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論文
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論文
一個社會職業,要想擁有社會地位,得到社會的尊重,必須走專業化道路,教師亦然。實踐證明,辦好教育必須有素質高的教師隊伍,辦好學校,也必須有一支素質好的教師隊伍,教師專業化發展關係著我國的教育大計。
1.樹立適應新課程改革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先進的教育理念應體現在"以人為本"的基本出發點上。"以人為本"就是要"以每一個學生為本",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育的神聖職責和義務是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帶著對人性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關愛,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學生、走進自己的生命歷程。教師應首先教會學生怎樣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社會、建設社會、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程的重要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臺,學習方式的轉變期待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模式的轉變始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應努力做到這樣幾個轉變:第一,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第二,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第三,不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
2.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促進專業技能提升
教師的專業知識除了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門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外,還包括更高層次的主體知識和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在知識更新的步伐加快、網際網路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材、學生、教學過程都要求不斷變化,這必然要求教師應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努力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以提升文化底蘊和知識涵養,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的專業知識越精深,講課時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傳播知識,越能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善於學習。馬卡連柯曾說:"教育者的技巧,並不是一門什麼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開發課程資源意識的能力,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改變教學方法的能力,具有極高的'語言素養,善於反思、總結,並能進行教學科研的能力。所以,教師從教之日,也是重新學習之時。
3.增強教師角色轉換力度
資訊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學校教育傳統封閉的格局,向傳統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已不再單單是知識的傳播者。《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明天》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鼓勵思考,除了他們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3]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中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執行者,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將自己融入到當代的教育教學中。作為中小學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學習者,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其次為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增強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要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寬容的課堂氛圍。中小學教師還必須成為學生心靈的培育者與引路人、學生知心的朋友,進而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使教師真正成為中小學生生活與學習中的楷模。
4.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加快專業化程序
新課程標準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學校真正成為課程開發的學習型組織。要有效地實施新課程,必須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教師的課程研發能力。這一目標的實現應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基礎。校本課程要求教師自覺深入地思考教學,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加強彼此間的協作,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這無疑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總之,教師專業化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的過程。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正確認識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諸多因素,積極探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徑,對於推動教師自我成長和促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