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歸因方式及靈活性與心理健康探究的論文
青年人的歸因方式及靈活性與心理健康探究的論文
1 歸因方式概述
青年人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是重要的群體,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普遍重視。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性格形成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期。歸因是個體透過相關資訊的積累和經驗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分析和判斷的過程。歸因方式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透過經驗積累,形成自身特有的歸因認知,也可以說是個體對事件或者行為發生的原因的認知和解釋,個性的不同,對事件和行為的歸因方式也不盡相同。在生活中,人們可以說時刻都在對個體或者他人的行為進行認知和評價,對成功、失敗、行為結構進行歸因,而這些認知因素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和日後的行為都具有直接的影響。
對於青年人的歸因方式的靈活性與心理健康,已經有很多專家和學者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歸因靈活性是個體在某種特殊的環境之下,對事件靈活地做出歸因。專家研究認為,歸因方式與歸因靈活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間又存在緊密的聯絡,在面對負面事件的時候,歸因靈活性較低的個體相對於歸因靈活性較高的個體更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
2 歸因方式及靈活性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分析
本文以青年群體為主要研究物件,透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260名青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分為自評抑鬱量表、焦慮自評量表、正負性情緒量表、樂觀量表和歸因方式問卷。
正性事件的內外維度、持續維度和歸因靈活性與心理健康指標中的正性情緒和樂觀呈正相關的關係,而與心理健康指標中的焦慮、抑鬱和負性情緒呈負相關的關係。另外,從研究中發現,在歸因方式上是具有性別差異的。青年群體中,男性比女性在對負性之間的歸因方面更傾向於歸因於自身。在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男性比女性表現得更有責任感,能夠直面自己的缺點,而且在歸因靈活性方面,男性也優於女性。
3 正確引導和教育歸因方式,促進青年群體心理健康發展
3.1 加強歸因意識教育,促進科學的歸因觀的形成
人們使用的歸因方式多是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具有自身特點的歸因方式,是在下意識的狀態下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或者事件的判斷和推理。消極的歸因方式的使用,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不良迴圈,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對於青年群體,加強歸因意識教育,促進科學的歸因觀的形成尤為重要。在歸因方式的教育中,引導青年人在意識層面上加強正面認知,遇到事件或者問題,從內部歸因著手,首先進行主觀歸因,逐漸形成內外統一、主客觀一致的科學歸因觀。這樣對於青年人掌握積極的歸因方式,使心理健康良性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3.2 加強歸因指導,矯正不良歸因
青年人的認知還處於發展的階段,受社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較大,加上青年群體所面對的學習、就業方面的.較大的壓力,使得青年人在情感和品質方面容易被誤導,出現問題。無論是哪方面出現問題,都要對其所具有的歸因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分解,尋找問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對問題歸因進行指導矯正。以大學生的歸因指導為例,大學校園是青年人的聚集地,學業問題是困擾很多青年學生的主要問題。但是因為歸因方式的偏差,很多青年學生將學業失敗的問題歸因為運氣差,以為結果的好壞跟運氣的好壞有直接的關係。對於這類青年人,要從自我能力的認識入手進行歸因指導,在對成功的歸因要引導他們是因為由於能力較強,在對失敗的歸因要引導他們肯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歸因為努力的程度還有所欠缺。透過這樣的指導,使他們認識到自身所具有的潛力,增強自信心,激發他們努力的決心。人際關係對於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人際關係方面的缺失會使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的困擾。對此,應該引導他們首先認識到自身所具有的潛力和特質,增強人際交往方面的技巧學習,引導他們將人際關係方面的成功正確地歸因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經營和付出。
3.3 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促進青年人正確歸因
青年人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還處於發展階段,經驗積累不足,對事物的分析和判斷出現偏差也是正常的。不良歸因的形成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影響,歸因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青年人心理機能還不夠成熟,對青年人歸因方式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全社會各個元素都應該形成一股正方向的合力,關注青年人的歸因方式和心理健康。善於發現青年人的閃光點,對其進行積極的肯定和表揚,尤其不能片面地對優勢群體進行關注,使青年人的心理發展處於一個和諧、平等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