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鍊教育個性形成教學風格的教育論文

錘鍊教育個性形成教學風格的教育論文

  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這就要求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生情境的創造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學習者,促進者。教師因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按照預先設計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著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這樣,教師的學識.教育個性乃至教學風格,無疑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的基本特徵是它的創造性,教學是一門充滿了科學性和創造性的藝術。新課程以如此重錘力度敲出了我們的課堂創新教育頑強地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寸領地。作為一名教師,我懷著欣喜與忐忑,嘗試著給自己重新定位,錘鍊自己的教學個性,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格。

  1錘鍊教學語言,增強教學感染力

  教學語言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使用專業性口語。我們知道: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語言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科的語言本身就是學生祖國語言的示範,是模仿老師正確表情達意的標尺,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媒介。

  因此,語文教師尤其是要重視語言的藝術。

  教學語言有多種型別,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哪種型別的教學語言更合適,這要依據具體的課文和教學時象而定,但經過一定時期的教學實踐,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學語言的錘鍊,尤其是針對八九到十一、二歲的孩子,我試圖用我獨特的語言,來吸引感染學生,使教與學和諧共進。

  讓教學語言具有優美性,這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教學語言不僅能極大地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教學中,課堂上,從匯入到講解,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的語言,儘量聲情並茂,讓教學語言的華彩與教學內容的文采相得益彰,從而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喚醒他們對美的體驗和追求,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怎樣才能做到教學語言的優美呢?

  1.1講究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

  生動形象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能把學生引入學習的佳境。壁如用帶有情感的語調,流利的普通話,抑揚頓挫地恰當地表達教學材料,把教學材料化作一股清泉浸潤學生的心田,還可以用一些表情講演,結合肢體語言,來創設愉快的情境,使學生輕鬆學習,並獲得美的享受。

  1.2講究語言的趣味性。

  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培養一定的幽默教育機智,是調節師生情緒狀態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機智,常會在師生之間築起無法理解的高牆,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幽默的語言用於正確教育勝過空洞的說教,比如:一天,在講課,發現一名同學在那低頭往紙條上看著什麼,老師走過來一看,這個同學看的是一個男同學的名子,老師心想,現在的學生思想真複雜呀!不禁笑出聲來,大家都問寫的是什麼,老師說:“聽黨的話,做一個好學生”。課後,這個女生偷遞給老師一個紙條,上面寫道:“謝謝您老師,我一定聽黨的話,做一個好學生。”可想而知,老師的這種教育方法,一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滲透情感,激發學情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們接資訊渠道中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在教學中,如何結合語文教學融情於教,激情於學,我作了如下探索。傾情閱讀,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文質兼美的'作品,傾情閱讀與泛泛而讀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優美的文章我不僅給學生示範傾情朗讀,而且創造條件給以配樂朗讀,使學生陶醉在優美的情境中,進而讓學生談出感受,讓學生在體味中嘗試傾情朗讀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並養成用心用情去朗讀,那麼對文章內容的體味,感悟,理解能力自然地就提高了。

  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語文教學的內容既是作者感情的灌注,因此,更應該挖掘其情感因子,以之感染學生。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所凝聚的是深深的父子情,《媽媽的愛》敘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對孩子關心和教育表現母親的偉大,《永遠的思念》這篇課文讚揚了老媽媽善良、淳樸關心子弟兵的美德,這些都有需要有“情感”的利鏟去挖掘。除此,還可以透過一些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其一,透過放錄影,錄音,或生動講述,挖掘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景,使之受到感染與陶冶,如講愛國主義時放錄影《中華大團結》或放錄音《我的中國心》使生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薰陶,其二,用有起或飽含激情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感情。

  其三,找一些能引起學生豐富想象的物品,使學生睹物思情。如:語文課教“我的一家”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各自家庭合影介紹,藉以激發學生的家庭觀念和熱愛父母心情。其四,以情動情,用教師的情打動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熱情,透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調動起思維積極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情感的力量使人變得異常敏銳、犀利。情感教育讓語文課熠熠生輝。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活動,學生潛在的激情才會被點燃,學生的情才會旺盛,從而實現情感互動,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3調動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

  活躍的課堂氛圍,對於提高學生效果是有益處的。那麼,作為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如何組織、調整、駕馭課堂、嘗試著讓課堂活躍起來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3.1激發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要依賴於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內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動了“情”,繼而便有了“趣”。如《荷花》這篇優美的散文,在講授時,摒棄了傳統的講法,採取向學生提問的辦法:荷花之美是透過什麼景物傳神地表現出來的?這樣就引發了學生對荷花表現內涵的探索心理。

  3.2設定懸念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設定懸念的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接受知識要點。如《鳥樹》的懸念設定是:寫鳥?寫樹?還是二者都寫?透過這種方法組織的課堂教學也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學生透過教師巧設懸念組織的自學訓練,學會了在學習中多提問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3.3多些學法上的指導

  可以充分抓住發言者的精彩言論,師生共同點評;可以讓發言者介紹經驗,使其他學生明白:任何事情都可以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地考慮。這能將思維的多樣性與創造性、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擺脫思維單一、僵化的桎梏。

  3.4多創造民主的學習環境

  合作、競爭的學習環境有利於讓學生成長為積極的發言者,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採用同桌交流或小組討論的方法。博採眾長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思辨過程中學生能夠巧妙地將“他山之石”變為“自家之玉”。這樣學生無論是在知識的汲取、方法的選擇、解題切入口的轉換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收穫,這也將為那些不擅長髮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和諧、融洽的精神家園。

  課堂教學中,採用一些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啟迪學生的心智,也能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搭建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動有所獲,學有所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