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分析論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分析論文

  摘要:中小學生的思維單純,容易受到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這會嚴重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然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專門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科,然而當今中小學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正在向著學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轉變,教師僅僅將其當作一門普通的學科來授課,沒有主動關心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過於被動,不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同虛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的緩解。本文將論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的構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構建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也愈發寬泛,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媒體平臺來瀏覽資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但是網路上的資訊駁雜,充斥著大量的負面資訊,由於中小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極易被這些資訊所誤導,進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小學校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畏挫折和挑戰,從而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1課程模式建立的依據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於傳統的應試學科,是以情感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地位,學生可以信賴教師,將心中的煩惱傾訴出來,教師也會竭盡所能的幫助學生擺脫煩惱的困擾,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優良品格,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學習和生活。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用較為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構建多種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學生的言談舉止之間發掘學生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確保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接受教師的教導和幫助,並且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有效的控制個人情緒,與同學保持友善的交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會真正的發揮實效。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構建

  2.1講授式教學模式:

  無論哪個學科都需要理論知識作為基礎,而講解理論知識最為常用的模式就是講授式教學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不例外,教師要將心理學、健康學的一些知識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增加知識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作用,學會用知識來解決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講授式教學模式又不單純的僅是由教師說,學生聽,而是要採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以便教師探查學生的真實想法,隨時把握課堂節奏,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無形中就會提高課堂專注力,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會更為透徹。教師在講完課堂內容後,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來回答預設問題,檢驗課堂教學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講授式教學模式應與其他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在課堂時間內只有很少的時間用來講解知識,更多的是要與學生互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走上學科化之路。

  2.2活動式教學模式:

  活動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最受教師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所以應用該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尤為顯著。教師透過設計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感受情感,把握情緒,教師適時地進行指導,讓學生理解活動的意義,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學生的年齡太小,只會沉浸在熱鬧的氛圍中,對活動設定的目的往往無法深刻的理解,致使活動的價值無法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重視加強活動後的理論指導,防止課堂活動流於形式。

  2.3對話式教學模式:

  對話式教學模式是運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理念進行設計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要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提出一個課題,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做法。比如說心裡感到難過、沮喪的時候都是怎麼調節情緒的,如何能夠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小組與小組之間也可以共享他們的討論成果,當然教師在這期間也要參與到每個組的討論活動當中,朋友式的與學生“對話”,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任何觀點與方法,無論正確與否,無論健康與否都不簡單地批評和指正,而是透過小組的討論和辯論,利用理性的思維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從而解決價值衝突。但課堂畢竟是課堂,單純的討論避免不了形式過分的單一,不宜過多的採取這種模式。同時,對話式教學模式受學生年齡和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並不很適合。

  2.4誘導式教學模式:

  教師創設具體情境,以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或行為反應,在學生積極參與和教師根據心理學原理有目的的誘導下,學生自覺進行自我教育,發展心理品質,開發心理潛能,這就是誘導式教學模式的內涵。所採用的方法可以有角色扮演、心理遊戲、心理訓練、參觀訪問和行為強化等,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情境的設定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儘量選擇身邊的事例,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想要表達的慾望。第二,在操作體驗中,教師要以尊重、理解和接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第三,在問題感知階段,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完成價值觀念的思考和價值衝突的揭示,使學生形成合理的觀念和行為。

  結語:

  學校不僅是教導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更是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成人的搖籃,如今,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應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構建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使學生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於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戰,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海英,成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20).

  [2]韓雲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與途徑[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3).

  作者:薛任菲 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