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中西比較研究的論文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中西比較研究的論文
摘要: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中、西方對比研究表明,我國當前教學方法存在一系列弊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改進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教師應注重學生“四素質三能力”的培養。
(一)
中學是大學的基礎,大學教育要想有一個好的開端,就必須提高中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就中學教師來說,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與教學活動能高效率,但這並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環境與小環境等主客觀原因,無論如何,學習、掌握、借鑑各種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則是非常必要的。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瞭解國內外先進的數學教學方法,找出各種方法的優缺點,然後根據中學的實際情況,吸收他人教學方法的長處,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促進中學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國內外中學數學施教的物件都是中學生,年齡段在13-18歲,心理發展階段屬於青少年期,他們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認知水平,教學內容大同小異,所要達到的目標和遵循的原則基本一致;正是由於在施教物件、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學數學教學存在著可比性。比較中西方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發現有如下的相似之處:
(1)教學程式基本一致。各國中學數學講授新課基本上採用這樣的程式: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預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所學的內容;鞏固所學的內容;檢測所學的知識。
(2)講授法是各國中學數學教學普遍採用的基本方法。不論中國還是美國,或者西方其他發達國家,數學知識的傳授基本上是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助。
(3)普遍重視啟發式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教學方法改革,中學教學也不例外。透過教育改革各國都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素質、培養能力的教學,尤其重視啟發式教學思想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①
從中學數學教學實際來看,我國的教學方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相比,存在著差別,主要表現在:
(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關係和作用不同。中國大部分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老師為中心,有“重教輕學”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採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主要是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的。儘管我國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但由於中考、高考對學生的影響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數學校教育自覺或不自覺地滑向了題海戰術、應試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學生記住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較深、較難的數學知識。但弊端是很明顯的,它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注意探索學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應用教育,鼓勵學生髮展。在教學過程中講究自願,學生享受學習的充分自由,學習比較輕鬆愉快。
數學教學中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不同也造成教學氣氛有明顯的差異。發達國家中,老師和學生基本上是朋友關係,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導提示的作用。課堂上老師有目的地讓學生討論,學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時老師甚至可以別出心裁地把課本搬到野外與學生們一起在明媚的陽光下、柔和的清風中愉悅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增加對學習數學的快樂,減輕學生壓力,造成歡快的教學氣氛,但中國學生長期以來處於嚴格的課堂管理中,強調教室、強調自己的座位,老師也不敢放開,擔心過分放鬆,會造成課堂上活潑有餘、嚴肅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亂場面,因為學習到底不是娛樂。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思想習慣不同,在嚴重“尊師”思想的影響下造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嚴肅,學生過分緊張,再加上數學不同於文科,故事性的內容少,更加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懈怠,致使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差生把學習數學當成是服“若役”。
(2)對培養能力與個性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同。在發達國家中強調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因而分層次個體教學方法使用得比較多。比如他們在教改中提出的非學校論的教學方法,及計算機程式教學法(把所要學的知識編成程式,讓學生面對計算機自學)。這些方法強調自學,注重因材施教,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但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學生很少聽到老師主動的講解,難以與同學進行互相幫助,互相影響;此外使學生很少接觸到課本以外的數學知識,影響學生的社會化。我國一般採用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鍋飯”的統一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有利於教師全面考慮、統籌安排,教師易於把握節奏。但是容易造成優差生的嚴重分化,教學沒有針對性,不利於因材施教,實際上忽視了個性的差異。
在國外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瞭解和溝通。如美國一些學校使用的教學日記法,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教學中的思維過程、心理狀況,使學生與教師能經常透過日記進行交談,教師易於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及個人思維風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個體差異,教師能從學生的這些資料中綜合出各種學生的成就抱負水平、焦慮水平、意志水平,從而設計出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而我國教師過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對忽視了非智力因素,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們之間形成隔膜,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情感、動機、興趣難以瞭解,無法得到反饋,學生的焦慮、交際需要等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具有很大盲目性。②
(3)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與應用數學教育的思想存在差異。國外的教學方法一般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重視應用數學教育,具體反映在注重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數學中採用的例子儘量來源於現實生活。如日本的CRM教學法(複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針對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他們利用數學眼光看問題和建構數學模型的.意識,培養了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後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當然如果過分地聯絡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我國的教育目標雖然說重視應用教育,但至今未有與之協調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成了紙上談兵,仍然只是從數學本身的結構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形。另一方面,中國當前的教育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題是中國教學方法中比較突出的特點,這從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可以看出。
(4)教學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學媒體也存在著差異。國外由於經濟和科技發達,直觀教學手段有了極大提高,計算機輔助教學及各類教學媒體普遍被使用。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中國也力爭改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但由於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體的普及遠遠不是近期可以實現的。③
(二)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在極力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因而以後教學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所謂的全面素質可以概括為“四素質三能力”,即:文化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發展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四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等三能力。故透過中外數學教學方法的比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認為改進教學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改善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加強對學生的全面瞭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重視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3)改進教學方法必須與改革考試製度相聯絡,不破除升學率的壓力,就無法使教師與學生從考試的繁重負擔中解放出來。必須改變考試凌駕於教學之上,考試是“指揮棒”的不合理狀況,使考試成為教學的檢測手段,起輔助教學的作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世界上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因而對任何好的教學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創立一套合符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要固守一兩種教學方法,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學方法的唯一出發點。
主要參考文獻
①王子興主編《數學教育學導論》,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②王子興主編《數學教學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③趙中建編《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來源:論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