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教育校不容迴避的話題論文
性心理教育校不容迴避的話題論文
“性”這個話題,在當今這樣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雖然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神秘,但在高校教育中仍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勢態。現實中,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使他們的心理無可避免地要受到性意識、性衝動、以及性壓抑等的直接影響。但高校的管理者們不是對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是對性心理教育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感到憂心忡忡,從而多以貞操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代替性心理教育,這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有較大的距離。筆者認為,既然無論是否承認,或如何防範都無法抵擋青春的熱情和性資訊的傳播,那麼在性心理教育的問題上,高校就應該採取正視的態度,切實行動起來,把這項工作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
一高校進行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性”作為一種存在的現實是任何人都無從迴避的。老祖宗有句話說的好“食色性也”簡單明瞭地指出離開了吃飯和性慾,人類皆無法生存的道理。可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之後,人們反而在這個問題上拘泥起來了,甚至是“談性色變”,古人與今人形成了有意思的鮮明對比。在這樣的現狀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更應該在性心理教育問題上,為社會做出表率。
首先性”的發育是成人的重要標誌。電影《夜訪吸血鬼》中,吸血鬼萊斯塔特雖然給了八歲的小女孩克羅埃西亞以永生的機會,但隨著時光飛逝,克羅埃西亞越來越痛恨這禁錮她靈魂的長不大的身體,怨恨萊斯塔剝奪了她成長的權力。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變得冷酷而狠毒。當年齡的增長與肉體的成熟不相諧調時,它就會給人帶來無窮的苦惱。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正視性的存在,為成長喝彩,為成熟歡欣。
其次性”是個體自我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弗洛伊德對一個人健康心理的獲得給予了兩個標誌:其一,是要有正常的性生活;其二,是要有正常的工作能力,即為社會,為他人創造財富的能力。這表明了性不僅僅是人的生物屬性更是人的社會屬性。它表面上是一個生理問題,實際上是人的綜合發展問題,涉及了生理、心理、倫理、法律等多種因素。人從一出生就有性別差異,它伴隨著人走過人生的整個旅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待值將對每個人烙下深刻的印跡。“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個體的發展與社會定位。它是個體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迴避的議題。
第三性”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有些身心疾病是由性機能的不健康引起的,如陽萎、不孕症等,有些身心疾病是由性心理不健康所引起的,如戀物癖、性施虐狂、性受虐狂等。但無論是生理機能或心理機能引發的不健康性行為都不符合社會認可的正常標準,有的甚至與道德標準相違背,性知識的不完善及對性生活處理不當還會引發性病的傳播,造成對自我和他人的傷害,從而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的穩定。
長久以來,性在人們不公開的隱晦討論中喚起的是私秘、愉悅、羞恥等種種不健康的複雜情感。性的無知與莽撞更給青年男女們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煩惱。所以還給性一個合理、合法的討論空間,幫助大學生們掌握科學的性知識,維護性心理健康,符合高校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的教育宗旨,對於推動整個社會和諧、進步而言是題中之議。
二我國高校性心理教育的現狀
隨著觀念的開放,大學生談戀愛已成了時髦而普遍的行為。但與戀愛密切相關的性心理教育卻相對滯後。多項調查表明,大學生對獲得性知識有較強的渴望,但缺少這方面的科學引導,多數高校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把大學生性教育作為一章來介紹。由於所獲知識有限,學生們會從其它渠道尋求想要得到的答案,而各種片面、不繫統的性資訊可能會對自控能力較弱、道德觀尚未成熟的學生造成不小的心理衝擊。據福州大學於2001年對五所高校的大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大學生獲得性知識的渠道中,報紙雜誌佔68%同輩群體佔39.5%VCD佔20%網路佔9.8%從老師、父母處得到的知識僅為4.1%’11(P284)雖然此次調查不能完全反映出高校性教育現狀,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儘管許多高校都提到性教育的必要性,但對如何實施性教育還是充滿爭議,性道德教育與性心理教育沒有明確的工作界定。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性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便是其明確而強烈的恥辱感與罪惡感。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的高校舉辦“校園不文明現象”的曝光展,以期用此做法,杜絕校園中不良的性現象與性行為,但效果並不理想。這種令學生揹負罪惡感的性教育方式,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使其無法理解校方的苦心,一些學生更背上了思想包褓,影響了心理健康,這和校方宣傳的初衷背道而馳。
有些高校大膽地採取安全性行為教育,試圖在充分進行性知識宣傳之後,賦予年青人選擇的主動權,並相信他們的自主性。但目前,無論是在校園中免費發放安全套,還是進行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都遭遇了尷尬的結果,組織者們無奈地面對著來自社會的質疑和學生的冷漠態度。其實,性知識的宣傳與性心理教育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大家爭論的焦點是:性教育與性誘導的界線宄競在何處。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磨掉性神秘感的做法,非但不會有效阻止年輕人的性活動,而且還會摧毀具有保護作用的人類羞恥天性,所以不應該提倡。
面對當前的現實,高校中更多的性教育工作者傾向於性純潔教育,提出了“性教育就是人格的教育性教育既是知識的教育,更是人格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觀點。努力使性教育擺脫性生理知識的介紹,偏重於健康人格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l2(P15))但性純潔教育的實質是向傳統價值迴歸,並沒有與學生更深層次的,更本質的心理需求相掛鉤,另外,對於已產生的性心理疾病並沒有達到識別、診治的目的,因此常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總之,高校的性教育工作目前已經有了多方面的嘗試,但基本上還沒有摸索出一種為學生和社會所普遍認可的形式,更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效。這樣的現狀值得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
三高校性心理教育應有針對性
性心理,按照衛生與否可分為正常和異常兩大類。高校的性心理教育應針對具體情況,分別予以教育、引導或治療的區別對待。符合衛生標準的性行為、性心理,就是正常的,絕大多數學生屬於這個範疇。高校中常見的性心理問題主要偏重於性角色問題、性動機偏離、性物件偏離、性會g力問題等。
大學生們面對的性心理問題常與“愛情”相伴而來。步入大學意味著他們開始脫離家庭的.約束與全方位的呵護,漸漸享受到成年人的自由與權利,完全擁有了自己身體的支配權,開始無所顧忌地感受花前月下的浪漫溫馨,性不再是不可言傳的禁令性感”成為時髦的讚美詞繪,成為性吸引力的表達方式。於是大學校園中有了一對對戀人的身影,有了同居的現象,甚至在新的婚姻法公佈後,還傳來大學生登記結婚的新聞。如果去問那些已經有了固定戀人的學子,甚至更為親密的兩性關係的同學,你們準備好了嗎?他們也許會回答,是的,因為我們相愛,或者,只要曾經擁有就好,何必天長地久。雖然成長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為了避免“這道門跨過去之後,再也回不了頭”的遺憾校方應該對性教育採取填重態度,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及責任意識。
社會正在變得寬容和文明,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學校在對待大學生的性教育問題上也應該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注重對人性的關懷,不要把性教育當做“滅火器'一位性教育研宄者曾經說過:性教育不僅是為了國家,或者為了社會,更不單純是為了預防性犯罪。它更主要的目標是使我們的孩子將來生活的更好。13|(PB)而生活的更好,其含義是豐富的,它有對自我的接納,對人性的尊重,也包含著愛的能力及責任。
在高校性心理教育的實賤中一些做法是值得從業人員借鑑的。香港大學林孟平女士曾提出過一個針對個人發展而設計的全面而有效的性教育課程。它包括:生理的成長、心理的成長、婚姻家庭和倫理觀念、交友、約會、性與愛、戀愛婚姻、為人父母、養兒育女、兩性身份與角色、人際關係、性與文化、性與社會、性變態和性異常行為,社會性的問題,如節育、同性戀、性病等。11|(P287)這樣的課程設計注重實賤性與分析性,體現了對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的重視及對大學生成長需求的尊重。另外,從西方引入的“同伴教育”課的方式也被許多學生所接受。“同伴教育”課是透過向同齡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以喚起共鳴,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與傳統授課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在對最初的志願者的培訓中,它採取“參與式學習與行動”方式,採用自由羅列法、拼圖法、人體圖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個案分析法、繪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途徑組織聽課的學生玩遊戲,這些不斷拓寬的教育新思路意在激起年輕人主動參與的意識,以科學的態度揭示兩性吸引的生理及心理原因,引導學生將隱藏於潛意識中的行為動機意識化,由此掌握自己行為的主動權,避免盲動與盲從造成的傷害。
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性心理問題則為性心理障礙。患者以違反社會常規的方式,達到性心理的滿足。常見的性心理障礙主要有易性癖、戀物癖、窺淫癖等,多屬精神疾病的範疇,由於它們的產生有更深層的生理、社會、心理原因,單純的道德教育與懲罰非旦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會加速患者人格及心靈的扭曲。這就要求高校不僅要擁有一支高質素的心理諮詢隊伍,準確地識別性心理障礙患者,同時也要求高校與當地的心理及精神科門診保持密切的聯絡,及時地對這些患者進行轉化,以期令他們早日接受專業化的治療,使其自身和周圍的人群儘快擺脫疾病的困擾。
總之,大學生的性心理教育是高校中不容忽視的課題,它雖然也是德育教育的組成部分,但應區別於性道德教育,對從業人員及業務範圍有更明確的界定。高校應採取更為適時、科學和人性化的方式應對大學生的性心理問題,這對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穩定校園學習、生活秩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