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團體心理輔導論文

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團體心理輔導論文

  【摘要】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主要從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文化建設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團體心理輔導

  大學室友本是最親密的朋友,但是,從震驚全國的2004年雲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到2013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被害事件,再到2016年四川師範大學蘆海清被害事件等等,高校接連出現多起“同室操戈”的寢室悲劇,不得不讓人在震驚的同時,感嘆著“同窗共讀,相煎何急!”因此建設一個和諧的寢室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下面著重探討在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中團體心理輔導的運用。

  一、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大學生寢室文化”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首先提出,1997年原國家教委發文予以肯定,2002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生寢室是大學的細胞,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家”,據調查統計,89.5%的大學生平均每天在寢室的時間在10小時以上。

  1.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寢室一般是由4個及其以上的大學生組成,是大學的細胞。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一個子系統,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有力保障

  寢室是大學生“三點一線”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有力保障。大學生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學習,在寢室有足夠的休息是最基本的“硬體”,在寢室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寢室文化氛圍則是最重要的“軟體”,可以說這二者缺一不可。

  3.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不可缺的土壤

  寢室是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保守估計一般大學生平均每天呆在寢室的時間在10小時及以上。在寢室這樣相對封閉和私密的環境中,室友們的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真實地透過寢室室友之間的相處和交往表現出來。和諧的寢室交往氛圍可以讓室友們擁有良好的內心體驗,反之則會讓室友們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等。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

  團體心理輔導(groupcounseling),又稱小組諮詢、群體諮詢、集體諮詢、團體諮詢,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運用心理學技術為團體成員提供幫助與指導的輔導方式。它透過團體內部成員之間相互的人際交往,促進成員在交往中透過體驗、觀察和學習,幫助成員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建立新的認知和行為方式,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力,培養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團體心理輔導在我國已有十幾年的實踐與經驗,它有如下幾方面的優勢。

  1.團體心理輔導效率高、感染性強

  團體心理輔導是輔導老師對多個團體成員即以寢室為單位的在校大學生進行集中的心理輔導。此方式節約了時間、人力和場地等,極大地提高了心理輔導效率,符合經濟原則。一個寢室就像是一個濃縮的微型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心理輔導老師的帶領下,透過一些活動,團體能為個體提供一面鏡子,得到多方面的回饋。團體心理輔導參與者可以在成員身上觀察發現自身的缺點和別人身上的優點,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共同進步。

  2.改善情感體驗、形成規範

  團體心理輔導是將具有不同人格特點的個體以寢室為單位組織到一起進行輔導,參與者之間有一定的共性,有和諧共處的一致願望。團體成員之間希望獲得更多的彼此瞭解、關懷、支援、鼓勵、欣賞、幫助等正向互動,少一些彼此挑剔、指責、諷刺、欺騙、打擊等負向互動。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實現使參與者在團體活動中彼此發現團體成員的優點,產生對團隊成員新的正向認識,進而產生親密感、歸屬感,安全感,減少參與者的心理防衛,實現相互支援、相互幫助,達到增強參與者的自信心,提高參與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體成員可以在互動中獲得愉快體驗,可以形成團體共識,從而形成團體規範,併為團體成員所認可和遵守。人是社會性動物,個體作為團體的一份子,需要和期待在團體中才能得到滿足,即個體的成長都離不開團體,個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團體給予支援和幫助,因此團體的約定俗成的規範在團體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有助於更好鞏固效果

  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在實際情景中,透過嘗試各種生動有趣活動方式,為團體成員提供與室友更多的交往機會,體驗親密的內心感受,滿足室友們社交的需求。在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團體成員可以在其他參加者和輔導老師的反饋中獲得裨益,也可以給其他參加者提供幫助,團體成員一起嘗試新的行為,來改善原有的相處狀態,是團體成員獲得歸屬需要的滿足,具有給予自己和他人愛的能力。參與者在心理輔導中感受的充滿信任和愛的能力,更容易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從而達到鞏固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果。

  4.有助於發展適應的行為

  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與認知有關。片面的、非理性的認知常常是個體產生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在寢室人際交往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個體缺乏對自我的客觀評價,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容易對他人產生片面或不正確的認識,從而對他人缺乏包容、信任、或過分依賴等,難以與寢室室友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些人際交往方面的不良適應,均可以透過團體心理輔導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矯正。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中的運用

  1.甄選團體心理輔導成員

  心理輔導老師準備宣傳資料、招募和甄選團體心理輔導成員。團體心理輔導老師透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對將進行的以寢室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儘可能讓有需要的大學生了解相關資訊,進而自願報名。此外,即使是主動報名、自願參加的申請者並不一定都適合成為團體輔導的成員,因此需要在參加報名的大學生中透過面試、心理測驗、書面報告等形式進行篩選並和適合團體心理輔導的團體成員簽訂團體心理輔導協議。簽訂協議後對團體成員進行深入的瞭解,收集參與者的個人、家庭等方面的資訊,分析每個參與者的情況、問題。心理輔導老師根據掌握的資訊和團體成員一起擬定心理輔導計劃和心理輔導目標。

  2.建立信任的團體心理輔導關係,營造和諧氛圍

  信任的團體輔導關係、和諧的團體氛圍是團體心理輔導成功的前提和關鍵。第一次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時,心理輔導老師需要運用適合團體成員的暖場活動,儘可能讓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尊重和配合。為保障團體發揮正常功能,成員之間要遵守團體的相關規則。建立好規則後,團體心理輔導老師運用尋找相似性、鼓勵成員相互交談、用心聆聽等方法,充分讓成員投入到團體之中,建立充滿凝聚力的團體,為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3.團體心理輔導實施階段,促進團體成員自我探索

  心理輔導老師先透過各種心理輔導方法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劇等帶領成員體驗和模擬真實的社會交往活動,鼓勵成員主動探索和感受個人的態度、感受、價值和行為等,加強對自我的認識,學會悅納自己,在提升自我自信心的同時,學會認識別人,理解和接納別人。再將團體輔導中的感悟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和行動中,不斷改善自我的適應力。

  4.協助團體成員總結團體經驗

  團體心理輔導老師採用各種形式有效把握最後一次團體輔導時機,讓團體成員在圓滿、積極、溫馨的氛圍中結束團體輔導,有助於成員將在團體輔導中體會和學習到的情感支援、積極心理體驗、重建的理性認知、適應行為等得以完整梳理和鞏固,為未來沒有心理輔導老師和團體成員扶助的生活做好準備。

  5.團體心理評估

  團體心理輔導監督與評估是對團體心理輔導的全過程進行的的質量評估。團體心理輔導老師可以根據團體心理輔導前、中、結束期採取行為計量法、標準化的心理測驗和問卷法等多種方法對團體心理輔導進行評估,瞭解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評估進行分析,成功的經驗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進行改進。大學階段是青年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期,加強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在寢室文化建設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大學生有效化解心理困惑與危機,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整能力,構建理性的認知,傳遞正能量,培養其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減少不和諧因素,讓大學生擁有自助和助人的能力,為未來快樂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燕.淺談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

  [2]彭燕凌.國內外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0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