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學產業園教學管理制度的意義的論文
建立教學產業園教學管理制度的意義的論文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檔案)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產業園(以下簡稱園區)就是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以高職教育教學為核心,以學校為主體,透過政府支援、行業企業參與等形式,在校園內劃園區進行建設。教學產業園突破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中的一些難點問題,構建了基於區域產業發展和學校自身發展所需要的一種全新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1教學產業園及其教學功能
1.1關於教學產業園
在校園內引入企業,在實體工業園區內引入課堂,合力打造服務於高職教育工學結合需要的軟硬體條件,成為產、學、研、服務一體化高地。教學產業園建設的方向與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和重點發展產業的方向一致。因此,園區在引進企業、學院自建企業時首先考察企業是否符合該建設方向。其次,還要篩選產品或服務型別在區域產業中是否典型,能否提供教育教學所需的軟硬體條件。只有符合條件的企業方能進入園區,從而保證了園區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較好地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總之,教學產業園的首要功能是滿足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所需,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發揮生產、研發、服務等“造血”功能.在教學產業園的建設中,重點考慮教學功能的充分發揮,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核心任務制定教學產業園執行機制,劃分教學產業園中各功能區域,建立企業引進和管理策略,結合企業各級各類崗位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工作任務確定教學內容等。園區中引進的企業和學校自建的企業,一方面享受園區的優惠政策,享有豐富的人力、技術和資訊資源.另一方面需要承擔起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責任和義務,即為學生提供“工作崗位”“工作任務”“指導教師”。
1.2教學產業園的教學功能
1)搭建學習活動與崗位工作相配合的教學平臺。教學產業園為學生理實一體化教學搭建了相適應的平臺。課程內容中部分是在教學產業園中企業真實崗位上學習的“工作”內容,另一部分則是在崗位旁邊的“理論學習區”中學習“工作原理”,討論“工作原理”如何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如何使“工作”做得更好.這樣,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後,學生才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才會有興趣主動地接受專業知識,有的學生甚至會在課外如飢似渴地學習和鑽研一些更深的理論,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目的。
2)提供教學所需的真實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教學產業園中企業所從事的生產、研發或服務專案是結合市場的真實業務.以學習為目的的學生進入園區企業崗位後,便進入了真實工作場景,他們必須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規範操作,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需達到企業要求的合格標準.企業產品研發或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的工作過程成為學生學習的主線,學生在工作專案和任務實施過程中接受理論知識和開展技能訓練。
3)發揮學校與企業人員在教學上的各自優勢。園區中企業操作、技術或管理人員熟悉工作流程,具有工作經驗.他們透過具體的專案或任務向學生傳授技藝、指導方法,促進學生較好掌握實際工作崗位上的“工作”技能.學校專業課教師在園區企業中跟蹤學習,瞭解“工作”崗位背後蘊藏的理論知識,並將崗位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內容整合起來,設計一套與“工作”相匹配的課程知識體系,為學生傳遞相關理論知識。
4)促進學校與企業雙方資源共享.在校內建設教學產業園,學校需提供必要的場地和基礎設施,企業則需提供生產、研發或服務崗位及相應的裝置和原材料。學生在崗位上學習和“工作”,企業則在學生的“工作”中獲得經濟效益.企業還可以將學校的圖書資訊資源、後勤服務資源為其所用,而學校則不必考慮實訓裝置過時、升級、維修和更新等問題。
2建立教學產業園教學管理制度的意義
1)有效激發企業參與教學的內在動力。校企雙方在教學上的合作焦點在於如何調動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性質的行為主體在人才培養、課程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積極性,在合作中更好地培養企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實體,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而學校的人才培養較難滿足企業即時使用的需求,企業的合作積極性較難持續.合作過程中解決矛盾的辦法就是在校企之間建立服務於教學的調控機制。將學校的教學訴求與企業的經濟利益加以協調,取得適宜的平衡點,從而使學校與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保證企業在教學合作中的永續性。
2)有力保障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與實施課程教學。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求學校與企業以“工作崗位”的能力需要為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依據崗位工作過程設計課程內容,並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在這樣的課程學習中,學生方能感受到學習內容的實用性,方能較好地投人到以工作過程為背景的教學活動中。目前高職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與實施課程教學既缺乏條件,也沒有長效機制,在操作層面上難以實施.而教學產業園在空間與時間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硬體條件.校企如何共同開發與實施課程落實到實處,還需要制度給予支援和保障。因此,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是校企共同開發與實施課程教學的重要支撐。
3)充分整合校企雙方實踐教學條件。從高職院校目前執行的實際情況看,由於技能型人才培養辦學成本較高,資源的稀缺程度相對於本科院校更加突出。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積極主動聯絡企業,與企業商討如何共享雙方資源。教學產業園為雙方實踐條件的整合提供了條件。在理清教學產業園內學校和企業現有資源情況下,校企雙方本著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原則,共同商議雙方場地、儀器裝置、原輔材料的整合,企業仍可以追求產品和經濟效益,學校則需要利用實際生產設施裝置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
4)全力打造一支優勢互補的專業教學團隊。企業人員具備實際崗位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往往是教育教學能力比較欠缺。學校教師擁有教育教學方法和紮實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有所不足。由於兩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著各自的工作,要使它們合二為一,並能較好地發揮教學作用的辦法,只能是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將校企兩類人員結合到一起.對於課程中的實踐訓練專案,由企業人員擔任主講。對於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部分,則由專任教師擔任主講,從而保證專業課程教學的實效,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優勢互補的兩類人員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在教學產業園中成為可能。
3基於教學產業園的教管理制度框架設計
3.1教學產業園教學管理制度設計原則
基於教學產業園的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其目的在於以教學產業園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工學結合。因此,在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中需遵循如下原則:
1)職業性原則.教學產業園使得學校與企業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產業發展及崗位需求為出發點,校企雙方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教學活動,教學與工作崗位融為一體,學生“邊學習、邊工作”,在崗位工作中提升職業能力.因此,教學管理制度設計要結合產業、職業、崗位的實際情況,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職業環境”,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效果.
2)實踐性原則.高職人才培養的重點離不開技術和技能,教學產業園的建立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了理想的平臺.但是,僅有平臺是不夠的,如何保證切實有效地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服務,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調節、約束和管理.制度設計得當,教學產業園平臺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因此,在教學產業園中執行的教學管理制度需強調實踐性.
3)互利性原則.以教學產業園為背景的教學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學校、企業均受益的基礎上,並在學校和企業合作中執行.如果教學管理制度的設計僅站在學校立場,便於教學安排和檢查,而不考慮企業的實際執行情況,那麼這樣的制度是不可能很好地執行下去,還可能造成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因此,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企業的需求,與企業一起商議、研討,站在校企雙方立場上制定教學管理制度.
4)共享性原則.教學產業園在空間上將學校與企業結合在一起,為開展工學結合教學在人員和資源共享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教學管理制度建立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學校和企業人員是否一起實施課程教學,學校和企業的裝置是否一起被投人實踐教學.
3.2教學管理制度框架體系的建立
基於教學產業園的教學管理制度的要素為規則、物件、理念、載體等.所謂規則是基本準則、標準和規定等,規定了權利、義務、責任.物件是制度所涉及的範圍與領域.理念是制度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判斷與目標定位.載體是制度的形式,通常以協議、合同或法規的形態展現[].在教學產業園背景下的教學管理制度框架體系可設計如下.
1)校企雙方利益關係制度.該制度主要用於規定學校、企業在教學產業園中的許可權職責、利益及相互關係的準則,包括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方式、合作內容、利益分配等.對於校方的利益是使學生在企業崗位上獲得更多的實際工作能力與經驗,培養的學生能夠在就業質量上有明顯的優勢.對於企業方的利益體現在選擇畢業生的優先性,學生直接進人企業即可獨立開展工作,節省了再培養的時間.對於各方的義務也需要理清,學校為企業在人才選用、後勤服務、基本設施建設等提供便利條件;企業為學生實踐技能訓練提供裝置、原輔材料及人員指導.
2)課程設計與實施制度.該制度主要用於規定對應專業的課程體系合作設計、課程內容合作開發、課程教學方式設計、課程教學考核設計及雙方合作實施教學的相關準則.企業方需要提供工作崗位及工作任務、職業能力描述,並參與研討和確定對應於崗位能力訓練的課程體系,配備專業技術人員與學校專任教師一起討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合作編寫教材,並提供課程實踐訓練所需要的硬體.學校以專業帶頭人為主導,與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討論、制定、論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負責教師與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與崗位配套的課程內容,合作確定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的安排.
3)教學執行管理制度.該制度主要用於規定教學活動中校企雙方教學人員與學生之間的約束關係、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資源與教學常規檢查等方面的準則.例如教師在學生職業崗位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規範,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崗位學習的相關規定等.教學執行管理制度主要用於明確教師和學生在工學結合教學活動中各自的權利、職責和義務.此外,在教學產業園企業中工作的學生,還需要規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規定、環境保護要求.還應包括對教師、學生進行獎勵或懲罰方面的相關規定.
4)教師隊伍建設制度.該制度主要用於規定學校專任教師在企業中參加實踐鍛鍊應達到相應標準,企業技術人員接受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應達到相應標準的準則.這項制度是為了提升學校、企業雙方人員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活動中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從而達到校企一體化建構專業教學團隊的目標,為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4結語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經之路,教學產業園為工學結合課程開發與實施搭建了實踐操作平臺.教學產業園中的企業雖然能夠為工學結合課程提供了可對接的崗位、工作任務及指導教師.但是如果離開了相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將無法保障.為此,在教學產業園硬體條件建設基礎上,制定一系列教學管理保障機制非常必要.透過系列制度的建立與執行,進一步推動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規範師生教學行為,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