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干預體系探析論文
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干預體系探析論文
殘疾人運動員是一個特殊群體,由於生理方面的缺陷,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之中會遭受較多的心理衝突。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干預是心理干預方法在殘疾人競技運動中的運用,是心理學工作者針對殘疾人運動員或教練員出現的心理問題採取的干預措施,以便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之中減緩或消除心理問題的影響,實現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質,最終能夠在賽場上充分發揮潛能,展現出色的運動技能[1].如何構建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干預體系?採用哪些措施才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干預?該文將從心理檔案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訓練策略、心理問題處理策略等幾個方面來對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干預策略進行探討。
1 心理檔案建設
殘疾人運動員心理檔案是心理學專業人員使用一定的心理測試工具,結合訪談和諮詢等多種形式,客觀綜合地記錄其心理健康狀況,並對結果進行分析整理,根據個體不同的心理特點或心理問題狀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與策略,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
心理檔案建立的過程,也是全面瞭解殘疾人運動員心理狀況的過程。心理檔案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幫助教練員全面瞭解運動員的心理狀況。以心理檔案為基礎,教練員或心理學工作者在制定運動訓練或心理干預計劃時,能夠透過某種現象充分地看到體現在運動員身上的本質,從不同層面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開展運動訓練工作。
心理檔案的內容應該能全面地反映殘疾人的心理特點,一份完整、準確、系統的心理檔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般情況、心理狀況及心理問題應對狀況。
(1)一般情況。主要內容有:本人的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運動員在運動隊的基本情況;疾病情況。
(2)心理狀況。主要是反映運動員心理狀況和心理特點的資料,是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或核心內容,後續的一切教育、訓練、輔導與諮詢主要以此為基礎展開。這些內容可以根據不同殘疾等級或運動專案特徵而定。
(3)心理發展及心理問題應對狀況。主要反映運動員在經受心理訓練或心理干預後,自身心理素質的發展情況,心理問題緩解效果。
另外在構建心理檔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主要問題:①心理檔案建立應該遵循三個原則[2]: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保密性原則。②科學慎重地解釋和使用測驗結果。③重視心理健康檔案材料的質量。
2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成熟人才必備的基本要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於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增強環境適應能力、培植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合理、科學地設定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探索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實現殘疾人運動員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和改善的主要途徑。對殘疾人運動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著力解決以下一些問題:(1)殘疾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專業訓練課程設定的關係;(2)什麼樣的課程設定才符合殘疾人運動員的特點?才會行之有效?(3)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之內讓他們獲得儘可能多的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4)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意義?(5)心理健康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等等。
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綜合體系、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來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向。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和矯正心理問題、最佳化心理品質和開發心理潛能三者的有機結合,而以運動員的心理潛能(與運動技能相結合的潛能)的充分發揮為其最終歸宿。因此,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充分挖掘心理潛能、促進心理素質全面發展為核心。
第二,建立以心理發展為主、心理問題調節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發展運動員的優良品質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之中的關鍵要素。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針對全體隊員,而不是僅僅針對有心理問題的隊員。
第三,強調在專業訓練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殘疾人運動員在接受教練員專業訓練的`過程中,心理上也會發生變化。專業技能的內化過程本身也是心理機制作用的過程。因此可以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刻意滲透諸如提升自信心、調節焦慮水平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到自覺地、有意識地、系統地運用心理學理論於實際訓練之中。
第四,強調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專門的課堂教育這種形式,也需要其它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諸如,講座、相關書本資料學習、多媒體影像資料學習、運動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團體諮詢等。
第五,強調共性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原則。殘疾人運動員具有不同的殘疾特徵,心理層面也具有不同的特質。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注重個體化特徵,在進行共性教育時根據不同特徵的運動員,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實施差異化教學。
3 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作為一種施加影響的技術手段,針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特點和技能水平,採取循序漸進的訓練策略、豐富多樣的訓練內容、易學易練的訓練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同時結合其它心理干預措施針對殘疾人運動員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採取具有個體化特色的措施,使運動員存在的心理問題得以緩解,提高運動員訓練和競技情境適應能力,培植良好的個性,促進心理素質與技能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實現科學地進行運動訓練的目的[3-4].
依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對殘疾人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的內容從三個層、面展開,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第一階段:掌握基礎心理技術。主要內容包括放鬆訓練、注意力集中訓練、積極心態訓練、自我意象訓練、自信心訓練、情緒控制訓練、壓力調節訓練、意志力訓練、人際交往與溝通訓練等。第二階段:掌握與運動技能相結合的心理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表象訓練、想象訓練、一般技能演練訓練、理想模式演練訓練、目標設定訓練、成功體驗訓練、情境模擬訓練等。第三階段:綜合應用。心理技術在訓練與比賽之中的具體運用,形成心、技體、戰相結合的合理操作程式;對所實行的心理訓練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綜合與評價,在此基礎上,構建富有特色、切實可行、效果明顯、適合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模式、策略和方法。
心理訓練的效果評價應該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運動訓練或比賽成績本身的變化是否能夠反映出心理訓練的效應;一是從運動員本身心理素質水平的變化來衡量。評價心理訓練效果的指標主要包括注意能力、表象能力、個性特徵、心理健康水平、歸因方式、焦慮水平、自信心水平、自尊水平、心理應激水平、應對策略,以及與各專項訓練相適應的相關心理學指標。
從技術角度來說,心理訓練在具體實施過程之中要想達成最理想效果,必須注意解決如下一些主要問題。
第一,分析與評價運動員的心理狀況。只有充分了解運動員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心理問題,才能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與心理干預措施。遵循個體化原則,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第二,心理訓練模式、策略與方法的確定。心理訓練種類繁多,選擇何種心理訓練方法?如何選擇?如何把眾多的方法組合在一起以達成最大的效果?如何評價心理訓練的有效性?如何構建具有普適性的心理訓練模式、策略與方法?模式的具體架構是什麼?策略的內涵是什麼?哪些方法具有最佳效果?
第三,心理訓練與心理干預相結合。雖然說,心理訓練方法在某中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干預手段,但與認知行為矯正、心理諮詢等一般性的心理干預措施畢竟有一定的區別,如何將具有特殊性的心理訓練方法與一般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把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建一個綜合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模型也是要致力解決的技術關鍵。
第四,心理措施與訓練實踐的有機結合。各種心理措施只有與運動員日常訓練實踐及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發揮最大效用。只有透過實踐檢驗的方式方法才是可行的。
4 心理問題處理策略
作為身體殘障的特殊人群,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問題在具有一般運動員的共性的同時,還會表現出特殊性。面臨心理問題,一般性的心理訓練可能難以解決,必須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諮詢等策略才能緩解或消除這些問題的負面衝擊[5-6].
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問題的一般處理程式包括四個方面:問題評定、干預策略的制定、干預具體實施、效果評估與反饋。
(1)心理問題評定。在進行心理問題干預前,必須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況做出準確的評定。評定內容包括情緒、認知、行為及軀體狀況四個方面。
(2)制定干預策略。制定干預方案的過程中,要明確干預目標是什麼?影響運動員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根據問題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一個或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3)實施干預。運動員面臨的心理問題能否化解,最終取決於能否順利、有效地實施干預措施。所以,實施干預是整個處理過程的關鍵環節。當事人能否按照干預者制定的方案去行動,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個階段,心理學專業人員要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尋求有效的社會支援系統(家人、教練、親朋好友等等),得到家人、運動隊等的密切配合。有時實施干預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過程,當運動員一般性的心理問題轉化為心理危象時,急迫的危機處理需要當機立斷的積極措施。這些應急處理策略,需要專業人員在平時工作中注意不斷積累相關的知識,學會相應的技巧和策略,才會做到臨危處事不亂,方法得當。
(4)干預效果評估與反饋。效果評定的目的旨在探討前述干預方式、策略的適用性和可行性,能否較好地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否應該對方案進行修訂。評定的內容主要是干預的效果、當事人的反應及干預後當事人的心理狀態。然後依照評估結果制定新方案,進一步對當事人面臨的心理困擾進行妥善處理,力爭取得最佳效果。
5 結論
殘疾人運動員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徵,對殘疾人運動員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提升其心理水平健康,充分挖掘心理潛能,鑄就良好的心理素質,為科學的運動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運動技能的不斷提高,最終在競技比賽中取得勝利。心理檔案建設為進一步的心理干預搭起一個廣闊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為運動員拓展心理潛能和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心理訓練與心理問題處理策略是運動員心理發展與提升心理素質的核心措施;不同策略相互聯結、相互支援,相互滲透,共同構建具有殘疾人運動員心理干預特色的策略模式。
參考文獻
[1] Murphy SM. Sport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M].New York:Human Kinetics,1995:86-87.
[2] 梁守英。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平原大學學報,2005,6(22):98-100.
[3] 丁雪琴。運動心理訓練與評價[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8.
[4] 催野,於晶。對青少年射擊運動員實施心理訓練與心理指導追蹤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45-48.
[5] 石巖,王偉。競技體育心理干預理論模式、方法與應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99-104.
[6] Judith S.Beck,著。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M].翟書濤,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