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要:文章從家庭教育差、行為偏差明顯,社會原因影響、心理起伏較大,適應情況不良、產生心理問題等方面研究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要促進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共同努力。

  關鍵詞: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行為習慣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的加快,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導致留守青少年增多。由於家庭教育不足、部分人的歧視等原因,部分留守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要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解決留守青少年心理問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家庭教育差,行為偏差明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關愛和教導,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影響是巨大的。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的留守青少年,缺乏的正是來自父母的愛。猶如在一張白紙上寫字,如果在白紙上執筆寫字的人沒有認真練習寫字,這張白紙上怎麼會出現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調查顯示,家庭良好教育的缺失,容易讓留守青少年行為存在著明顯偏差。研究表明,由於留守青少年缺乏親人的關注,容易出現退縮或衝動、焦慮、內向孤僻、自我評價不高、性情古怪等行為障礙。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從事的工作大多為高強度、低收入,工作時間較長,很大程度上影響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已經為人父母的農民工,要將子女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將對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透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交流,建立維繫親情的紐帶,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將孩子不健康的想法扼殺在萌芽階段,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健康、正確的人生觀。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會使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滋潤孩子渴望愛的心靈。

  二、社會原因影響,心理起伏較大

  來到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多數從事一些較髒較累的工作,他們的子女有時可能受到一些歧視,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被人看不起”給部分留守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心理創傷,讓部分留守青少年產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卑、抑鬱、敵對、孤僻。調查顯示,留守青少年在敵對、心理不平衡方面的得分,顯著高於非留守青少年。要解決這一類社會問題,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不要歧視留守青少年,要引導和教育城市青少年正確對待留守青少年,共同關心愛護留守青少年。同時,社會應在法律、政策上關心留守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要努力消除留守青少年與城市青少年的差別,讓城市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從心底互相認同。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在生活上關心留守青少年,溫暖他們的內心,在學習上幫助留守青少年,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與留守青少年家長經常溝通,建議他們從心理上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指導與幫扶留守青少年糾正不良的心理傾向。學校要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學方法,營造溫馨的學習氛圍,使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三、適應情況不良,產生心理問題

  研究發現,部分留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留守青少年不願與城市青少年交朋友,不合群,而且留守青少年更傾向於將失敗的責任歸於自我,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棄,缺少同齡孩子的樂趣。在學習方面,留守青少年的焦慮程度明顯比城市孩子要高。這需要教師用真誠的關愛來緩解留守青少年的不適應問題,一視同仁地關心所有學生,並在學習上多多鼓勵留守青少年。比如,在班級裡展示留守青少年的優秀作業,讓留守青少年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抑鬱、孤獨感較強也是適應情況不良的一種表現,許多留守青少年表示自己沒有什麼真心朋友,在集體活動中不敢與人交流,對人際關係敏感、緊張。多數留守青少年感到“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不好意思接近”,課堂討論時怕自己語言不當不敢發言,課外活動時也不能很好地和夥伴們交流。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儘量讓子女的生活具有穩定性,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作為學校,對於留守青少年的適應問題也要付出相應的努力,要倡導素質教育,加強專題心理健康輔導,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政府制定的相應政策也是很重要的,要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讓留守青少年和城市子女有相同的待遇。這對增強留守青少年的歸屬感,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四、結束語

  總之,解決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堅持以人為本,避免出現管教失序狀態。城市的家長要對留守青少年平等相待,學校要充分關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政府應制定一些政策,從根本上解決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營造關愛留守青少年的氛圍,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形成關愛留守青少年的工作合力,並教育留守青少年自立、自強、自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景欣,劉霞,申繼亮.留守青少年的社會支援網路與其抑鬱、孤獨之間的關係[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01).

  [2]盧飛.農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建議[J].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0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