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烙印著農耕文明的古羌文化論文

略論烙印著農耕文明的古羌文化論文

  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老婦、姑娘把種丟,春耕夏耘滿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龍一抬頭就要興雲佈雨,預示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農曆二月二也是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我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在崛江上游定居後,羌民族逐漸由遊牧進入了農耕文明,也開始在這一日進行與農事相關的春禱活動。理縣蒲溪鄉這一日舉行的充滿濃郁宗教色彩的央(guai)儒節,便是古羌農耕文化的展現。趕赴盛會

  農曆二月初二的一大早,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的王小勇就已穿戴停當,準備出門了。只見他身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束腰帶,裹綁腿,著云云鞋,還不忘在黑色的頭帕上插幾根錦雞的羽毛—一身傳統的羌族男子裝束。王小勇之所以如此盛裝,因為這一日是蒲溪鄉沿襲至今的祭拜大自然萬物之神、祈禱來年吉祥平安的“央儒節”。央儒節,意為祭祀神靈的日子,即祭山會,是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之一。

  蒲溪鄉,在雜谷腦河南岸山高溝深的蒲溪溝裡,平均海拔1900米。羌族被稱作“雲朵上的民族”,就是因為他們的寨子一般選擇在高半山上,彷彿坐落在雲霧中‘而且羌寨一般都是與雪山相伴,這裡就有海拔5560米的雪山—雪隆包。王小勇所在的休溪村為半高山羌寨,海拔2600米。而在蒲溪鄉的幾個村寨中,最遠的還要數海拔2900米的大蒲溪了。

  蒲溪鄉是羌族聚居區,有著“三羌三最”的特色。三羌,即羌源、羌根、羌本,指這裡古羌文化源泉源源不斷,古羌文化根基植根深處,古羌文化本色儲存完整;三最,即這裡有最原始古樸的民俗,最厚重濃郁的歌舞,最純樸本真的民風。

  臨出門,王小勇還拿上了吱吶這一日,他還是一名吱吶手。從休溪村到距離舉行活動的鄉政府所在地河壩村有7公里的山路要走。一路上都是身著節日盛裝的鄉鄰們,他們帶著羌笛和口弦,還有各種祭品,從山上湧向河壩村。

  與羌族男子略顯素淨的服飾相比,羌族婦女的服飾則十分豔麗。她們系挑花圍腰和繡花飄帶,束織花腰帶,足蹬圓口繡花鞋,鞋幫上挑繡各種花朵圖案,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會有細微的差異。蒲溪婦女穿對稱貼繡的坎肩,胸字首有護心鏡似的碩大銀牌銀飾,頭飾兩側各有一個向上翹的翹角。在色彩上,蒲溪的女性尚黑,繡花頭帕是黑色的,褲子是黑色的,連繡花鞋也是黑色的。

  祭祀儀式

  即將抵達河壩村時,山下傳來了氣勢恢弘的歌聲,想來河壩村的鄉親們已經備好了p匝酒迎接從山上趕來的.羌民們。今天,除了休溪村,大蒲溪、奎寨村、河壩村等蒲溪鄉的村民800多人都將匯聚於河壩村新建成的釋比廣場上慶祝盛大的節日。

  羌笛悠悠、口絃聲聲、瞳吶陣陣、鑼鼓喧天,和著那天籟般的羌族多聲部,拉開了此次祭祀的序幕。釋比的法杖舉起來了,在他的帶領下,羊皮鼓舞跳起來了。咚咚作響的羊皮鼓敲起來了,神秘的禹步走起來了,在舞蹈中擊打羊皮鼓時,釋比朗誦著經文,經文反映的又是羌族的歷史和生產生活習俗,對於一個丟失了文字的民族來說,羊皮鼓舞就成了羌族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記憶。

  祭祀隊伍來到祭塔前,祭塔上的白石神,羌語叫“阿爸木比塔”,為天神、天爺之意,是羌人諸神中的神中之神。白石除作為武器戰勝敵人、打造石刀石斧外,白石擊火使羌人結束了由生食向熟食的進化過程。釋比用白石取火點燃了柏樹丫,青煙一縷直上藍天,一直到天庭,請出神靈。人們抬著專門從寨子裡選出體壯肥美的神羊,敬獻給天神。羊至今仍是羌人的圖騰,凡祭祀都離不開它,它更是羌人們對神的虔誠。

  隨後,在釋比的帶領下,蒲溪鄉各村寨羌民齊聚祭祀塔,擺上祭祀品,共同祭拜大自然萬物之神,祈禱來年吉祥豐收、幸福安康。在許願祈福的同時,眾羌民還在神靈面前許下諾言,要尊老愛幼、遵紀守法,鄰里和睦,不發生偷盜、搶劫等不良行為。

  祭祀結束,釋比來至廣場中央,那裡擺放了一罈尚未開啟的青棵、大麥、玉米釀成的酒。釋比進行了開壇儀式後,在壇中插上竹管,隨後眾人依次輪流吸吮,這就是羌族獨特的喝“陋酒”。

  羌文化展演

  央儒節,是蒲溪羌民的一次大聚會,也是羌文化的大展演。民族的凝聚力,透過這些特有的傳統文化得以加強。

  羌族的歷史文化都靠世代口耳相傳,而其中“釋比”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釋比又稱“許”,尊稱“阿爸許”,是羌族世代相傳至今的巫師,是一種不脫離生產勞動的宗教職業者。在羌族聚居區,釋比的地位和威望極高,被譽為人神中介者、文化傳承者和傳播者,是羌人心目中的知識分子,十分受人尊重。蒲溪鄉因古羌文化儲存較為完整,多有名的釋比,比如王福山老人便是羌區最為有名的釋比之一。

  釋比擁有高超的“法術”,他們頭戴猴皮帽,手執羊皮鼓,口誦經文,完成儀式。而釋比作法大都是透過舞蹈來體現的,比如我們所見的羊皮鼓舞,而蒲溪鄉的爾瑪聖鼓是羌族最原始的羊皮鼓舞。有時候,釋比還會在法事過程中展示頸纏燒紅的樺頭、從沸油鍋中撈銅錢、用舌頭舔燒紅的鐮刀等等絕技,以展示自己驅除邪惡與傷病的神力。此次“央儒”節上,我們便見識了神秘的釋比文化之釋比絕技—化骨吞籤、打油火、鐵針穿腮、舔燒紅的樺頭等絕技,讓人看得膽戰心驚。

  這次央儒節還透過表演的形式展示了羌家婚俗。蒲溪鄉嫁娶兒女有一套獨特的儀式,訂婚舉行“開口酒”“小訂酒”“大訂酒”;婚禮舉行“花夜”“正宴”’‘回門”等儀式。據說,在羌家“沒有嫁而不哭的人家”,所以有著獨特的“哭嫁”的習俗。就是在新婚當日,新娘子的眾姐妹要圍坐一屋,不僅要哭還要唱哭嫁歌,內容一般都是訴說父母養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誼和離別之苦,或者是表達自己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擔心等等。也有眾姊妹爭嫁妝而哭的獨特形式。

  羌民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歌舞‘舞蹈動作形象而生動地再現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比如鋤地、春播、洗洗衣裳等都被他們融入了舞蹈中;表演時,許多道具都是自家的農具,比如春米柞、連枷等等,所以看上去就是農閒時的娛樂,尤為原生態。其中,恰機熱是蒲溪鄉特有的一種舞蹈。表演時,所有人蹲下,相互抓住腰帶,呈現出龍的形狀,眾人邊舞邊唱,祈禱天龍降世,雲興雨作,天地交泰。這也體現出羌人對龍的崇拜。

  廣場中央人們舞蹈著,而山坡上的人們也沒閒著,歌聲是此起彼伏,是勞動歌,打獵歌,豐收歌,敬酒歌,還是悠揚的情歌。歌聲與舞蹈交織在一起,你為我伴舞,我為你伴奏。盛大的莎朗舞也跳起來了,各個寨子的人們圍攏在廣場中央,唱著跳著,表達著對來年幸福生活的期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