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啟發式教學中的情趣培養論文

簡析啟發式教學中的情趣培養論文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的教學肩負著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實踐能力的重要使命。早在1984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報告就指出:“在先進技術發達的社會里,掃除數學文盲的任務已經替代了掃除文盲的任務,而成為當今教育的主要目標。”啟發式教學中,良好的把握學生學習的“情趣”便成為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實踐證明:一個人愉快時,則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想象比較活躍。近年來,我在啟發式教育理念的指導及“以趣引知”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營造情趣課堂

  教學活動,實際上是認識活動,而認識活動必然會伴隨著情感。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識與情感是不可分割、聯絡著的,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情趣教學,營造成情趣課堂,會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各種情感體驗,而增強學習效果。

  (一)創設情趣談話——質疑

  情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就這一點,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在深析教材的前提下,創設良好的談話情境匯入新課,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它會在學生從情趣向實踐、探知、獲取知識起到橋樑的作用,激發學生有目的地去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來。

  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借鑑了情境談話進行匯入:首先,將準備好的彩色腳踏車掛圖中的兩個車輪用白紙蓋住貼在黑板上,然後談話:①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是腳踏車。” ②老師送給你們要不要?幾個學生搶著說:“要!”於是,我把遮蓋紙扯開,學生笑了,“你們為什麼笑呀?”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兩個車輪是正方形的,這樣的腳踏車騎不動!”我再把正方形遮紙拿掉,學生又笑了,“你們又為什麼發笑呀?”學生回答:“兩個車輪象雞蛋,這樣的腳踏車騎上去會跌倒。”最後,我將一輛美麗的腳踏車展現在學生面前,我又提問:“這樣的腳踏車能騎嗎?為什麼腳踏車的輪子必須是圓的才能行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新知識。”透過短短的近2分鐘的談話匯入,調動了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慾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求知慾的作用。

  (二)運用動手實踐——釋疑

  小學數學中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都給學生提供了初步動手實踐的平臺。恰當的選擇知識點讓學生動手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在樂中學,還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實踐及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動手實踐可使學生置身於運動中,強化感知,進而把外部的動態過程內化為動作思維,在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深化教材的數學活動課中,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向學生質疑:“哎呀!剛才老師忘記點上圓心了,這可怎麼辦?同學們,你們能幫助找一找嗎?”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很多學生還跑到黑板上仔細地尋找,只是結果一無所獲。為了給學生一個操作實踐的平臺,我給每位學生一張圓形紙片,要求學生模仿在黑板上的情形,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找出圓心……,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直徑、半徑、周長,而且還了解了在圓內所有的線段中直徑最長,圓心就是直徑的中點等知識。

  再如,在進行《圓錐的體積》的教學時,充分認識到學生“好玩”及“自我表現”的心理特點,採取上臺演示與分組操作的方式,讓學生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和釋放,在瞭解學生心理的前提下,合理的給學生一些動手操作機會,會使學生在不自覺的啟發下掌握知識及潛在規律,並使它們投入到實踐中去。

  (三)開展情趣活動——解疑

  教學實踐表明:數學學習不是一種被動的、簡單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己有的知識去猜測、去實踐,引導學生透過活動驗證自己的猜想,構建知識體系。有人曾經指出:“遊戲是最好的教育,是兒童時期的一件原則性的大事。”實踐證明,遊戲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了整數除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一隻青蛙生活在一口深井裡,一心想爬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它在井底努力練習跳躍。有一天,它終於能一口氣跳躍很多步了,它找到爺爺奶奶,問它們這口井有多深,爺爺奶奶告訴它有20步深。小青蛙高興極了,它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開始往井口前進了,但是由於井壁太陡太滑,它每次只能連續跳三步,而且更糟糕的是,在它休息時,它的身體要下滑2步,假若你是小青蛙,要多少次才能跳出深井?先讓學生猜想有可能的答案,然後讓學生走去課堂,透過活動進行驗證。使學生摒棄了錯誤的答案(20次),找到了正確的答案(18次)。緊接著將井深20步的條件去掉,換成“小青蛙一共跳了10次終於跳到了井口,你知道這口井最少有多少步深嗎?最多呢?”這樣,學生人人都很興奮,課堂氣氛熱烈,透過活動解決了心中的疑惑。

  (四)分層教學,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本著“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生為本”原則,讓不同起點的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成功的喜悅,既讓尖子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又讓潛能生“吃得了”。使全體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個性得到盡情展示,每個學生都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如我在教學《相遇問題》時,讓中等生上臺表演,讓潛能生說過程,讓尖子生歸納總結。人人都可得到老師的肯定,潛能生身上的“星星之火”也會成為他們初升的“太陽”。

  二、煉就情趣教師

  如果說課堂是實施教育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用創新思維佔領課堂,是時代的呼喚;是一場全面達到素質教育目標、並使之以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攻堅戰;也是整個教育改革與發展進一步深化的必由之路的話,那麼,教學改革的實施者——教師,就是陣地上的制高點、必由之路的領路人。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與學生學習及全面發展息息相關。有人曾經調查指出:平等和諧的課堂有利於開放學生心中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老師怎樣才能把握課堂,與學生一道在數學王國自由翱翔?

  (一)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應有廣闊的胸懷,和學生和平相處。親近學生,才能瞭解學生心中的各種想法,也才能更好的把握學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這點需注意以下幾方面:①不得偏愛優等生而忽略潛能生,做到公平公正無私心;②不能高高在上一副縣太爺模樣而不親近學生,應平易近人,和藹可親;③“教學相長,”不專橫武斷,應深入學生,做到虛心接受學生各種意見及建議。

  (二)課堂教學語言風趣、精煉、簡明扼要

  “學生不喜歡語言層次不清的教師上課”。試想,一個教師在講臺上說得“津津有味”,而下面的學生卻作惲惲入睡狀,教學有何效果可言?為此,教師進課堂後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事先精心準備,所以,作為教師應注意如下幾點:①必須對所教學科的知識點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把握,課間能做到語言風趣、精煉、簡明扼要;②善於總結知識間的連結點;③不應以達到“風趣教學”為目的而開一些“低階趣味”的玩笑或以挖苦學生為代價,時刻以“授業、解惑”檢驗自己的言行。

  (三)課外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為此,教師除了在課堂40分鐘要效率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空間。

  1、教育學生時多說真心話。學生有學生群體的特點,也有其個體的特點,思想處於可塑性階段,思維處於逐漸成熟的過程。教師教育學生時不要強加意志,不要簡單說教,用大道理訓斥人,用規章制度震懾人,而要說內心話引導,談真心話接近,根據不同情況和特點,講樸實生動的事例,打形象貼切的比方,寓教於樂,寓教於情。

  2、遇挫折時多說鼓勵話。有挫折才會有創新,“吃一塹長一智。”教師積極引導,多說鼓勵話,激勵學生正確面對困難,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與學生交朋友時多說知心話。教師是學生心中的太陽、值得信賴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良師。因此,對學生要多說知心話,做學生的貼心人。讓學生覺得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久而久之,關係就會相當融洽了。進而在課堂教學時才會有興趣所向,激情高漲。

  《學記》有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培養祖國的新一代主人的高度,必須勤學苦練,成為“善教者”,只有這樣,也才能“師逸而功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