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思潮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新思路論文

生態學思潮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新思路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實施培養的主要渠道。從本世紀早期推出的行為主義教育,歷經了建構主義理論,直至生態思維,是一個漸變的探索過程。生態主義教育學融認知學、人類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為一體,促使我們進一步深化了對學習活動的理解。生態主義教育理論對人們認識教育的本質有重大的啟示,對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

  一、概念解讀

  生態學是“研究動物與其無機環境和有機環境的全部關係”的科學,目前較為普遍的解釋是“研究有機體或有機群體與其周圍環境的關係的科學”。現代生態觀要求人類把自己界定為與自然界和諧共生共存的一部分,而不是改造、征服等居高臨下的尖銳對立,因此應以生態哲學的視角審視今天的課程改革。生態主義課程目標緻力於充分自由和完全解放的公民的培養,注重課程目標一致性與差異性的統一、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意識與潛意識的統一、以及課程目標的個體需要與社會需要的辯證統一。課程生態觀要求課程應當關注生命、迴歸生活、注重學生的持續發展,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動態性特徵。

  二、問題現狀與理論解析

  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教學看作一個生態系統,課堂是一種微觀的教育生態系統。這一系統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等因素組成,系統中的各個要素彼此相互聯絡,每一要素在維護生態的平衡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研究方法要求在進行教學研究時應充分考慮系統內部以及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動態平衡的關係。然而,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態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存在諸多生態失衡現象,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生態定位錯位

  在初中英語教育生態系統中,學生個體被視為生物個體,學生群體被視為生物種群,他們也都有各自的生態位。遵循生態學的生態位原理,生態位差異大的個體,彼此之間的競爭就小,甚至處於相互依賴的合作關係。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態位,每個生態位都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初中英語老師應該準確認知每個學生在英語課堂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教師要較好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和生態學等知識,科學分析每個學生的智慧結構,瞭解學生的發展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模組,選擇和創造出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滿足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奠定良好教育基礎。

  (二)教學目標與生態主體可持續發展相悖

  課程生態觀要求課程著眼於學生的持續、終生髮展,而不只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技能。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被深深地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英語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目標應付考試為目的,偏重於知識點、命題點教學。它的最大負效應是忽視了教育過程的真實價值,忽略了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整體進步和全面發展。沉重的考試和分數的壓抑使學生的生命成長充滿苦澀的無奈。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學習的外部生態環境,要成為高效的學習者,需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機能運作,不斷地自學習、自發展、自進化,使自己不斷完善對複雜環境的快速反應能力。這就要求初中英語課程的設定不能單純以傳授知識為唯一重點,而要使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培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生態學給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從生態學角度看,課堂也是一個有邊界、有層次、各因子在功能上協調一致的生態系統。課堂生態系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下達成學習目標的動態開放系統,其主要構成要素是學生、環境和教師。教學資源如同食物鏈將學生、教師和教學環境連成一個整體。

  (一)多元智慧理論介入初中英語教學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型別和學習方法,學校裡再也不應該有所謂“差生”的存在,只應該有各具智力特點、智力表現形式、學習型別、學習方法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的聚集。從本質上講,與生態課堂理論相一致——尊重差異,追求多樣。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 第一,樹立有教無類的人文觀。每個人的智力都有多種表現形式,不能以傳統的紙筆測驗來衡量學生聰明與否,也不能簡單地僅根據學業成績,用一把統一的標尺權衡學生,對其進行優劣等級劃分,而是要樹立積極平等的學生觀,對所有學生都抱有熱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使我們的.教育真正成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觀。每個學生的智慧優勢結構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設計觀,針對不同學生和不同智力特點進行“對症下藥”的教育教學,即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僅應該根據不同的教育教學物件而有所不同,而且還應該根據不同的教育教學內容,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智力發展的可能,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希望,只是成功的領域不同。

  (二)教師角色轉型

  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以全新的觀念構建自身的角色,不斷的進行角色變換、角色適應、角色調整等,從而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要實現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的角色轉變,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路應立足於生活。

  英語來源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語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性和靈性。然而,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過去“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支配和影響下,喜歡把學生定格在自己的主張、見解和意識之內。最終導致學生沒了個性,更沒了創新意識,他們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如果平常注意將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能力、英語的交際能力作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不僅學生的思維能活躍起來,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應立足於生活英語,不是簡單而一味地寓於生活之中,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英語,在活動中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去體驗英語,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思想。

  第二,初中英語教師應成為生態主體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

  在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這並不意味著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教師應把握對應於各種學習課題的學習途徑、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計劃和協調。教師要教給學生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方法,要善於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整個教學活動要始終以學生的語言活動為中心,鼓勵學生勤學好問、積極思維、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有效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第三,初中英語教師應成為“平等師生觀”的倡導者。

  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相對穩定的條件下,生態系統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處於相互適應與協調的動態之中,這是生態學中的核心觀點。初中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我們更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對初中英語課堂的生態環境加以協調和科學組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同為教學主導,打破初中英語教師的“話語霸權”,變課堂教學中的“表演與自我表演”為“主演”與“助演”親密合作的關係;師生密切合作,教學相長,使英語課堂有聲有色,促進課堂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髮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從整體上認識自我及自我與環境的關係,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更新自己。和諧自由的生態環境有利於創新素質的形成,生態理論倡導的差異教學和多層面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環境與空間,讓學習成為學生的願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成為真正的成功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