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實驗教學的數字資料庫開放課程論文
寄生蟲實驗教學的數字資料庫開放課程論文
摘要:將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常用觀察的玻片標本、大體病理標本及活體標本典型形態拍攝圖片和動態影片,並製作成微影片;將實驗教學中常用的實驗動物模型製備過程及實驗技術操作過程影片錄製後剪輯處理形成完整的可以應用於教學的影像資料,應用於課程教學線上開放課程平臺,並調查教學效果。
關鍵詞: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數字資料庫;線上開放課程
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課程是課程教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理論教學內容的具象化,同時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對寄生蟲病的防治以及臨床檢驗技術有更為深刻的瞭解,有利於醫學生走上臨床以及疾病防控等工作崗位後解決實際問題[1]。近幾年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學習平臺迅速興起,突破了對於教學地點和教學時長的限制,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2]。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寄生蟲學的學科發展特點和教學形式多樣的發展趨勢,將課上觀察標本以及課上難以演示的實驗動物模型製作過程數字化,同時按相應章節制作微影片,應用於本學科線上開放課程,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人體寄生蟲學課程實驗教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1.1人體寄生蟲實驗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各醫學院校的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課程的學時時長、實驗開展雖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出現相似的問題:①臨床病例減少,教學標本短缺,購買的教學標本往往成本昂貴而且結構不夠典型;②實驗課時少或實驗材料來源困難或實驗場地不足等因素導致學生動手練習機會少、實驗技能掌握不充分;③寄生蟲動物模型的製備較為複雜,需要週期長,而實驗課時長限制無法讓全部學生參與制備過程;④多年來沿用的人體寄生蟲學資訊教學資源中的'影片資料有關寄生蟲動物模型感染製備過程的非常稀少;⑤教學效果評價方式較為單一。
1.2實驗教學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醫學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實驗教學和加強素質教育的關鍵。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也逐漸多樣。進幾年來,微課、翻轉課堂、PBL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應用,線上開放課程平臺的興起,極大豐富了教學手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絕大部分是老師課堂傳授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線上開放課程是將教學資源如微影片、學習資料、訓練與測驗、機器自動評分等應用到小規模的實體校園(不限於校內)的一種課程教育模式,實質是將優質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變革教學結構,豐富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其中學習資料可以隨著本學科發展及時更新、完善和補充,有利於學生充分了解本學科的內容。
2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數字資料庫的建立
2.1常用實驗教學資料的數字化
選取國內外專業教材和書刊、圖譜中有關人體寄生蟲學蟲體或蟲卵的線條圖掃描後標註主要結構;將實驗教學中應用的玻片標本鏡下采集典型形態,標註主要結構;將蟲體、中間宿主、病變典型的大體病理標本拍攝圖片,後期文字處理說明其蟲體名稱、相應的中間宿主名稱、寄生臟器病理變化等。還有一些活體標本,如日本血吸蟲成蟲、日本血吸蟲尾蚴、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等拍攝鏡下動態影片並在後期加註文字說明。同時利用本室的OlympusVS120數字切片掃描系統,將常用標本如成蟲、蟲卵掃描後生成包含標本各層次的數字切片[3],使蟲體形態更加立體,細節更為詳細,為學生觀察標本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形成線條圖、實物圖、動態圖、數字切片幾種模式的數字資料,按照蟲種和教學相應章節歸類,形成完整的既可應用於課堂教學、也可以應用於線上開放課程的完整的實驗教學數字資料,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
2.2寄生蟲常見感染動物模型製備過程及實驗操作影片拍攝以及後期製作處理
將本學科開展的常用寄生蟲動物模型鼠瘧原蟲動物模型、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動物模型等的製備過程分段影片記錄。後期將影片剪輯,對相應感染、飼養、檢查模型是否建立成功、以及病原體保種等過程配音說明,進行文字處理,形成完整、詳細、學生可以理解的影片影像資料。將學生上課需要動手操作的實驗技術方法影片錄製後進行後期製作,詳細介紹實驗步驟及方法,讓學生對寄生蟲學常用的實驗診斷技術方法有詳盡的瞭解。
2.3實驗教學微影片的錄製利用學科線上開放
課程建設的時機,配合理論課授課章節,按蟲種分類將各個蟲種不同蟲期的線條圖、實物圖用影片拍攝的方式介紹各個蟲期的結構特點,錄製微影片,形成完整的影片教學資料。
3數字資料於線上開放課程的應用
3.1數字資料的上傳
配合本學科線上開放課程的建設,將製作完成的實驗教學數字資料、微影片加入相應章節的實驗課程,同時新增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參考資料等,形成集文字、圖片、動態影片一體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料,生動直觀,趣味性強。學生可以利用線上開放課程進行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提升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隨時學習相關內容,突破課堂教學時長和時間的限制。
3.2線上測試的設定
為了檢測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情況,設定線上測試。線上測試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每一章節的內容,用隨堂測試和專題作業相結合[4]。隨堂測試以選擇、問答等方式考查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專題作業將課堂講授內容與臨床緊密結合。如結合寄生蟲病的爆發流行特點,讓學生分組製作PPT,總結歸納臨床常見的食源性寄生蟲病,從患者發病情況、醫生查體、常用診斷方法及診斷過程、治療方法、以及此種疾病在我國流行、防控措施幾個方面闡述,利用臨床病例讓學生對實驗診斷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加深印象,對同一型別的寄生蟲病的防控有所瞭解,不只考查單個章節的內容,還考查不同章節之間的橫向聯絡,還需要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提高其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獨立探索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可以隨時和老師線上互動討論。老師將線上釋出對學生作業的點評,學生對於彼此的作業也可以互相點評,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性模式。
3.3學習效果的調查
為了調查這些數字教學資料在線上開放課程中的應用效果,制定了調查問卷。問卷內容諮詢學生對線上開放課程過中使用的各種數字教學資料在學習中所起作用的看法[5],學習效果如何。學生大都反映良好,認為數字化的教學資料生動形象,能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記憶和理解,能更全面把握寄生蟲學這門課程的內容。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以形態觀察和實驗操作為主。實驗教學數字資料庫的建立,使教學資料更為多樣、生動,使實驗教學內容更為形象、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應用於線上開放課程,改變單一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授課模式,擁有強大的互動性、開放性和即時性,順應醫學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6]。在今後的課程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和學科的不斷髮展,及時修改、補充數字資料庫應用中發現的問題,同時使線上開放課程不斷完善,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周書林,高錫銀,唐小牛.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7):719-721.
[2]高宏偉.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院校線上開放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7,10:103-106.
[3]馬保華,張慶莉,康敏,等.基礎醫學形態學實驗室數字化教學切片的應用與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120-122.
[4]郭鄂平,柯尊平,劉向陽,等.人體寄生蟲學網路課程平臺的設計與構建[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3):230-232.
[5]李小波,馬豔,褚夫江,等.構建寄生蟲學影片素材庫,促進教學改革和健康教育[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1):57-59.
[6]邢傑,劉磊,馬平,等.人體寄生蟲學多媒體素材庫的建立和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