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及深究環境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改革方法論文

探索及深究環境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改革方法論文

  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等關鍵性條例的出臺,我國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環境工程作為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專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各個環境學科的教學實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將教學與實踐結合,如何將傳統的學科與新興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已經是環境工程不可迴避的問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是環境工程的核心課程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創新性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不能學以致用等問題,本文將從如何改進這些問題出發,對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一、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從人才質量的現狀看,當前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大學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其畢業生基礎理論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學,而實踐動手能力又不如高職高專院校。因此提出了應用型的人才培養,而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教什麼”和“怎麼教”兩個方面。1“. 教什麼”。針對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首先提出“教什麼”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理論和實踐。理論即書本知識,當前理論教學缺乏創新,一方面是教材的創新,一般選擇教材時會選擇比較權威的教材,但是這些版本更新慢,各種廢棄物處理處置技術日新月異,而課堂所採用的教材與當前實際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性。另一方面是課堂內容的枯燥乏味,教師在課堂僅僅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很容易使學生缺乏興趣與積極性,而且大多是單一的中文教學,很少採用雙語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關於實踐方面大多采用實驗室實驗的方法或校外實習等進行實踐,比如進行厭氧堆肥、沼氣發酵等,而且實驗條件有限,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由於課時限制,校外實踐則是以參觀實習的方式進行,比如參觀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等,學生只能做到基本認識,但如果把他們放在真正的崗位上,則不能完成該崗位的工作。

  2“. 怎麼教”。關於“怎麼教”的問題,首先是課程的時間安排。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涵蓋了數學、化學、製圖、機械、生物、水文、地質等多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這種專業課需要多方面的.知識累積,因此課程開設不宜過早。其次是教學手段,多數採用老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講的方式,這種方式太過於被動單一,學生無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與求知慾,同時教師也不能在教學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由於課程的綜合性,當涉及到一些處理的工程、工藝流程時,教師也不可能完全接觸掌握這些方面的知識,只能透過書本或者幻燈片進行教授,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最後就是考核方式,一般考核是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其中考試成績所佔比重較大,這就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單純地靠死記硬背的東西雖然在書面考試的時候可以矇混過關,學生努力一點就可以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考過之後很快就會忘記,當這些知識真正用於實踐的時候,又得重頭再來,這是應試教育下本科生存在的最為可怕的問題。不進行改革創新,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將永遠無法消除。

  二、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改革探討

  為了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與研究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以下將針對上文提出的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可行性的改革方式。1.豐富教學內容,注重課外實踐。所謂的豐富教學內容,首先不是增加課程學習的內容,反而首先對書本學習內容進行刪減,去除煩瑣的工程原理和計算部分,重點關注實用性的章節,增加熱門的農業廢棄物的處理等方面的內容,在課程中期開展兩個課時的關於固體廢棄物前沿技術講座,可以請這方面研究方向的老師或者研究生介紹國內外最新處理與處置技術。關於課程實驗,不用在課程結束時集中進行,可以在授課期間最好是在學習關於實驗章節時進行實驗,可以採取分批次的方式進行,保證每個人可以參與。在課程學習期間,可以增加校外調查環節,比如在學習生活垃圾的處理流程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分組用一天時間跟蹤這個垃圾處理流程,從生活垃圾的起點到垃圾的中轉,最後到垃圾的處理,透過這種形式的調查,一方面可以顯著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不用在枯燥的課堂學習而增加學習興趣。2.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作為環境工程的核心課程,涉及數學、化學、製圖、機械、生物、水文、地質等多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因此在安排學生選課實踐上要嚴格要求,設定在大學三年級最為合適。一方面學生經過兩年基礎以及部分專業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知識,這時候學習起來不會吃力,而且實驗方面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在此階段學習專業課程並可以快速運用於實踐中,對之後大四階段的工作實習會有很大的助益。

  3.變革教學手段,提升課堂興趣。如今各大高校的傳統的枯燥的板書教學已經被更為方便的幻燈片教學取代,但是正如板書教學一樣,普及的幻燈片教學難免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經常有學生向老師拷取幻燈片,這樣就可以不用在課堂認真聽講甚至逃課,認為只要經過考前複習等就可以輕鬆考試過關,這種現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最不想見到的現象,也是教育的失敗之處。此外,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授課模式需要進行適當創新性調整,可以進行學生講授,老師指導。將學生進行4至5人分組,每一組負責一個章節,對該章節所述內容進行總結整理,並課外查詢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該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製作成幻燈片,在章節結束後,用半個課時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幻燈片演講,老師和其他學生可以進行提問,並對該小組表現進行打分,該成績可以按百分比計入平時成績。一方面可以充分鍛鍊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幻燈片的製作、文獻的查詢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改變枯燥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4.成績綜合考核。應試教育最顯著的表現就在於其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破除應試教育機制培養應用型人才就應該從考核的方式開始,改變了考核方式的側重點,學生才會改變學習一門專業課程的目的,不再為了考試而學習。傳統的考核方式,考試成績一般佔比70%—80%,其餘20%—30%部分則為平時成績。考試內容一般包括選擇、填空、判斷、簡答和論述,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和上課表現以及實驗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存在太多的弊端,我們需要探索真正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並運用的綜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嘗試對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調整:降低卷面考試在總成績的佔比,控制在50%左右,提高平時成績的佔比至30%,平時成績增加學生課堂幻燈片演講成績,將實驗成績從平時成績剝離,在總成績中單獨佔比20%左右。對考試方式進行變革,可以採取試卷的方式或者答辯的方式進行,試卷考試增加主觀題的比例至50%以上,若採取答辯方式可以請本專業相關專家進行現場問答評分。

  三、結語

  透過對《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該課程改革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創新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改進教學內容和手段,並最佳化考核體制。學生培養是一個複雜系統的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嘗試著去根據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去改善現有的教與學,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