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下的英語國家文化的課程定位論文
人文素養下的英語國家文化的課程定位論文
摘要: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如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用英語載體瞭解西方文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教學元素,透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對比,更好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思考力,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熱愛,更好地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人文素養;英語國家文化;跨文化交際
當今世界是一個各個國家之間各行業各領域交流合作為主旋律的世界。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走向國際世界,進行國際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前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的實施,高素養涉外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國家文化的教學,正是以人文學科為理念,以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培養為導向,以英語語言、文學、文化為核心的人文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人文素養。
一、跨文化交際的人文素養
1.人文素養的內涵。人文素養是指在人文科學、人文精神、人文氛圍滋養薰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學識才華等精神收穫的總和,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透過知識傳授、環境薰陶等教育過程,使其內化為人的學識、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吉超2009)2.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可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類課程,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到每類課程之中。“指南”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實現“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由此可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大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每類課程雖然性質和側重點各異,但都會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融合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劉承宇等2017.04)3.“英語國家文化”的課程定位。開設“英語國家文化”課程的目標與宗旨在於使學生透過學習幾個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教育等內容,能夠比較全面地瞭解英美等國的各種情況,學會如何把所學的文化知識轉換為正確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課程中透過中外文化各方面的比較,使學生意識到語言能力只是成功交際的基本要求,文化知識才是成功交際的.必要條件。它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並分析涉及英美等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並能以正確的國際視角看待世界上所發生的事件。“英語國家文化”課具有專業性、針對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的顯著特點,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人文素養的必備課程。
二、人文素養教育的培養方法和培養途徑
1.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多樣性,經濟全球化的國際交流性,決定了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語言承載著文化,是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拓展視野、豐富學識、發展辯證思維能力、發展個體視角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過程。在校學生普遍年齡較低、閱歷較淺,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也較弱,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受到各種媒體輿論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只有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正確把握自己的立場,做出正確的是非判斷。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是他們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能力,所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顯得尤其重要。2.人文素養教育的培養方法和培養途徑。(1)拓展教學內容對比中西文化。在英美文化的各個主題教學章節,不僅要講授英美的文化,也要加入中國的文化介紹,從而對比中西方文化的異同,讓學生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重溫中國的文化,從對比中開闊他們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提高其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能力,增進對祖國及其他國家文化的理解,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也加深他們對祖國文化的瞭解和熱愛,提升其綜合人文素養。(2)轉變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模式。教師採用多維教學模式,由知識灌輸調整為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文化知識介紹調整到人文素養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對外國文化現象和文化思潮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學習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要培養學生較好的語言技能外,更要培養他們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3)瞭解西方文化弘揚中國文化。英語教育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以及卓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思考力,而且要培養學生對文化現象和文化思潮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從而具備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語國家文化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又能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思考,辯證地看待問題,辯證地思考問題,不盲聽、不盲信、不盲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思考力的英語學習者才能成功地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同時具有較強中國文化底蘊和思辨力的英語學習者才能更有效地弘揚中國文化,達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三、“英語國家文化”課的教學思考
1.“英語國家文化”課程教學現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學習是語言學習的目標之一,文化的學習也能促進語言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但由於英語國家文化課是非語言技能類課程,在語言類課程中屬於選修類課程,被學校、教師和學生所忽視的情況普遍存在,如課時設定偏少,考核評價形式單一等。以往英語國家文化課的考核多是機械的單一的知識點的識記的卷面考核。建議以中西文化對比,或某個知識點的深度思考和拓展為題,撰寫學習報告、學習心得和學習專題小論文等形式進行評價考核。2.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現狀。良好的人文素養是學生個人發展的最根本的源泉,也是最持久的動力。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是院校開展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由於院校過分重視人才培養的實用性、技能性,而忽視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關懷,造成了高等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嚴重缺失。由於受教育的歷史因素、現實社會環境因素、教育理念因素、教育方法因素、課程設定因素等等,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現狀比較嚴重。(鄧樹生,2013)3.文化類課程的多樣性。重視“英語國家文化”類課程,開設“世界文化”“中國文化”“中西文化比較”等系列講座,以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角,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比較意識和學生的文化思考能力。具有人文素養意義的文化類課程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不是點綴,而是英語專業和其他專業的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4.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實施,需要大量具備中西文化素養的應用型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院校對中西文化教育的重視,離不開高素養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是實施高素養文化教育的基礎,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前提,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鄧樹生.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狀、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26):76-77.
[2]吉超.利用英語文字資源培養學生人文素養[J].江蘇教育研究,2009,(17):73-74.
[3]莊智象,陳剛.我國英語專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外語界,2017,(3):9-15.
[4]劉承宇,單菲菲.大學英語課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共核與差異[J].外語界,2017,(4):79-87.
[5]程文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