的具體情況。因此,製作家校聯絡卡可以搭建空中對話平臺,使家校互通訊息更為快速方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3.挖掘社會企業教育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和補充,沒有社會教育參與的學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並參與教育的社會風氣。社會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會教育資源,才能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對接,形成校內外一致的教育網路體系。如:圍繞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的企業資源進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透過與社會企業合作辦學,實行訂單式培養教育,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與企業的工作崗位能力培養充分結合起來。學生透過直接參與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一方面可以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理論結合實際操作的平臺,積累工作經驗,為今後的就業奠定基礎。

  4.與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單位合作,建立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

  社會教育資源的內涵非常廣泛,只要對人能夠形成教育的單位都屬於社會教育資源的範疇。例如,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軍事基地、養老院、素質拓展基地等單位都屬於社會教育資源。這些社會教育資源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學校要加強同這些單位的聯絡,充分發揮這些單位的教育作用,將這些對學生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單位作為學校長久的、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強學生的教育。比如,將素質拓展基地作為學校長期、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不定期組織學生到素質拓展基地參加各種素質拓展活動,培養學生能力、鍛鍊學生體魄和意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網路體系是營造適於學生髮展成才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學校教育沒有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則只是一句空話。正如《家教名言》中顧曉鳴所說:“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依靠、協調發展的格局,是建立現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張中田.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係[j].教育探索,2003,(10).

  [2]史繼文.如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j].現代情報,2002,(10).

  [3]鄺東興.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和諧教育[j].肇慶學院學報,2006,(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