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地區報關和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論文

北部灣地區報關和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論文

  1 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所屬學科大類:國際物流

  從本質上來說,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本身屬於國際物流專業的一個分支。按照國際物流系統運作流程和功能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型別進行分類,它的主要崗位集中於報關員、報檢員、國際貨運代理、國際船務代理、單證員、外銷員、跟單員、外貿經理等。這在國內很多高職院校已達成共識。

  2 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的發展前景展望

  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複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根據教育部高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公佈的統計資料,截至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為30萬至40萬人,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2008年2月,國務院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決定把廣西北部灣地區作為區域性國際物流基地來進行建設和發展。根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人才需求預測,到2010年,北部灣經濟區物流人才總量需求超過6萬人,到2015年超9萬人。未來幾年北部灣物流業人才增長迅速,成為人才需求的熱點領域,只有大力發展高職物流專業人才教育,才能更好地為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林漿紙與木材加工、鋼鐵等九大重點產業提供服務。

  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依附於國家的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從國家的外貿行業發展趨勢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呈井噴式快速增長,從2003年不足9000億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在世界貿易大國排名穩居世界第三。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4.16萬億美元,增長7.6%,一舉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也是首個貨物貿易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的國家,創造了世界貿易發展史的奇蹟。至於北部灣地區方面,2015年1月30日,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30日在北京釋出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東盟自貿區季度報告》,2014年中國―東盟貿易持續增長,貿易額達4803.94億美元,增長8.3%,中國―東盟貿易增速較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平均增速高出4.9%,雙方貿易的增長惠及了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增長。以上一切表明,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的發展後勁十足、潛力無限。

  3 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發展依據及模式探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培養模式,堅持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這為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及專業發展模式指明瞭方向。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的發展模式必須以提高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作為專業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要務,按照北部灣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需求來調整專業佈局,最佳化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以實現為地方經濟服務和促進專業的高水平發展的雙贏。

  結合專業的發展規律及區內外示範高職院校的成功辦學經驗,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發展的模式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以崗位技能來搭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綜合考慮北部灣國際物流崗位群對應的`報關員、報檢員、國際貨運代理、國際船務代理、單證員、外銷員、跟單員、外貿經理等的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和崗位技能,以此作為基礎來整合和開發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實現職業崗位與支撐核心課程(群)一一對應,突出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的培養。

  (2)開發建設實用型教材。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按照國際物流業務崗位能力培養的要求,參照特定崗位的職業資格標準,突出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淡化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訓課的界限,按照專業群相關工作流程和崗位技能的要求,重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以職業崗位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按照國際物流業務系列職業崗位對技能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內容,實現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

  (3)推行“課證融合”、“課賽融通”的教學改革。推行“課證融合”,以就業為導向,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融入職業考證,將職業資格考證與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深度融合,實現兩者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方面的一致,使大多數學生在畢業時獲得“雙證”,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深化“課賽融通”,可以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建立起各級職業技能競賽與學科競賽等專業競賽與對應專業課程相關聯的融通機制。學生學習相應專業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參加專業競賽可以反映出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透過參加專業競賽來替代相應專業課程的學習,獲得相應課程成績。“課賽融通”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調動其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主動性。此外,透過競賽,教師也可以瞭解到本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並以此作為檢驗本專業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

  (4)加強與

  企業的合作,建立“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開展人才培養的合作。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要,建立企業冠名班,實現“訂單式”培養。這也為教師定期下企業建立相應培訓基地,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市場的具體需要編寫教材或者開發科研課題,主動融入市場,為相關企業和單位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援和智力保障,向市場求辦學效益,形成企業發展與學科建設的良性互動。

  (5)整合部門內部其他專業的教學資源組建精品課程。比如與電子商務專業共建精品課程《物流管理基礎》,與市場營銷專業共建精品課程《國際貿易實務》,以達成專業之間的強強組合,提高專業的辦學質量。

  (6)對北部灣地方經濟發展、專業的發展脈絡都要有很清晰的認識,建立豐富的教學教改及專業發展調研資料,包括:①國內示範院校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教學改革發展動態與主要課題研究成果資訊庫;②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性檔案,比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③其他調研報告資料:《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學院考察團赴北部灣城市調研報告》、《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方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專案總報告》、《江浙地區示範性高職院校辦學經驗總結》;畢業生資訊庫,包含畢業生就業地區分佈、薪酬待遇情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反饋等。

  4 結 論

  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國際物流人才的缺口比較大,這對於本專業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將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的建設與最佳化作為一個大的體系來統籌規劃,它以學生的就業能力與質量作為專業發展的生命線,將課程體系的最佳化組合,“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到一起,各個環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此種教學改革模式的順利實施將為本專業今後的發展提供行動綱領,也為其他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參考模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