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主體性地理教學論文
培養學生主體性地理教學論文
1.師生關係的完善
在主體性培養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教師佔據著教學活動的主要地位,忽略學生的反應.主體性培養首先要堅持師生合作的觀念,教學僅是參與和引導學生的配角,教師不可傲慢,要放下身姿.改變思想觀念,從意識上贊同平等的關係.教師主要為學生的輔導,教師要盡一切力量讓學生意識到不能只聽,還需自己去鑽研.舉個例子,在講授全球大氣環流或洋流時,內容包括形成原因、表現形式、主要方式、環流意義、維度特徵以及總體特徵等,非常複雜,學生可能對某些知識沒有把握透,或者又有其他疑問.這時教師可不急於直接向學生回答,可帶領學生一同分析,從源頭開始,梳理來龍去脈.也可以同學生共同解答,邊講邊問,讓學生提出的問題由他們自己解答,教師僅起到牽線的作用.
2.教學策略的完善
教學策略的'完善即要突破傳統,創新教學方式,以全新的理念為指導,摒棄單一說教.為將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激情通通挖掘出來,教師有必要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堂形式、教案安排和課後任務佈置上做相應的完善.
首先,教學前的教案安排.教案安排指導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步驟或講述的內容,在教案書寫中,教師除了在教案中將課堂知識記錄外,有必要進行改革完善,將主體性理念加入其中.上課時針對學生的課堂活躍程度,是否理解了某個知識難點等做好記錄.如,在人文地理中的區位因素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教師變可記錄“將來帶過即可,不必深究”,而對於氣壓帶和風帶或常見的天氣系統等,學生對冷鋒、暖風間的交匯引起的天氣現象時常搞混,這就需要教師重點記錄,將來時常複習,加深印象與理解度.
其次,教學中的課堂形式.灌輸教材知識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對於理論與實際的聯絡卻是非常的缺乏.課堂形式在於創新完善,積極探究有益的教學經驗.例如,《宇宙中的地球》章節,教師如果想讓教學效果更加明顯,讓學生對知識更加有直觀的體驗,可在多媒體播放課件,讓學生感受宇宙的魅力、地球的可貴.在講授完課本知識後,教師可播放愛護地球的宣傳片,貼近教學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地球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應該愛護.這樣,學生深知自身責任,同時也感受到地理學科的無窮力量,在課堂上努力學習,生活中盡善盡美.最後,在課後,教師有必要拋棄題海戰術或押題戰術,應該甄選具有代表性、探索性、綜合性的題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為了解答,自然每本書都翻遍,能動性也在慢慢培養.
3.個性化發展教學
學生個性化即其愛好、學習能力、興趣等存在差異,不可同一而論.就那簡單的做題來說,優秀學生在腦海中可能很快就知道題幹描述或經緯圖上的地點是哪,可差生卻要翻半天書才找得到,這樣的教育效果很差勁.為此,無論是做題還是日常交談中,都要分析學生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尋找學生的共同點,分析學生間的不同點,區別對待.
培養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的主體性並非易事,在習慣了“聽”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想”,比較困難.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更加可行的路子,應用於教學.實現高效的地理課堂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探索地理教學的規律,改進地理教學之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儘可能多地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在課堂中體驗、在課堂中感悟、在課堂中享受.相信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還“地理課堂”一片明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