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的建議分析論文

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的建議分析論文

  摘要:該文透過對遠端開放教育平臺的定義進行分析,透過研究平臺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平臺的實際應用情況,對其建設與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

  1遠端開放教育平臺

  傳統的教育具有以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學封閉化和短期化的缺陷,而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則是一種與傳統教育理念相區別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建立在時代的發展基礎上,用資訊化的方式提升教育的開放和自由程度,實現教育資源的平均化、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和教育理念的長期化。由此看來,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不僅僅指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其創造了一種以學生為本,以未來發展方向為指導的創新教育理念,使得教師的教學思維不再禁錮於“唯成績論英雄”,也使得教學地點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實現教學資源、教學時間、教學地點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開放化,既解放了教學思維,又使學生接觸到最新的資訊教育手段,使學生受益終身。

  2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平臺的開放化、共享化和遠端化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趨勢。但是,由於教育資源、傳統教學觀念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仍然面臨著許多發展困境。其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2.1學生對於遠端開放教育平臺的利用程度低

  平臺的利用程度低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與平臺自身的資源缺陷有關。首先,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興趣不足是導致平臺作用無法體現的重要原因。平臺本身有著相對於傳統教學更加開放和共享化的資源優勢,[1]但大多數學生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方式的影響,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只限於使用平臺的部分功能,如在考試前查詢相關資料或是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沒有充分地利用平臺來進行自身學習能力提升。其次,平臺自身也存在教育資源缺乏深度和廣度的問題,許多學校只是將教學內容從課上搬到了平臺中,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使得平臺的建設形同虛設、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沒有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實際性的作用。最後,平臺的低利用率還表現在使用時長短和使用頻率少兩個方面,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沒有養成登入平臺的習慣,其主要原因為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平臺普及化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在學生中構建良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得教師、學生與平臺三者之間的資源銜接出現斷層,沒有將平臺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出來。

  2.2平臺資源共享程度較弱

  教育資源的共享主要在學生、教師這兩個主體之間進行。師、生與生、生透過將平臺作為溝通的橋樑,實現資源的開放化和遠端化傳遞,是平臺構建的主要優勢與目標之一。但是,在平臺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共享資源吸引力不足,共享人數少和共享弱化等困境。究其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三點進行逐一論述:1)學生自身的原因。許多學生還不能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脫離出來,無法適應開放化的教育模式,具體表現為不敢在平臺中提問和發言,也不敢回答別人的問題,擔心“露怯”,害怕將自身的不足展現出來。[2]其次,學生自身還存在著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不但對於別人分享的資源難以產生興趣,自己也拒絕在平臺上進行資訊的分享,將自己立於資訊的孤島中,沒有意識到教育資訊對於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2)平臺本身的因素。當前我國的平臺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基礎的硬體設施也已經在各個參與建設的學校中應用。但由於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模式較為新穎等因素的影響,在平臺中進行共享的資源仍舊存在著老化、單一和質量不高等缺陷,難以激發學生的使用興趣,也無法提供高質量的使用體驗。3)教師的因素。平臺的建設不僅僅意味著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能在教師隊伍中樹立了創新和資訊化的教學思維模式,促使教師從傳統的模式中脫離出來,實現教育的自由化和開放化。[3]但是,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許多教師只接受了教學方法的更新,而沒有從思想層面進行教育思維的變革。教師的教學水平低、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目標設定不明確等問題始終影響著平臺的建設,使得平臺的資源共享難以真正地發揮效用。

  2.3平臺沒有完善的教學支援系統

  1)缺乏線上教學系統當前的平臺建設對資源的上傳方式、大小和格式進行了限制,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製作成文件或是壓縮檔案上傳到共享平臺中,但卻無法對學生進行線上教學,實現教學的即時互動、自由化的開放化。其次,缺乏線上教學系統會弱化平臺的支援和監控功能,教師無法檢視學生在將資源下載之後的行動,無法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也無法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線上答疑。2)學習評估模式單一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評估和反饋制度能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真實地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展現出來,以便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和調整。但是,當前的平臺評估模式缺乏動態的監控過程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具有評價主體較為單一、評價模式較為陳舊、評價真實性有待商榷和缺乏橫向評價機制等問題。針對上訴情況,平臺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線上式的評估系統建設,建立長期的、動態式的監控系統,並且健全評價主體許可權,將其他教師或是學生的評價納入到綜合的評估過程中,實現評價體系的橫向化發展。

  3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的具體建議

  平臺的建設應該與資訊科技的發展相適應,結合學生的需求,構建和完善一種新型的教育服務模式,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前提條件下,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構建更加開放化和自由化的平臺,提供更具針對性和人性化的服務。其中,主要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3.1教育平臺的智慧化建設

  智慧化要求教育平臺具有感知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透過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建設現代化的教育平臺。其中,主要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建設:1)教育平臺感知能力建設。平臺應自學生上線起就開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服務,通過了解學生的基本資訊,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課程,並提醒學生對必修課程進行選擇。[4]其次,在學生完成選擇之後,平臺應該給其提供完整的課程資訊,如任課老師、上課時間、上課地點、考試方式、考試時間和所需的教材、資料等資訊,以便於學生進行針對性地選擇和課前準備。2)教育平臺記憶能力建設。記憶能力指在對學生學習程序、課業完成情況等資訊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於任課教師上傳的資料、課程任務和學生下載影片、文件、提出的問題等資訊進行記錄和儲存,以便於學生進行課程回顧或者資料的查詢。不僅如此,記憶能力還可用於收藏和歷史記錄的儲存,可讓學生透過收藏經典資源和翻看記錄尋找遺忘的知識點,實現教育的資訊化和長期化。3)教育平臺學習能力建設。學習能力指的是透過對學生的基本資訊、課程情況和評估成績、搜尋記錄等資訊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並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歸納和總結,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並在此基礎上最佳化平臺的教育服務,給學生提供獨立的、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透過提升平臺的學習能力,反思平臺的不足之處,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提升平臺服務質量的能力。4)教育平臺反應能力建設。反應能力建設是指在平臺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三者的基礎上,透過分析學生的需求,進行及時的服務提供或最佳化。例如,當學生的考試成績或是綜合評價指標達不到標準時,平臺可以自動地將分析結果傳達給其指導老師,並及時提醒學生與教師溝通,給出解決方案。

  3.2合理構建“互動式”平臺

  互動式學習是一種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和自主性的交流方式,在平臺的建設中可表現為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平等地在論壇中釋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暢所欲言。而“互動式”平臺的合理構建主要體現在對論壇結構進行科學的劃分和歸納,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到與問題相對應的版塊,及時地獲得教師的答覆或者解答。1)按照課程特徵進行劃分。在平臺BBS建設過程中,要考慮到按照不同課程的特徵進行劃分,並配備完善的論壇管理隊伍,制定論壇規則,讓學生根據課程進入到相應的版塊,並且在遵守規範的前提下進行提問和發言。此外,平臺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定違規之後的管理措施,如將違法、違規的提問予以刪除並進行適當的警告,對於發錯版塊的提問進行移動或是刪除處理,有效的平臺管理能夠構建通暢的“互動”渠道,透過規範提問和解答方式,保證“互動”過程的順利進行。2)對於公共課程,按照年級或者專業進行劃分。公共課程是所有學生都必須選擇並透過考試的基礎課程,在平臺的構建過程中,學生會因為課程劃分不明而將釋出提問的地點、提問人弄混,導致教師無法及時地針對學生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答。所以,在對具有“公共”性質的課程進行劃分時,可以按照學生的年級和專業進行細分,對相應專業和年級的任課教師採用提醒機制,即當學生出問題之後,系統將自動提醒教師進行作答。3)對提問進行標籤劃分。標籤劃分是基於課程特徵下更加具體的劃分方法,學生可以在提問時對問題進行相關的'標籤設定,標籤內容可以包括年級、專業、課程和問題詞語的精煉提取,教師可以透過標籤對符合自己教學的專業、能夠給予解答的問題進行快速的查詢,免去了因為互動主體不對等而造成的時間及精力的浪費,提高了教師回答問題的及時性和專業性。4)以提升學生積極性作為“互動”功能設定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平臺可以設定一定的積分累積或是其他獎勵機制。在學生回答問題或是被選為優秀回答時給予一定的積分鼓勵,而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則能夠兌換相應的獎品,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平臺的互動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3教育平臺的個性化建設

  個性化建設指的是要根據課程的特徵對教學工具、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進行針對性和人性化的設計,對於教育平臺來說,就是要突破傳統模式的限制,利用資訊科技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設計元素,滿足不同課程、專業之間的教學需求。1)教學工具的個性化設計。平臺應當針對不同的教學需求,設計出適應學科特色的教學工具或是設計模板,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教學工具,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選擇PPT、影片或是文件等工具的上傳方式,甚至針對課程的需求將教學工具進行結合使用,為了節省課程設計的時間,平臺還會向教師提供不同種類的課件模板以供參考,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新增和修改,滿足課程設計的個性化需要。2)教學方式的個性化設計。平臺應該秉承著開放化和自由化的理念,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方式選擇,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平臺可以讓教師選擇錄播或是線上的教學方式,即是將課程以錄製的方式上傳,還是以即時播放的方式實現有效的師生交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時間安排或是課程特徵進行教學方式的選擇及合理配置,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方式。3)教學資源的個性化設計。平臺的資訊資源具有共享性和開放性的特徵,其資源的個性化設計主要體現在資源分類的設計和對資源本身的設計。首先,不合理的資源分類容易增加學生的查詢時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平臺應該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整合服務,在管理豐富資源庫的同時,將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例如,可以在平臺中新增資源自定義功能,學生可以透過自動建立分類來實現不同型別資源的管理。其次,實現資源本身的個性化設計需要平臺不斷完善自身,放開資源上傳的種種限制,使得教學資源內容不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形式,教學時間不限制在某一時間段中,支援碎片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的上傳。

  4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學方式也在逐漸向現代化和資訊化轉變。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在我國的建設仍舊處於發展階段,面臨著許多實際應用及意識提升方面的問題,資訊化的時代發展趨勢要求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工具和教學反饋轉移到更廣闊的網路平臺中來,透過採用資訊化的管理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線上監控、測評和反饋,透過“互動式”和“共享式”的平臺資源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和多樣化發展。目前,遠端開放教育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趨勢,未來的教育模式將向數字化、遠端化和共享化發展,針對這樣的發展情勢,我國教育行業應當迎難而上,在平臺的推廣過程中透過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用,使學生和教師隊伍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利用資訊化的教育平臺實現新時代下素質人才的培養,促進其教育理念的革新。

  參考文獻:

  [1]李雪,曹俊,肖君.遠端開放教育平臺建設及學習模式探究——以上海終身為例[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5).

  [2]張偉.遠端開放教育平臺的設計開發與實踐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23).

  [3]焦夕煜,孫治國.遠端開放教育教學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

  [4]曹偉明,鄧倫衝.電大遠端開放教育網路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