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論文
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論文
[摘 要]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十幾年來,以其迅猛的發展速度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我國集裝箱運輸中的一支生力軍。目前,在國家“保增長、擴內需”的經濟發展思路的指導下,國內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為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本文將結合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狀況,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沿海內貿運輸 集裝箱 金融危機
一、引言
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十分迅速。近年來,在國內經濟平穩快速執行的帶動下,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大幅下滑,而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卻一枝獨秀,吞吐量持續增長。因而,國內各大港口和航運公司均看好內貿集裝箱運輸的市場前景,紛紛加大基礎設施和運力投入,爭相發展內貿業務,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黃金期。
二、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現狀
我國內貿集裝箱運輸起步較晚,直到1996年12月,我國第一條內貿集裝箱航線(廈門-上海)才開通,比外貿集裝箱航線晚近20年,但此後發展十分迅猛,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1.2%,遠超外貿集裝箱。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重創,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港口集裝箱運輸首當其衝,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大幅下滑。而得益於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實施,國內市場需求得到釋放,尤其是能源、糧食及礦建材料等原材料需求增長勢頭強勁,使我國港口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出現了一枝獨秀的繁榮景象。因而,各大港口紛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航運公司紛紛投入大噸位船舶,開闢內貿集裝箱航線,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
1.主要沿海內貿港口格局。目前,我國從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沿海港口大致分佈在三個區域:環渤海港口群(包括營口港、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煙臺港等)、華東沿海港口群(包括上海港、寧波港等)、華南沿海港口群(包括廣州港、廈門港等)。近年來,隨著成都、呼和浩特、哈爾濱、昆明等一批內陸幹港的建成,內貿集裝箱可透過海鐵聯運運至四川、內蒙古、東北、雲南等內陸地區,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運輸網路。
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業務開展以來,港口內貿集裝箱吞吐量由1999年的71萬TEU增至2009年的2727萬TEU,年均增長率達到44%(如圖2.1)。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沿海港口內貿集裝箱吞吐量仍保持了6.73%的增長率,而同期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則下降了10%以上,兩者形成了明顯對比。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形勢的變化,拉動內需成為近期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極大地推動了內貿集裝箱運輸業務的快速發展。 沿海內貿集裝箱貨源結構。目前,我國沿海集裝箱運輸的貨物以糧食、化工品、建材、紙漿、鋼材等低值重貨為主,汽車、日用品、蔬菜、水果、家電等為輔。由環渤海港口南下的貨物主要有糧食、化工、建材、紙漿等;由華南、華東港口北上的貨種主要是建材和輕工類產品等,特別是建材所佔比例相當大。
我國內貿運輸貨物的集裝箱化率仍然較低。目前,我國外貿貨物的集裝箱化率已達到80%-90%,而內貿貨物僅為30%左右。以2009年上半年為例,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7億噸,其中內貿貨物吞吐量22.6億噸,佔69%;而同期,全國港口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僅佔總吞吐量的22%。可見,我國內貿貨物的集裝箱化率仍然偏低,尚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存在的問題。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十幾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趨勢,前景十分廣闊。但是,與外貿集裝箱運輸相比,其發展還相對滯後。這不僅表現在港口內外貿吞吐量上的差距,而且在軟硬體管理水平和技術運用上都遠遠落後於外貿集裝箱運輸,整個內貿集裝箱運輸業尚未能很好地體現出集裝箱運輸的優勢。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內貿集裝箱運輸超重現象嚴重。目前,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中集裝箱超重現象嚴重,成為內貿集裝箱碼頭生產作業中的重大隱患。近年來,內貿集裝箱碼頭多次發生集裝箱裝卸過程中吊具斷裂或吊車失衡翻機等重大事故,導致砸毀吊車或其他集裝箱,甚至出現人員傷亡,引起經濟糾紛。據統計,目前全國水路超載箱平均比例為10%左右,並呈不斷擴充套件趨勢。這給港口基礎設施和安全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2008年,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開展水路內貿集裝箱超載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內貿集裝箱水路運輸有關超載標準進行了規定。但是,目前各港口限重工作落實並未完全到位,超重問題仍然嚴重影響著內貿集裝箱碼頭的安全生產。
(2)內貿集裝箱碼頭裝卸費率偏低。與外貿集裝箱相比,我國內貿集裝箱碼頭的裝卸費率較低。從交通部制定的標準費率來看,內貿集裝箱的裝卸包乾費僅為外貿集裝箱的一半左右,而在實際操作中兩者差距卻更大。但從碼頭裝卸作業來看,內、外貿集裝箱在碼頭的裝卸成本幾乎是相同的,這就給內貿集裝箱碼頭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近年來,由於受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的競爭以及港口碼頭重複建設的影響,區域內內貿集裝箱碼頭之間競爭日漸激烈,各碼頭紛紛透過降低裝卸費率來吸引客戶,這不僅影響了港口的服務質量,更造成了碼頭之間的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的秩序。
(3)內貿集裝箱運輸業務操作規範有待統一。目前,單證不統一、資訊不共享已成為制約著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的一個瓶頸。相比外貿集裝箱運輸來說,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從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碼頭、船公司、貨代等的資訊化水平良莠不齊,各船公司使用的運輸單證及業務流程尚沒有統一的格式和標準,因此,港口之間以及港口與船公司、貨代之間很難形成標準的、統一的操作規範,造成了效率低下和責任難以劃分,制約了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的發展。
(4)內貿集裝箱碼頭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目前,我國主要沿海港口基本都有可供內貿集裝箱裝卸的碼頭,但專業碼頭數量不多。大多內貿集裝箱碼頭是由件雜貨碼頭改造而成,有些則是使用多用途碼頭裝卸。碼頭基礎設施較為落後,計算機網路建設滯後,部分碼頭的管理上尚存在著人工操作或人機並用的操作方式。隨著內貿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貨源結構的不斷最佳化,內貿集裝箱船舶越來越呈現出大型化、專業化的趨勢,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大批從外貿航線上撤下來的6000TEU以上的船舶被轉移到內貿航線上,這使得國內港口原本落後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方式很難滿足現代化規模運輸的需要。
我國發展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建議。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內貿集裝箱在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可以說,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針對我國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現狀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對其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制定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運作規範。目前,我國外貿集裝箱運輸已基本形成完備的規範,內貿集裝箱運輸可借鑑外貿運輸的.標準,建立一套適合國內港航業的運作規範。各港口應嚴格執行內貿集裝箱限重措施,配備地磅等基本的服務設施,對進港集裝箱逐箱過磅。建立內貿港口強制理貨機制,由第三方理貨機構對貨物的交接把關,保證貨物交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糾紛及時解決。同時,參照外貿運作方式,探索建立內貿集裝箱EDI平臺,形成統一的運輸單證和操作流程,解決資訊傳送不規範、不標準、不及時的問題,提高碼頭的操作效率。
(2)主管部門加強對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的監管。內貿集裝箱運輸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建立相應的運作規範和標準,加強對內貿集裝箱運輸的扶持引導,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制定內貿集裝箱運輸的市場準入條件,從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船公司、代理機構和車隊等應具備基本的運力保障、資金保障、風險保障、信用保障等,遵守並執行行業標準和規定,規範業務操作,形成良好的行業環境。港口企業應規範自身服務行為,自覺遵守各項標準、規定、行規、行約,維持良性競爭的價格機制和市場格局,避免相互殺價和惡性競爭。
(3)港口企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隨著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沿海港口應該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港口通航條件,增加內貿深水泊位,投入先進的裝卸裝置,提高碼頭裝卸效率。同時,內貿碼頭應改變原來落後的管理方式,借鑑外貿碼頭成熟的經驗,加強資訊化建設,實現系統化、規模化作業,提高內貿港口的管理水平。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內貿集裝箱運輸的良性發展不僅要靠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也要靠行業協會的監督指導。透過行業協會規範行業行為,實現同行議價,維護公平競爭。比如,可以透過行業協會呼籲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推動內外貿集裝箱裝卸費率的同工同價;再如,可在協會內部探索建立船公司信用評價制度,實現資訊的共享,提高碼頭公司的風險防範能力等。
四、結論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仍然是“保增長、擴內需”,這將會為內貿集裝箱運輸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行業主管部門、港航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前景,提高重視,加大投入,推動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根全: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 水運管理. 2006.02
程芝琳:中國水路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熊寶林 徐大振:內貿集裝箱航運市場淺析. 中國儲運.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