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談心理教師的敏感度論文

關於談心理教師的敏感度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談心理教師的敏感度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擔任心理教師的兩年裡,不論是跟學生課堂的互動,還是跟學生私下的接觸,我都認識到心理教師的敏感度非常重要。靈敏而準確的判斷,在很多時候都能幫助到彼此。

  在剛開學不久的一節心理課上,有位學生一開始就出言不遜,而且不論老師說什麼,他要麼就帶領周圍的'學生重複老師的話,引得鬨堂大笑,要麼就是跟旁邊的同學大聲說話,肆無忌憚。更讓我奇怪的是這個學生平時上課態度特別好,回答問題很積極,表達能力也特別好。

  起初,我雖然不能忍受這種情況的發生,但考慮到課堂需要,我一再剋制,善意地提醒那個學生,始終沒有批評他。快下課的時候,矛盾已經嚴重激化。就因為這一個學生的搗亂,整節課的效果都受到了影響。下課鈴響後,我把他喊出了教室。在他跟我去辦公室的路上,我們一句話都沒說。到了辦公室,我直入主題:“我想你一定有話對我說吧?”我的態度不好,表情也不愉快,眼神更帶著敵意。這孩子一臉不屑地說:“老師我很正常啊,我一直就這樣!”最後,透過我的軟硬兼施,他終於鬆口了,第一句話就說:“老師你為什麼要說我心理有問題?”我當時第一反應是這孩子絕對冤枉我了。回想上一節課的情況,我十分確定沒有說過這樣一句話,而且之前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孩子坐在哪個位置。但是我保持耐心,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原來,他說我在講到心理狀態變化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某些同學在小學的時候活潑外向,但是上了中學他可能會變得沉默內向。在舉這個例子的時候我的手勢指向了他的方向,下課後別的同學就起鬨說他有心理問題,還在後面議論他。所以,他非常討厭我,才在我的課堂上起鬨、搗亂。

  認真聽完他的講述,我先是淡然一笑,然後澄清了三個事實。第一,從我的專業角度出發,我是絕對不可能說哪個學生心理有問題,何況還是在課堂上。第二,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如何斷定是老師這樣說之後同學才議論你的?”最後,詳細問同學是怎樣評價他的。第二個問題對他的觸動最大,他仔細想了很久,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在我們之間的對抗減弱之後,孩子敞開胸懷跟我聊了很多。聊天過程中,我瞭解到他成績很優秀,上課也特別積極,每次發言都像是個人演講,熱衷於表現自己。在提到同學對他的評價時,從他的口中得知同學其實不喜歡他太過於表現自己,所以才起鬨說他心理有問題,這孩子就把這種怨氣撒到了老師身上,因為想來想去只有在心理課上才提到了心理問題的話題。

  我問他:“我是指著你說你有心理問題的嗎?”孩子好像也明白了什麼,說我只是順手指了某個方向,沒有指向具體的某個人。在一步一步的澄清中,他終於明白其中的誤會,認識到是自己曲解了老師的意思,轉嫁了自己的怨氣。

  我們的談話愉快地結束了。結果,第二天有很多學生來心理諮詢室諮詢,還是在那個男孩子的帶領下。他一進門就說:“老師,我給你帶人來了,他們都說有很多問題向你諮詢。”笑容很燦爛,我看到了寫在臉上的真誠,在他看來,這是表達友好的一種方式,也是支援老師的一種表現。

  回過頭來反思這件事,如果當時在課堂上我就直接批評那位學生,後果不知道會變成怎樣。事實證明我的堅持是正確的。總結起來,這件事能成功解決,除了教師的耐心,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敏感度。一個教師對課堂狀況的敏感度以及對學生反應的敏感度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心理教師來說。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個別談話中,敏感度都是一個心理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它不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減少阻抗。所以,做一個合格的心理教師,就要有一顆敏感的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