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環境景觀生態結構與人體心理間的關係分析論文
鄉村環境景觀生態結構與人體心理間的關係分析論文
1 前言
不同的景觀形態經由視覺的刺激,會使心理感受知覺上產生不同的影響,而受測者不論置身於自然水景或綠化的景觀中,較於缺乏自然景觀的都市環境,有更多正面心理效益及恢復健康的影響景觀元素具有明顯結構特徵,其形成是受到自然、人為干擾及環境異質性的綜合影響,其大小、形狀、數目、型別與空間排列等特徵皆有特殊生態意義,其中區域大小是影響單位面積生物量、物種組成的主要因子,而區域內的物種多樣性則取決於景觀多樣性與干擾狀況,區域形狀則可反映出邊緣效應及空間複雜程度,區域的空間排列則直接表現出景觀生態的異質性及穩定性。
在景觀生態結構指數部分,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區域大小、形狀、邊緣等變化情形對景觀的影響,因此景觀生態結構指數挑選將以區域特性為主要重點。出其中4 項指標為本研究景觀生態結構指標,包含如下: 區域面積; 區域數目; 區域密度; 平均區域大小。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討景觀生態結構與觀賞者的生心理反應。研究基地選擇蓮峰山景區為主要研究區域,景區內有大山、二臺、三臺、四臺、五臺、後五臺、皇洞、釋迦庵、老君山等形態各異的九座陡峭山峰,峭壁林立、古松參天、千姿百態。本研究在樣點選點原則上,依據交通可及性、土地開發等級、區域位置及植被覆蓋的多寡等四項因子的不同,概括分為四種不同開發程度有差異的地點,由於土地形態開放程度方便,在未知何種景觀生態結構具有影響力的情形下,主要選用最簡單且具規劃運用可行性的分類方式來取樣,分別以A ~ D 稱的,每種型別包含三個樣點,共12 個樣點。這四種土地開發型別的土地利用情形分別為: “開發地區”多以房舍建築物為居多; “半開發地區”以大片農田居多,鄰近僅有少數的三合院或農家房舍; “半原始地區”為農田和森林組成的景觀; “原始地區”為森林步道景觀或山林溪流,周圍被林木圍繞形塑的景觀。
3 研究結果
從上述研究結果推論,大多數的人喜愛較多自然元素的地區,例如: 林地面積大一點、可以戲水的溪流等景觀,就結果而言,越自然的地區,越能吸引受測者的喜愛。本研究將四種景觀生態結構( 農地、人工地盤、水體和林地) 的相關性討論其分述如下:
( 1) 農地部分。本研究結果顯示農地結構與受測者的生心理反應並無顯著相關,推論可能造成不顯著的原因有二。首先,由於本研究區域雖然有許多農作地區,但這些農作地區大多分散在各處或是休耕狀態,故受測者在觀賞影片時會忽略這些農田。另外一個原因為可能觀看樣本數量的問題,誠如先前提及樣本數為本研究限制,因考量避免受測時間過長而造成受測者生心理狀態不穩定的情況,僅給予12 個影片的刺激,無法很明確達到結果的顯著性。
( 2) 人工地盤部分。從結果指出景觀結構中的形狀越複雜越會造成受測者的心跳升高,此外從受測者質性資料也顯示出人工地盤越密集,面積越大,受測者會感到「景觀凌亂」、「感覺很擁擠」、「環境上不是很協調」等,因為景觀中建築物過多,使得人的視線無法穿透,反而造成人心情緊張。如代表性語句如下:
“這個地方是目前看來是最爛的,看起來荒涼,電線一大堆,感覺很混亂,好像是湊合的東西。非常不協調、房子又擁擠。”“周圍的房屋建築景觀又滿凌亂的,田地景觀也滿亂了。所以這個地方我覺得不是很滿意。”
從研究結果推知景觀上的開放度是一項重要評估指標,又加上建築物過於繁雜時,整個景觀會顯得更凌亂。視覺穿透性是受到景觀開放度的影響,因此當視覺受到實體建築物阻擋時,容易使人的偏好降低。
( 3) 水體部分。從上述統計結果來看水體面積越大,對於受測者心跳值越增加,雖然心跳越大,其代表著害怕恐懼或興奮喜悅等兩種感覺,因此本研究利用質性資料解釋結果,如代表性語句如下:“這裡蠻舒服的,應該是跟同學出來玩,不小心發現的地方,都沒有人,應該可以待很久,還可以抓魚。水聲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還有樹可以遮陰,又可以玩水、玩耍、沒有很人工的地方。”“這個地方應該有90 分以上,因為溪的感覺給人就是很舒服的感覺。”
“覺得還蠻喜歡,因為到這種地方就覺得可以去玩、去烤肉。會覺得就是還蠻舒服的,夏天的時候會感到涼快,不會太熱,因為旁邊有一些樹可以遮陰。”
另外在質性分析方面,受測者一致認為有水的環境是會帶給人一種舒適和愉悅的感覺,因此推論此心跳值增加為興奮喜悅的感覺產生。早期研究曾以自然和都市景觀作為自變項,觀察受測者生心理的反應,結果顯示以綠色植栽為主及具有水體的自然景觀,對生心理狀態都有較好影響。水體景觀確實可以幫助人們在生心理方面獲得恢復,從本研究結果得知這類景觀會讓人聯想到跟許多相關活動,因此生心理上產生愉悅感。相反,對於一些不易親近、鄰近屋舍感覺象是水質受到汙染等河川,受測者大多不太喜歡這類水體環境。過去許多偏好或注意力恢復研究,均指出水體環境最被人所偏愛和達到注意力恢復的景觀,在本研究結果中雖然水體結構與注意力恢復並無達到顯著相關,但以各樣點注意力恢復平均值來看,為一處山林溪流景觀,其平均值最高,受測者認為最能夠達到注意力恢復的樣點。
( 4) 林地部分。受測者在林地景觀中生理反應均呈現放鬆狀態,但內心裡卻對這種陌生環境感到恐懼,會讓受測者覺得視覺很封閉、感覺很危險、不安等,這類景觀因為無法提供明確的.環境指向性,讓人覺得失去方向感。如代表性語句如下:
“覺得聽到鳥叫聲、茂密的森林是蠻自然的,但是待在這裡待久了,就會感到不安,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東西會跑出來。”“就對我而言,這樣的環境我覺得不太親切,我會不敢停留太久,而且他沒有遮陽的空間,還有那些草長的地方會讓我感覺好像會有昆蟲、蛇跑出來,也因為植栽的封閉感讓我無法進入,所以這樣的環境,就個人的觀點而言,我不是很滿意。”“這裡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沒辦法在這裡待太久,樹很混亂,雖然說鳥叫聲很舒服,可是我還是覺得很恐怖。”
雖然早期許多研究已經證實森林自然環境對於人們的生心理均有放鬆恢復的效益,但從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森林自然環境中受測者對於封閉、視覺無法穿透、沒有明確的路線等的景觀產生不喜歡的感受。過去有學著曾指出人類在自然環境中若產生一些喜歡或不喜歡感受時,都與生存有關,在人類演化過程,人們會害怕成為別的掠食者的獵物,因此希望能夠清楚而明確地掌握環境資訊及明確的動線以供自己本身逃避的機會。
4 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受測樣本挑選因考量受測時間避免過長而影響受測者精神狀況,雖以12 個作為測試,但在研究結果也發現一些結果可供未來研究討論的方向。受測媒體部份,以趨近於實景的環景影片其效果不錯,搭配現場收音可提供受測者聽覺刺激,取代過去以照片為主的研究。另外航照圖與影片年份也是研究限制的一,由於取得航照圖的年份可能與拍攝影片的時間不符,造成影片出現內容與航照圖判讀的土地使用不一致,如航照圖判讀為農田,但影片可能會出現農宅等,所以當初本研究踏勘時會在航照圖上進行標記,以減少影片和航照圖間的誤差。本研究在景觀生態結構與受測者間的相關性,以生心理學作為串聯,進行一初探型試驗。提供一個不同於以往預測知覺和生心理的研究方法,尚有很多變項可以討論,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加入其他因子進行探討,例如: 景觀光線強弱、線條、景物遠近、空間封閉感等因素。此外研究樣點亦是未來重要考量因素,可經由研究設計出多套受測媒體,不僅改善受測者觀看過多刺激物而產生不適等問題,亦可使樣本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