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影片教學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論文
論影片教學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使用影片資料的情況,討論了影片教學的特點,並探討了影片資料的種類及不足,最後談論的影片資料的使用原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影片
一、影片教學的特點
影片教學,不同於傳統的紙筆教學模式,具有獨特的特點:
1.生動性和真實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涉及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於專業心理課程,在高校中多采用開選修課和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因此來上課學生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積極主動,很多人帶有作業、課外書等來到課堂。影片教學提供的內容生動,來自現實生活,易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投射性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慾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人數已經到達50%以上,他們中的很多人有不被接受、不被欣賞和沒有價值感的感受,注重自我保護,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影片教學內容聚焦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上,透過影片內容的討論來探索、分析,投射出大學生的態度、觀點和看法,從而梳理大學生的信念和價值觀。
3.互動性
心理素質的提升過程是一個積極互動的過程。日常的心理諮詢活動是一個良好的互動過程,影片資料同樣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互動的榜樣。如在心理健康課程的影片材料中,影片《心靈捕手》在展示心理諮詢的核心理唸的同時呈現了一個少年的心靈成長的.過程,將學生帶入一個多角度、多層次互動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在衝突——面對——成長的迴圈過程中審視自我,促進其主觀經驗的重構,引導其形成積極正向的情感和信念。
二、心理健康影片教學資料的種類及不足
隨著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關於心理類的影片材料也日益豐富,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影視資料
現在很多影視作品聚焦了各流派的心理學理念,如《心靈捕手》、《心理遊戲》、《沉默的羔羊》等影片,在心理學理論上涉及了精神分析、心理創傷、變態心理學等諸多心理學領域,展示了心理學的核心理念,讓人們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對心理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種影視資料雖然蘊含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但是普通大眾在觀看時往往更看重其藝術性、故事性,沉浸在故事情節的起伏跌宕之中,較少深思其心理學意義,以及其與自身的關係。而且這種影視資料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在1.5-2個小時左右。
2.心理訪談類電視節目
在電視節目中,心理訪談類節目日益增多。如中央電視臺的《心理訪談》、北京電視臺的《生活廣角》與《誰在說》、上海電視臺的《心靈花園》、重慶衛視的《情感龍門陣》以及湖南衛視的《真情》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展示了人們的心理狀況,揭示主人公的心理歷程。
心理訪談類節目內容真實,具有極強的互動性,但是這類節目選擇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很大的壓力或是經歷多重創傷事件,與普通人群相比共性重疊少;同時主人公面對大眾,在互動過程中其情緒、感受受到的外界影響因素多,其表達內容不一定是其真實想法。
3.心理專題資料
很多專業精神衛生機構製作了心理專題資料片,如《大學生的心理衛生》(廣東高教廳),這種專題資料片系統詳細地介紹某方面心理學知識,內容嚴謹、專業性強。
這種專業機構製作的專題片,知識體系完整、邏輯性強,是書本知識形象化和立體化的表現。由於專業機構不是影視製作機構,他們在製作時注重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而在藝術性、觀賞性方面比較欠缺,容易讓人感覺枯燥、乏味。
4.獨立製作的資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DV的日益普及,製作符合課程需求的影片已經能夠實現。國內很多高校如湘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鄭州大學舉辦多屆大學生的DV比賽、DV劇展演等活動,調動學生資源,展現自我,探索自我。
這種資料的最大好處就是貼近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真實、生動,能夠和大學生產生共鳴,但不足是需要製作者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影片材料製作經驗,因為這種影片材料的製作涉及到攝影、配音配樂、剪輯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三、心理健康影片教學資料的使用原則
影片資料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使用方便;同時還可以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擴大學生的視野,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廣為應用。但是,影片教學也顯現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在使用影片資料時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影片資料豐富,趣味性強;但是在播放影片資料時往往忽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儘管大學生在觀看影片教學資料的同時,能夠有思想認識方面的改變或提高,但如果希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影片資料往往要和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比如結合案例點評、課堂討論、分析、角色扮演,讓學生的思想觀念相互碰撞,從而對所觀看的影片資料進行深入加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心理狀態的模糊性、複雜性和情緒性,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影片資料要緊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儘管可選用的影片資料非常豐富,但是在課堂上使用的資料一定要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因此在選擇材料時要注重以下幾個因素:(1)真實性。影片資料的內容要真實,而不是編造出來的,只有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才能夠真正引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2)典型性。影片資料在課堂上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5-20分鐘為宜,因此在使用資料前要對資料進行一定的編輯剪接,提高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3.影片資料要和其他課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在使用影片資料時,一定要與其他課堂教學活動緊密結合,避免出現對影片內容不點評、不討論的現象。影片資料具有調動大學生內隱知識的特性。內隱知識就是個人主觀的經驗與策略,具有很強的情境特殊性。這種知識雖然存在於個人生活中但是卻不容易上升到意識層面,很難被人捕捉到。優秀的影片資料往往能夠觸及到人的內隱知識,透過內容點評、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夠幫助大學生捕捉並呈現自己的思想觀念,從而幫助大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觀察思考,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嘗試製作影片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影片製作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教師根據課堂需求,可以自行製作影片資料。影片資料的材料應該來源於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案例或情景劇的形式呈現。例如北京高校自2005年以來開始的心理情景劇展演活動,其劇本就是很好的影片素材,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能夠在。同時,製作影片是要聯合多個部門(如學校的話劇社、電教中心、宣傳部等)共同完成,這樣創作出的影片資料既貼近學生實際,又具有一定專業性,樂於被廣大學生接受和喜愛。
參考文獻:
[1]許學軍.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及現狀與對策.教改縱橫,2006,1:97.
[2]張麗華,宋芳.大學生自尊發展的特點.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6(3):197-201.
[3]牟書,曾美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影片案例的設計.2008,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