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情景教學研究論文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情景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現代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在現代教學中更多地引進了情景教學模式,所謂的情景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藉助相關的輔助手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合理恰當的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當首先完善自身素養,更好地掌控課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景,進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景教學;教學質量

  一、獲取情景的路徑

  1.從自身角度出發

  在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從自身角度出發,尋找具有一定關聯程度的情景,能夠讓學生有所收穫,並且接觸與之相關的事物,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情景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水調歌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情景,正是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是寄宿學生,往往更加能夠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此時,正是中秋佳節,教師可以順勢問問學生,此時此刻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學生開始回答之後,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作者當時的情感。蘇軾和他的弟弟感情深厚,那年正是他41歲的中秋節,鬱郁不得志的蘇軾面對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一種感想呢?在教師講完之後還可以組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更加深刻地去感知作者的內在情感。

  2.從生活經驗角度出發

  正所謂生活是一切藝術作品的來源,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已有的經驗中獲取更加生動的.情景。這樣設計出來的情景更加能夠引起學生在學習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針對課文內容展開一系列的想象,諸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疑問,例如,對於運動員而言,幸福是什麼呢?對於學生而言,幸福又是什麼呢?再如,對於父母而言,幸福是什麼呢?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幸福,更好地理解幸福,以此讓學生真正學會珍惜幸福。

  3.從問題角度出發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此時,採用問題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這樣的需求,更加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能夠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二、課堂情景創設

  現代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於課文,如何讓學生深入課文的情景中?這已經不再是僅僅依靠一支筆、一張嘴能夠完成的任務,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真正將學生吸引到課文情景中。為此,現代情景教學模式更加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情景體驗,體驗其中的感情,感知其中的意境,讓文字同音樂結合在一起,喚起學生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和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文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春》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考慮引入音樂進行教學。諸如,教師講解了整篇文章的基本架構之後,可以為學生播放瓦格爾那的《四季組曲》中關於春的那部分,讓學生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音樂,在傾聽的同時想象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真正感知自己彷彿生活在春的環境中。又或者,教師在講解《聽潮》中漲潮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樂曲,諸如古箏《戰颱風》,在激昂的樂曲中感知和想象颱風,讓學生彷彿自己身處此情景中。

  三、依託於情景的寫作

  在寫作訓練中,情景教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考慮創設圖畫情景來拓展學生的作文思路,為此,教師在佈置作文的時候,可以考慮利用一幅主題明確的圖畫先讓學生觀察,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思考,並且充分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生活經驗和情景進行想象,進而有效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諸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欣賞《國際歌》,在這樣激昂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聯想到革命先烈,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從而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在現代教學中更多地引進了情景教學模式,首先應當明確何為情景教學,所謂的情景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藉助相關的輔助手段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知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合理恰當的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當首先完善自身素養,更好地掌控課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景,進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善用情景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多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利用情景教學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同時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保.創設生活情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5(24).

  [2]張愛妹.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2015(7).

  [3]鐵萬福.情景教育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14(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