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師幼互動研究論文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師幼互動研究論文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師幼互動,發現目前幼兒園師幼互動存在一些問題,如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反思與提升;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構建良好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國內外很多研究者所公認的,良好的師幼互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幼兒來說,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利於教師向幼兒傳授新知識和新技能,有利於幼兒認識世界,增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良好的師幼互動提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在互動中學會了分享、協商、謙讓和友愛;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同時,良好的師幼互動對於教師也同樣重要,不僅有利於教師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且還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文章從積極心理學教育的視角出發研究師幼互動,希望透過不同視角為構建良好師幼互動提出建議。

  一、師幼互動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對於師幼互動有不同的解釋,本文在對師幼互動的內涵研究之後分析如下:第一,師幼互動發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在幼兒園教師和幼兒之間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互動。第二,師幼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這兩者必須發生接觸。第三,師幼互動是一個迴圈過程,一方發起另一方反饋,發起者再發起,反饋者再反饋,就一個話題進行輪換形成一種迴圈的過程。

  二、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

  影響師幼動的因素大致分為三方面,幼兒自身的因素、教師方面的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

  第一,幼兒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幼兒自身的一些因素導致師幼互動的狀況。比如幼兒的長相、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師幼互動中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由於幼兒自身的這些原因導致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對幼兒採取不同方式和態度。

  第二,教師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由於教育觀念、管理觀念、受教育水平、學歷層次、教學經驗、教學機智、教學反省能力等對師幼互動產生的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幼兒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教師落後的教育觀念常常會使教師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能夠深入的瞭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在活動開展中不注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這都促使幼兒在師幼互動中處於被動地位。

  第三,環境因素,幼兒園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制度規範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班級規模和師幼比。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師幼之間、教師之間以及與家長和社群之間的互動關係。幼兒園制度規範環境是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常規的培養,這都是影響師幼互動的重要因素。

  三、積極心理學的相關介紹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引起心理學家的關注。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謝爾頓、勞拉·金提出,積極心理學是利用目前比較有效和成熟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的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徵和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等方面。

  1.關於積極情緒和體驗方面的研究。這是積極心理學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人類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目前研究者在主觀幸福感、快樂和愛等方面的研究較多。眾多的積極情緒並不是完全分離開來的,人類的情緒比較複雜,很多情緒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一致性。積極的情緒對人產生一定的作用,例如,Fredrick提出積極的情緒可以拓展人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增加人的體力,提升人的智力和社會協調性等。

  2.關於積極人格特徵的研究。積極的人格特徵成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熱點。Hillson和Marie藉助問卷研究的方法,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與消極的人格特徵相對應,他們對兩種人格特徵進行了區分。並且發現積極的人格特徵由正性的利己特徵和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兩方面構成。可見具有積極人格特徵的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表現的更加積極。

  3.關於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係研究。很多的研究都表明積極的情緒狀態對人的健康有益,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往往願意相信一切結果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面對壓力、疾病等事件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面對壓力時更加樂觀向上,更加願意溝通交流;當面對疾病時,擁有積極情緒的人更願意面對現實,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和鍛鍊。

  4.關於創造力與培養天才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如Guilford認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包括髮散思維和變換能力。但由於創造力研究比較複雜,所以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進展不大。

  四、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互動觀念。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在進行師幼互動時往往不注重與幼兒互動的質量。幼兒教師在與幼兒互動中往往表現出反應較慢,有時候對於幼兒的互動意向和互動訊號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有時意識到幼兒有這方面的互動需要卻由於倦怠不予理睬,有時候由於這方面的知識缺乏故意迴避幼兒的發問,沒有給予幼兒所需的互動。

  2.師幼互動中教師缺乏積極的反思與提升。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缺乏一定的反省、反思、學習、提高的能力。由於平時幼兒園工作較多,教師普遍存在缺乏反思和反省時間的現象,只是忙於應付工作和檢查,這也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去反思和學習必要的師幼互動技能。比如在教師互動中缺乏表達能力和互動方法的提升。

  3.師幼互動中教師不注重營造積極環境氛圍。師幼互動中幼兒教師不注重積極反饋,往往消極反饋較多。研究表明我國幼兒教師相比於其他國家幼兒教師更多的使用批評和懲罰的方式對待幼兒,一些教師較多的使用否定詞語“不要”。師幼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重視規則,少情感交流。教師更多的是維護良好的教學常規,或者處理個別行為問題,教師的注意力也多停留在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和控制上,使得整個師幼互動緊張、消極和被動。良好的師幼互動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便於幼兒表達自己和發揮創造性。

  五、積極心理學對師幼互動的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有利於更新師幼互動中教師觀念

  積極心理學認為不應該過多的關注人的弱點,而應該積極的去發現人的優點,透過不同的方式激發人心中積極的品質和正能量,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幼兒教師關注師幼互動中的一些細微的成績,哪怕是學生在互動中的一點小小的進步,如多說出一些詞語,一些句子,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由於安排得當促進了師幼互動的質量,也應該感到滿足和喜悅,幼兒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積極觀念,才能全力以赴地投身於教學工作中,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

  1.積極的兒童觀。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要用一個積極的心態,放下心中的消極情緒,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真正的走進幼兒,細緻認真的觀察幼兒,捉住恰當的教育時機,真誠的與幼兒互動。幼兒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權利和義務,幼兒具有獨立的人格,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幼兒,與幼兒建立民主協商的人際關係,滿足幼兒“小大人”的自尊。在與幼兒的互動中耐心的對待孩子的提問,平等的傾聽回應。

  2.積極的教師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教師應轉變教師觀,熱愛教師這一職業,願意為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用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幼兒建立關係,增強對自身行為的反省能力,提升對幼兒互動行為的領悟能力,積極關注幼兒的互動願望,捕捉有利於幼兒多向互動的因素。教師積極進行角色轉變,啟發幼兒主動的多向互動,充分的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問答。

  (二)積極心理學促進幼兒教師更積極的自我發展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充滿挑戰和收穫尊重的職業,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和持續的發展動力。幼兒教師每天面對天真無邪的幼兒,是需要貢獻自己巨大熱情和精力的。面對幼兒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和充滿探究的純真想法,幼兒教師感覺到自身的責任和動力,幼兒教師需要樂於學習、反思、也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筆者認為促進積極的師幼互動應著手以下幾方面提升:

  1.提高教師的情緒智力。積極心理學提示幼兒教師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釋放壓力,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和藹可親,表現出真實和善良,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幼兒的情緒。

  2.提高教師表達能力。幼兒教師每天與幼兒發生互動,教師語言的輸出質量直接決定著師幼互動的質量。因此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時,應注意語言的使用。首先,改變對幼兒的稱呼。如,教師為了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對幼兒的稱呼,變“某某某小朋友”為“寶貝兒”或者叫其小名。其次,改變課堂言語,教師與幼兒互動中應注重情感言語的使用,少一些指令性較強的語言;對幼兒評價時注重鼓勵幼兒的閃光點並多以鼓勵為主;教師還應鼓勵幼兒主動發問並積極的關注幼兒的問題;向幼兒提問時少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儘量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增加幼兒的表達慾望。

  最後,改變體態語言。教師與幼兒互動中,體態語言也很重要。幼兒透過體態語言感受到教師是否真誠。師幼互動中良好體態語言應該是教師面帶微笑,儘量蹲下身子平視幼兒,與幼兒交流;請幼兒發言時最好用手掌做出邀請的姿態;對於幼兒精彩的回應需要表揚時,應面帶笑容、真誠的鼓掌或者“親親”、“抱抱”幼兒。總之幼兒教師應發自內心的與幼兒進行互動,不能流於形式或者走過場。

  3.掌握師幼互動的恰當時機和有效方法

  良好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掌握恰當的互動時機和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師在創設活動時應做到了解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預設重點的互動內容並且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其次,教學中重視幼兒生成瞬間,積極回應幼兒生成;最後,捕捉恰當的互動時機,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不專心、遇到困難難以深入時就要給予幼兒積極互動。

  六、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要求教師營造積極的環境氛圍。

  積極心理學提示我們教師要利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影響幼兒,教師應該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幼兒,力求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充滿關愛的環境。積極心理學要求幼兒園教師首先以積極情緒感染幼兒為幼兒創造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環境氛圍,提高幼兒參與互動的水平。幼兒教師一定要注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在環境創設中多花一點心思,使幼兒感受到自由、安全和愉悅。另外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還要合理的投放充足的材料引發幼兒積極思考,去創新,去探究。教師還應該抓住恰當的時機去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在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同伴分享互動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