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地理活動模組教學的論文

試論地理活動模組教學的論文

  一、地理教材中活動模組的教學存在的問題

  這是每位高中新課程老師都會碰到的問題。有的活動模組探究起來比較耗時,課堂時間與教學進度存在嚴重的矛盾。更嚴重的是有時花了時間卻沒有取得好效益。其實活動是可以選擇的,教學不在於活動的數量而應該是活動的質量,提高45分鐘的探究活動的效率是目前要解決的重要課題。總之,地理活動模組滲透了一些地理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這些“核心能力”是支撐著地理新課堂知識體系的骨架。因此,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以利於學生進行“核心能力”的訓練,是教師在活動模組教學中應重點對待的首要問題。

  二、地理教材中活動模組的教學策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活動模組按能力要求分為“思考”“探究”和“實踐”三個種類。

  (一)思考活動模組

  往往是對教材基礎知識的鞏固,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其教學策略如下:1.營造心理氣氛,發揮情感作用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對學生的情緒及情感體驗不關心,因而引起了學生的困惑與沉悶。由於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涉及師生在理性和情緒等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因此課堂間的人際關係必須既作為教學手段又作為教學目的來思考。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處於心情振奮的狀態之中,要多使用激勵性評價,用教師的激情感染和啟動學生的激情,以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2.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思考,建立思維線索上課如果照本宣科,沉悶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情緒得不到激發,思維得不到開發,因此上課可以透過情境的變換,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時,學生能夠輕鬆的脫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礎上提出疑問:如果角度變小,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範圍及南北半球氣壓帶和農作物的分佈將如何變化?透過設問條件的變化,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絡,學生的思路也得到拓寬。3.剖析地理規律和原理,養成思維習慣高中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如氣候型別分佈規律,洋流分佈規律等等。要學會規律提煉。文綜高考重視知識的因果關係,突出原因分析,以考察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原理剖析。

  (二)探究類活動模組

  往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和了解的情況,或者結合某一案例進行分析探究,有些題目教師在課前就要預先進行佈置,許多題目最終的答案可能具有多樣性,但一些題目確實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涵的理解,重樹觀念。如必修一第24頁活動問題:要建立月球基地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學生藉助現有的學習材料和查閱相關的圖文資料和老師,同學密切合作,有目標,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自己動手動腦,主動探索,透過觀察,列表,比較等方法獲取新知識,新思想,進而歸納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規律或特點,提高自身素養。

  (三)實踐活動模組

  要求學生課後能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或實地調查,目的是為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開闢更廣闊的天地。實踐類活動既可以滲透於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單獨開展課堂內的“活動”,其形式有組織辯論賽,如必修一93頁活動“西北地區生態建設”,確定正方:主張造林,反方:主張種草。開展主題班會,如校園環保調查的交流會,知識競賽等等。實踐類活動課外形式也多樣,如辦一期保護森林的宣傳板報,或者進行參觀調查,社會調查,社群活動,還可以動手實驗等等。如學生調查自己家用水情況,交流討論並制定家庭節水計劃等,這樣可有效地把學生所學到的地理知識與實際的現象聯絡起來,既擴大學生的眼界又引起學生的興趣;既使學生接觸了大自然和社會,又可從思想上教育學生。新課程改革給了教學新的機遇,給教師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熱情與生命。活動模組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地理教師應認真研究“活動”內容,對“活動”分類,按照不同的分類及要求來安排教學,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學生的需要和學習能力,積極研究,合理安排,加強交流。教師應善於對“活動”情況進行積累和總結,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以達到使教材日益完善,使教學目標完成更加順利的目的。如何讓活動模組教學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是值得教師深入思考和探索實踐的課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