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財務預警指數編制的意義論文
分析財務預警指數編制的意義論文
一、財務預警指數編制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簡化複雜問題。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其附註等會計資料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財務和非財務資訊,但是面對包羅永珍的海量資訊,很多資訊使用者尤其是非專業人士會無所適從。透過編制財務危機預警指數對這些海量資訊加以相應整理,將龐大的資料內容和非財務資訊標準化後的結果歸納總結為一個簡明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數,從而有助於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時預知財務危機的徵兆,做出科學有效的財務決策。
2、拓展會計資訊。理論來源於實踐並服務於實踐,但是會計理論研究注重研究會計資訊的生成,忽視會計資訊使用;會計實務中注重單純地提供會計資訊,忽視會計資訊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會計資訊是會計資訊生成的最終目的,在使用會計資訊的過程中又可以發現會計資訊生成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對會計資訊進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進一步增強會計資訊的有用性,這樣又有利於會計資訊的合理使用與準確分析。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是對不同公司、不同時間、不同指標的三維資訊的彙總加工,是為了預防財務危機、控制財務風險而對使用會計資訊的進一步拓展深化。
3、豐富
危機管理理論
相關資訊
農村遠端教育防雷工程設計初探_1、防雷設計的原試析英語遠端教育中建構盛義學習理倫的應用高職院校計算機遠端教育的研究與探索探討現代資訊科技與遠端教育的規律現代網路技術在遠端教育中的應用論計算機遠端教育與多媒體技術中國的遠端教育網站及其分析遠端教育成本控制策略研究現代遠端教育伴我成長淺析遠端教育問題探討
。危機管理產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對於各種危機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應對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減少危機產生帶來的危害,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目前,許多公司已經在內部推行了危機管理,財務危機預警正是對公司財務危機的預測和監控,是危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財務危機追根溯源因財務風險所引發,因此正確識別公司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並加以防範和控制是進行財務危機預警研究需要考慮的根本問題。財務危機預警將公司內的各種逆境現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活動過程來考察,在分析財務逆境與財務危機現象的形成機理與內在特性的基礎上,提出提前預報與預控的原理與方法,建立用於監測、評價、預報公司財務逆境現象與危機現象的預警指標體系,努力做到有效預測和監控財務風險,減少或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因此,可以說財務危機預警理論豐富了危機管理理論。
(二)實踐意義。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實時預警,即根據財務危機預警指數反映的公司財務危機資訊,對未來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並適時發出預警訊號。尤其是在瞬息驟變的激烈競爭環境中,現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發展和獲利,勢必實時關注財務狀況,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因而,財務危機預警指數體系可以被廣泛應用於政府及相關部門宏觀層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關者微觀層面,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
1、有利於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及實施。財務危機預警不僅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企業是否能得以持續生存、發展和獲利,而且波及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等方方面面。透過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明確我國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財務風險及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據此制定相應政策協調各方關係,減少或避免財務危機帶來的直接和間接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最佳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財務危機預警指數體系也是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反饋體系,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靈敏變動能夠及時反映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的財政金融等宏觀經濟政策對上市公司整體和各行業、各地區所造成的影響,從而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瞭解政策執行情況提供了路徑。
2、有利於上市公司自我診斷。上市公司根據編制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綜合排名,或者透過橫向比較某一時期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找尋自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差距,瞭解在各行業、各地區中的競爭地位,做好客觀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據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持續跟蹤、監控公司的財務活動全過程,比較不同時期本公司財務活動執行軌跡,分析自身財務安全並預警潛在風險,找出危機源頭,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損失,以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3、有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做出財務決策。透過對綜合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動態分析,投資者和債權人能更有效地判斷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與潛在投資價值。而對個股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橫向比較分析,又有助於其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投資者理性投資,又會促使整個股票市場走勢趨於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動。一套高效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可以為投資者及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多維度的財務資訊,提供一種間接評價公司經營業績的尺度,有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樹立正確的理財理念,做出科學的財務決策。事實上,正是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對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強烈要求推動了該項研究的飛速發展。
二、編制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應的遵循原則
編制財務危機預警指數必須明確引發財務危機的財務風險的特徵:全過程性、系統性和連續性等,因此有必要對財務風險進行持續、全面的多層次多角度的監控,在構建財務危機預警指數時必須堅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科學選取預警指標是編制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重要環節。科學性原則主要體現在理論依據的正確性、指標體系的完備性和可信度、權重確定的準確性和預警模型的邏輯嚴密性等方面,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理論上要站得住腳,同時又能反映預警物件的客觀實際情況,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東西。對客觀實際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簡練、越實際,科學性就越強。
(二)可預測性原則。在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構建過程中,通常是在傳統的以面向過去為主體的財務報告等財務資訊中,增加對未來期間財務資訊的加工統計和總結歸納,使政府及相關部門、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資者、債權人為主導的利益相關者能夠透過深入分析財務危機預警指數,對未來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以及面臨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做出相應的判斷。
(三)現金流量至上原則。現金流是公司發展的血液,決定公司的興衰存亡,是制約公司財務活動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和債權人等關注的焦點,更重要的是現金流量難受“會計戲法”的影響,難以人為操縱,能夠更客觀更權威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因此現金流量原則對於預警財務危機而言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
(四)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首先要求明確編制財務危機預警指數的目標導向——預測和監控財務危機;其次要求指數體系將全面性和獨立性相結合,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既要反映引發財務危機的源頭——財務風險整體在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表現,又要儘量避免不同類別預警指標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杜絕多重共線性的存在;最後,系統性原則要求財務危機預警指數體系必須考慮財務危機起因的開放性。財務危機是公司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絡、互動作用的綜合結果,而且可能表現為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既取決於公司內部財務活動情況,又受制於外部環境影響,理應是開放的,在指標選取時要注意選擇動態的指標來進行預警,以維護其動態性和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