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漁業模式助推水產養殖綠色發展論文

最佳化漁業模式助推水產養殖綠色發展論文

  新時期,加快漁業轉型升級、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一、利用廢棄和環境惡劣場地,合理擴充套件養殖空間

  在確保耕地保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鹽鹼地、修路架橋所挖的低窪地帶、礦區作業留下的塌陷坑窪以及磚窯挖土形成的坑塘,只要滿足漁業生產條件、沒有安全生產隱患都可以考慮充分利用,引水養殖,變廢為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漁業經濟效益。對溼地沼澤尤其富營養化水域可結合政府綜合治理開發,合理規劃,適度放養水生動物,透過處於不同營養級的的養殖種類建立起科學的生物群落,促進水域內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通,如濾食性水生動物對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有下行效應的作用,可促進水域中物質迴圈暢通,不僅充分利用天然水域資源,還能利用魚蝦蟹等活體改善水質,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北方一些相對缺水地區在閒置地採用集裝箱養魚,也不失一種合理擴充套件養殖空間的方法,有利於增加北方地區漁產品總量供給,增加漁業經濟效益。除此之外,一些廢棄船體船塢改造後也可考慮引進水體從事水產養殖。

  二、多渠道合理利用各類水體,迴圈利用好補給受限水體

  水體的供給是漁業生產的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各行各業對水資源需求旺盛,水資源越來越需要節約使用和高效利用,除了江河湖泊外,許多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若能經過合理規劃和進一步有效治理如沉澱、過濾、中和、增氧、稀釋等綜合治理使其符合漁業生產用水標準,亦可用來養殖水產品。另一方面對於水源質量惡化或者水源補給有限的養殖水域,尤其北方相對缺水地區,可以考慮種植水草並設法使水體迴圈流動起來,形成水草-迴圈水相對封閉的`獨立自然淨化系統,利用水生植物淨化養殖水體,從而達到持續迴圈高效利用的目的。如長江水產研究所自行設計的池塘水迴圈自然淨化系統由迴圈起始的第1級迴圈池到終端的第7級迴圈池,溶氧不斷增加,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和其它營養鹽類大多降到最低值。該系統既不需要外部水源,又不對外排汙,自動化程度高,淨化水質好。天津等北方地區使用該系統均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進一步擴大和最佳化稻田漁業,減少幼小野雜魚作餌

  近年來稻田漁業發展較迅速,不少地方興起稻田養魚、稻田養蝦和稻田養鱉等生態化種養結合產業,並形成一定可觀的規模。這種模式下水稻為魚蝦蟹等提供清新蔭涼的水體,水中雜草、浮萍、大量浮游生物等為魚蝦蟹提供天然餌料。另一方面,魚蝦蟹等又可捕食害蟲、螺類等天然餌料。水生生物在捕食過程中,又攪動水體和土壤,促使養分流轉並有效轉化,不僅更加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資源,而且充分利用天然餌料,減少了飼料、漁藥等漁用投入品的使用,若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稻田漁業,可大量減少使用幼小野雜魚作餌料魚,有利於保護和恢復漁業資源增殖。

  四、生態處理養殖廢水,促進漁業生產汙水零排放

  現階段我國漁業生產以粗放式居多,養殖水體分散,科學化管理程度低,從事漁業一線生產人員整體專業化程度偏低,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客觀上造成散戶養殖人員過度看重經濟成本,使用低值飼料、漁藥等,飼料產品科技含量低,勢必造成水體汙染程度提高,加之片面追求高產多產的心理造成投餌不科學,殘餌過多,如鮭鱒魚和斑點叉尾鮰的總固體排洩物分別佔投餌量的40%~52%和18%~69%,過多的殘餌使水體底泥富營養化程度高,大量細菌、病毒繁殖,誘發疫病滋生。充分利用稻魚生態系統、人工溼地、水生植物景觀等生態系統處理養殖廢水並迴圈高效利用,促進漁業生產用水節能減排,發展低碳漁業。

  五、透過測菌用藥實現減量用藥

  我國池塘多是粗放散養模式,漁民專業知識整體偏低,安全用藥意識有待提高,指導用藥主要依靠漁藥經銷商、漁藥企業銷售人員提供售後服務以及各級水產主管部門的引導和培訓,安全、規範、精準用藥尚需要普及和提高。開展病原生物藥物敏感性檢測監測,根據檢測監測資料指導漁業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精準選藥用藥,透過測菌用藥實現減量用藥。

  六、逐漸提高漁業生產准入門檻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粗放式養殖模式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客觀上也就造成水產養殖准入門檻低,從事漁業生產人員專業技術知識相對缺乏。不過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漁業生產結構逐漸調整,適當提高漁業生產准入門檻,讓從事水產養殖生產人員持證上崗,確保漁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

  七、促進水產養殖資訊化

  網際網路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利用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和大資料等先進的資訊化手段促進水產養殖產業鏈生產、管理以及服務等環節改造、最佳化、升級,使網際網路為水產養殖智慧化提供支撐,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生產和經營方式變革,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在生產領域,可以利用各種感測器和物聯網技術採集養殖水體的水溫、溶氧、pH等水質資料以及養殖生物資料,以供養殖生產者根據採集資訊進行生產管理和決策。對於漁業行政管理部門,利用先進的資訊化手段,對採集的漁業漁情資訊進行大資料分析,為行政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在養殖服務領域,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養殖生產資料的購買、漁產品的銷售、遠端技術培訓以及保險金融服務等,實現養殖服務領域資訊化和現代化。新時期最佳化漁業模式,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任重道遠,也需要各方聯動,共同實現水產養殖業又快又好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