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探索論文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探索論文

  摘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提高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社會素質上來,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提高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社會素質上來,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問題講了很多遍,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針對農村中學生的特點及教師經常出現的同感,我對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學汽車發動機聲音大是什麼原因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中學的學生,特別是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大部分來源於書本內容,對於生活中數學知識很難理解,因此,大部分學生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麼作用。另外,家長多數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兒女的是“學那麼多幹什麼,會名字就行了”,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於學習的活動。給他們講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應用問題,或是農村中知識的應用問題。讓學生髮現知識存在於社會,存在於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並不是自己和家長所想的一無是處。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習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農村中學90%以上的學生不會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也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打記號”,以便於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

  2.教會學生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怎樣聽好課呢?首先,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點,做筆記。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或多次提到的問題)即為本節重點,學生在聽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於複習鞏固。第三,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第四,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後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3.指導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思維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它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農村中學,學生難以領會和掌握較為複雜或困難的方法。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學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農村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是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少年,許多情感問題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罵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怕這位老師,也正是這樣,學生就沒有上這位老師的課的好心態。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成績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我們可以用撲克來替代正負數來玩遊戲,紅色的為正數,黑色的為負數,讓兩個同學一組來抽撲克,每人抽兩張,然後把他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一種遊戲上來,學生在遊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

  3.利用中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摺五十次後有多高?”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為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麼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四、瞭解學生實際,創設適合他們的實際背景

  多數教師均有這樣的感覺,多次強調的問題,學生總是記不住,殊不知在講的過程中所創設的背景不切合學生實際。我們山區的農村中學生沒有見過許多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農村不具備的物品。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背景時不要死板的套用課本,應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背景。如: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用中有計程車計費的問題,山區農村的學生沒有坐過出租車,不理解這種計費方式,這樣的背景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大的幫助,但是,如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發現這一情況,及時的將此背景巧妙的進行創改,如將上述問題改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資四百元,加上工作量的計件費,計算每月的實際工資。這樣一方面易於學生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切實體會到父母的不易,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令學生產生了愉快的學習心理,自然意興盎然、其樂無窮,繼而克服因“畏難”而造成的學習困難,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五.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放飛心靈翅膀

  農村初中的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的是大多數,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更是實施愉快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諸多人際關係中的主導因素。師生關係好,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係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教師教給的各種資訊就會在學生頭腦裡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師生關係好,學生的崇拜度高,教師的模範言行、治學精神都給學生以感染。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自覺實現教學過程中默契配合的最最佳化,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催生學生健康成長的陽光雨露,才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使學生以寬鬆的心態,自主的思維,親歷認知過程,讓學生因能主動獲取知識與技能而對學習充滿自信。在教學中做到解放學生的口,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放飛學生心靈的翅膀,真正體現“教師愉快教,學生愉快學”的教育理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