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精選7篇)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精選7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1

  倫理學已經成為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很多高校的倫理學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專業教師缺乏、使用的教材陳舊、教學方法簡單,等等。在新時期如何更好地進行倫理學教學,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試圖結合教學經驗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倫理學觀念

  在現代學科分類中,倫理學是隸屬於哲學的二級學科。哲學主要包括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三大部分,而倫理學主要探討道德價值問題。這種對倫理學的基本認識是我們開展倫理學教學的立足點。

  (一) 倫理學不是思想品德教育

  許多大學生在接觸倫理學之前,對倫理學缺乏足夠的瞭解,認為倫理學類似於從小到大上過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興趣不高,甚至一開始就有排斥的情緒。為了避免學生對倫理學的誤解,順利地將其進入倫理學大門,教師首先要明確倫理學是一門哲學學科,倫理學課和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課有實質性的區別。

  哲學的特點之一在於它探討的問題具有根本性。倫理學並不侷限於研究一些具體問題,而是首先要研究一些更抽象的“大問題”,也是人生的根本問題,如人性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道德,什麼是善的生活、幸福的生活,道德的根本原則是什麼,等等。另一方面哲學具有反思性,它不僅是提出某種觀點,更重要的是對觀點進行論證,給出理由和根據。倫理學雖然會提出一些具體的道德主張和規範,但在這麼做時要對其基礎和合理性進行證明。

  倫理學可以說是一門關於人的哲學,因此上倫理學課不能像一般思想品德課那樣簡單地進行道德宣傳和灌輸,如宣講八榮八恥、公民行為守則等等,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哲學思考,探討道德規範背後的更普遍的原則和根據,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將他們的思想引向深入,使其真正體會到這些道德規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 倫理學不是生活技藝

  在當代的文化市場中有許多生活勵志類書籍,一些講座、電視節目也在探討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人們提供建議和指導,如在職場上如何和同事相處,在愛情婚姻中如何處理兩性關係,遭遇挫折時如何進行心理調節,等等。這類知識可稱為生活技藝之學。它們透過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在社會上廣泛傳播,而且由於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具有實效,對人們產生了很大影響。不過這些生活技藝之學良莠不齊,很多看法具有片面性,也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

  雖然生活技藝之學大量涉及倫理道德問題,因而和倫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兩者不能等同。生活技藝之學是具體的、實用性的知識,而倫理學本身是一種哲學理論,跟實踐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倫理學教學不能以貼近生活為名,變成了生活指南或心靈雞湯,喪失了其哲學品格。當然這並不排斥倫理學的實踐性。其實在所有的哲學理論中,倫理學是最接近於生活實踐的。倫理學透過從哲學高度反思什麼是好的生活,如何追求好的生活,生活的目的和規範是什麼,對於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是能夠起到一種指引作用。但這種指導不是像生活技藝那樣是一種具體的指導,而是一種範導。亞里士多德曾經把倫理學的作用比作射箭時的瞄準器,雖然它不能保證你能射中目標,但至少能引導你射中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良善的幸福的生活。

  ( 三) 倫理學不是教條

  哲學界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哲學無定論,也就是說哲學問題的探討沒有最終的、唯一的答案。倫理學也是如此,它不是教條,而是開放的、發展的,處於不斷的探索中。我們所看到的是在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倫理學,存在很多倫理學流派,它們不僅提出不同的道德原則,探討的問題也各有側重。黑格爾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我們也可以說倫理學就是倫理學史。在倫理學課堂上,老師應該擺脫教條思維,客觀地介紹不同的思想觀點,並能對它們各自的特點、合理方面或不足之處、相互之間的爭論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倫理學的豐富多彩。

  二、明確倫理學教學的目的

  除了對倫理學的正確認識,我們還需要明確倫理學教學的目的,我們的一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以筆者看來,倫理學教學至少有以下這些目的。

  ( 一) 使學生了解倫理學的基本知識

  任何教學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倫理學教學也不例外。中外倫理學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寶貴的思想遺產,需要一代代人去繼承和發展。因此在倫理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倫理學的基本理論,特別是重要倫理學家的思想觀點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哲學專業學生而言,倫理學知識是哲學知識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非哲學專業的學生而言,瞭解一些倫理學知識,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識水平。

  (二) 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人生

  倫理學是一門關於人類生活的學問,在倫理學中包含著豐富的對社會人生的見解。透過倫理學教學,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認識社會人生。大學生剛剛步入人生的青年時期,他們往往具有強烈的個性,自己也有很多對社會人生的看法,但是囿於個人的經驗和知識水平,有些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而且由於理性不夠成熟,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流行的膚淺意見的影響。某些不正確、不成熟的社會觀、人生觀,會讓學生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至導致犯罪、自殺等極端情況的發生。在倫理學教學中老師要儘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全面地、多角度地去認識社會人生,克服學生的片面性和偏激,促進學生理性的成熟發展。

  (三) 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

  倫理學教學固然要包含了知識的傳授,但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前面我們說過,哲學具有反思性,因而也有批判性。面對一種看法,哲學總是要追問為什麼、根據何在、理由充不充分、能否找到更好的觀點。在倫理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批判,有助於破除各種膚淺的看法,提高他們的識別力和判斷力,培養起獨立的、理性的思維的能力。

  (四) 引導學生實現良善的生活

  倫理學具有強烈的實踐目的。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倫理學不僅要認識善,也要有助於善。倫理學教學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引導學生過一種良善的生活。前面所說的目的最終是要服務於這個根本目的。雖然倫理學不是生活技藝之學,不對個人生活提供具體的指導,但倫理學的思考最終會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影響。從大的方面說有助於個人的人格完善,從小的方面說可以讓學生更理性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果透過倫理學教學能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讓他們的行為合乎道德規範,那麼最終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採取恰當的倫理學教學方法

  老師要根據倫理學性質和倫理學教學的目的,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傳統的倫理學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根據教材進行知識性的傳授。但這種照本宣科地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引起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效果也不佳。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採取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傳變為主動參與。筆者認為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採用。

  (一) 對話法

  將哲學從天上引向人間的蘇格拉底,一直用對話的方式進行哲學活動。對話是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相互的交流、辯駁,揭示未經反思的意見的缺陷,從而獲得更全面的認識。在倫理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要讓學生主動思考,而對話就能起到促使學生思考的作用。在與學生展開對話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應該平等相待,耐心傾聽他們的觀點,透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糾正一些不合理的看法。真正的對話必然是開放的、平等的,它不是預設某個答案,或以自己作為對話的主導,強迫對方服從自己,而是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探索的過程。在對話中學生可以克服自己的一些偏見,老師也能夠從學生那裡獲得新的視角和靈感,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二) 案例法

  該倫理學作為對生活實踐的理論思考,既來源於實踐,也可以運用到實踐中。理論聯絡實際是倫理學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既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思想中假設的情況。由哈佛大學的桑德爾教授主講的影片公開課《公正》,在我國產生了廣泛影響,獲得了一致好評。他的授課特點是就是將案例分析貫穿整個課程,透過案例來引出不同的理論觀點,並且讓學生對它們的適用性進行評判。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三) 小組學習法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佈置一些研究任務讓他們在課後共同完成,然後讓各小組選出自己的代表在課堂上作報告,最後由老師進行點評,或者打分,作為平時成績。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增進學習氛圍,鍛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注意倫理學教學型別的差異

  倫理學教學有不同的型別,大致可分為專業倫理學教學、公共倫理學教學和應用倫理學教學。它們除了有共同的教學目的之外,在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上存在著差異,因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各有側重點。專業倫理學教學主要是面向哲學專業學生,其目標是要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倫理學專業基礎,培養初步的專業研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重專業性,對倫理學的主要理論要深入講解,可適當選擇一些經典著作,讓學生透過讀原著直接和思想家交流,提高專業思維水平,還可以採取專題的形式安排課程內容。公共倫理學教學是面向非哲學專業學生的通識類教育,一般採取公選課的形式。公共倫理學教學的目標一方面是要讓學生了解倫理學的基本理論,但更重要的是引起他們對倫理思考的興趣,能運用理論知識對自己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分析,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水平。因此在教學的時候理論部分不必講得那麼深,只要介紹一些主要倫理學流派就可以了,重點要放在聯絡現實,進行案例分析。

  應用倫理學教學是對非哲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教學,如針對醫學院學生的醫學倫理學教學, 針對MBA 專業學生的企業倫理教學。應用倫理學教學要使學生了解本專業所涉及的倫理問題,並培養他們運用倫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應用倫理學教學和公共倫理學教學一樣,基礎理論方面可適當簡化,而加強案例教學,但案例的選擇要更有專業針對性。也可採用小組學習方式討論本專業中經常遇到或亟需解決的倫理問題。應用倫理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並能與學生的專業知識貫通起來,從而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有所幫助。倫理學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我們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領會倫理學的魅力,並能在生活中運用倫理學。這樣倫理學就能在我國的道德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2

  摘 要:在高校教育當中,倫理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兼具理論與實際的綜合性學科,對引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本文就高校倫理學教學的現狀展開分析,主要提出了教學觀念較為落後、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內容與方法有待創新等幾點問題,針對教學改革的大趨勢,進一步提出了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提升師資力量等改革對策。

  關鍵詞:倫理學;教學觀念;教學手段

  在我國700多所本科院校當中,約有100多所高校設立了倫理學學科,在其他高職類院校當中,倫理學學科也在不斷增設。一些學校當中,雖未獨立設定倫理學學科,但卻將倫理學內容融入到了日常教學當中,由此可見,倫理學教學對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要針對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中的不足進行有效完善,進而推動我國整體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觀念較為落後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教師與學生都將倫理學單一的作為一門必修或選修課程來對待,而忽視了其教學本質意義。基於此種落後的教學觀念,影響高校師生對倫理學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高校倫理學教學,多以理論授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相應的實踐課程幾乎沒有,嚴重影響了倫理學內容的傳遞有效性。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一些教師雖在課堂教學當中融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但此類教學方式改進,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學理念未能與教學改革同步開放的重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理論講解,或是案例分析與談論等教學環節,整個教學環節依舊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相應的尊重與體現,所以即便教學方式有所改進,但由於本質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影響教學質量難以實現大幅度提升。

  2.師資力量不足

  高校雖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倫理學教學對整體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相對來說,高校對於倫理學課程的教學投入極為有限,影響相應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在倫理學教學過程中,師資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專業程度的不足,在高校教學當中,一些非專業院系當中的倫理學教學,一般都由相關教師兼任,並非科班專業教師。其二,教師經驗不足,在一些高校當中,倫理學以及相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教學崗位成為了專業教師的試驗教學崗位,學校將一些無法擔任專業課程的教師,直接安排在此類崗位上,崗位教師流動性大,教學經驗無法得到有效積累,影響教學水平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3.教學內容與方法有待創新

  在教學內容方面,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內容,對高校學生來說,過於枯燥,難以提升其對教學課程的積極性趣;對教學效果來說,其學術性、前瞻性以及基礎性難以得到有效實現。總結現階段高校倫理學的教學現狀,教學內容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獨立於其他專業學科,內容關聯性普遍較低;二是教學實踐內容過於匱乏,影響其教學實效性;三是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的適應性不足,難以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四是課程內容更新速率較慢,與國家政治、文化、經濟以及倫理學領域的新發展嚴重脫節[1]。

  在教學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其單向灌輸、理論為主、教師講解為主的本質並未得到有效改善,這種說教式的教學,對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等帶來了極大的抑制作用,影響課堂出勤率、學生學習質量等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二、高校倫理學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1.轉變教學理念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大環境之下,高校倫理學教學理念必須進行有效專版,要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當中,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新時代呈現出價值多元與個性多樣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在大學生身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新時代的大學生主張“我選擇”、“我做主”、“我負責”的學習與生活態度,其生活方式也呈現出立體化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社會交往當中,人與人的交往會越來越複雜,社會給高校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多,在這種不良趨勢之下,高校倫理學教學理念急需得到有效轉變。在倫理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式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大學生知識素養與倫理素養的共同培養目標進行有效落實,促使其正確價值觀、社會觀以及人生觀的樹立,保證新時期大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貢獻更多的正能量。

  2.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創新,首先要從教材方面入手,教師在選擇或編制教材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高校倫理學教學的核心目標,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規格,進而有效調整教學大綱,保證實際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實際教學當中,瀋陽市多所高校,對相關倫理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調整,在一些非哲學專業當中,教材選擇上改變了傳統直接應用哲學專業倫理學教材的方式,而是將內容語言簡化後重新編制,這種內容更新,有利於學生對生澀的哲學知識進行更加清晰的理解與運用[2]。此外,為加強倫理學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學科的教學適應性,在教材要做到及時更新,而在更新的過程中,不僅要融入國家實時或倫理學領域的新發現,更要注重倫理學內容的適當選擇,以醫學專業為例,在豐富倫理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在基礎倫理學內容的基礎上,要將醫學倫理學作為重點課程,並在課程教學當中,融入社會醫患關係、醫療水平等的實際案例等,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這種社會現實,並能夠在以後職業發展當中有效應對。高校倫理學教學內容的改進與創新,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狀況與未來需求,整體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倫理素養與專業水平。

  3.創新教學手段

  在教學創新方面,要重點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灌輸式教學的不良習慣,同時,在新教學大綱的引導下,更新課程設定,提升實踐教學在倫理學教學過程彙總的佔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些切合大學生自身的教學內容更能夠吸引他們的積極主動興趣,例如,探討學生對於當前大學生結婚案例的看法。婚姻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他們正處於經歷或準備經歷愛情的年紀,對於婚姻充滿嚮往;與此同時,他們的人生貫穿在父母婚姻當中,從中受到的影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於這種能夠引起學生深思的話題,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影視欣賞,透過藝術化的生活,引導學生具體總結戀愛與婚姻當中的實際問題,如戀愛動機問題、雙方付出問題等;並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種課堂實踐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切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行深思,從而反思自身,在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等,有利於促進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4.提升師資力量

  基於上述高校倫理教學當中師資力量方面的不足,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可從三個方面重點提升高校師資力量:其一,針對教師的理論素養進行高強度培訓;例如,在週三下午的課程空餘時間,可要求倫理學任課教師進行最少2個小時、非任課教師至少1個小時的理論知識補充與鞏固;同時,定期組織任課與非任課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競賽,有利於全校教師的倫理素養提升,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將倫理學知識傳遞到學生當中,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其二,培養高校倫理學教師的思想道德自我提升意識;倫理學作為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學科,相應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教師應始終貫徹為人師表的職業理念,幫助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其三,高校倫理學師資力量的增強,同樣需要相應的實踐活動為其提供有效的平臺,高校教學當中,學生更喜歡能夠與之進行順暢溝通、且能夠給與適當建議的教師,針對倫理學教師的溝通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校方面可經常組織交流會、座談會以及茶話會等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使其能夠透過相應的活動更好的理解、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進而提升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溝通效果,提升其教學素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及其改革的有效分析,有利於促進倫理學教學價值的推廣與應用。透過相關教學改革對策的順利執行,能夠進一步促進倫理學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房展,從而推動教學改革的有效深入。因此,在未來的高校教育當中,要充分利用教學改革的優勢,將倫理學教學從多方面進行完善,促使各個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能夠更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彭松.以素質德育為目標的高校倫理學教學正規化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4):30-32.

  [2]邵華.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4(06):162-164.

  [3]刁龍.理論聯絡實踐:構建日常生活化的倫理學教學模式[J].學理論,2014(30):206-207.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3

  1、教學的支撐點——從臨床實際剖析循證醫學的倫理內涵

  1.1從病人的角度和價值出發

  循證醫學從病人的角度和價值出發,客觀地理解病人的內心感受和需求,主動維護病人的醫療選擇權和決定權。這種仁愛之心和同理態度是醫務從業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醫術進步所必需的精神動力。

  1.2體現平等和公正原則

  循證醫學的資訊交流體現了資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則,有利於縮小現行醫療體制下不同級別的醫院和不同水平從業者的差距。

  1.3以試驗資料為依據

  循證醫學強調以大規模、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資料為依據,最大程度地減少臨床不確定性,有利於提高醫療質量,實現追求卓越的醫德意願。

  1.4核心是為病人服務

  循證醫學的核心是為病人選擇當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診療證據。減少醫療干預的失誤,促進醫療決策科學化,以求達到一種至善的境界。

  1.5可使從業者自覺轉變為追求終身教育

  循證醫學可使從業者由階段性受教育者自覺轉變為追尋終身教育,發揮出求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實現職業行為的最最佳化。“這也是當代醫學道德進步即實現當代醫學的道德本質的一個充分必要條件。”[2]

  2、教學形式——提高了規格,有利於教學相長

  循證醫學從簡單解決醫療問題上升為探討倫理問題,或為了解決倫理問題而爭論如何處理醫療問題。這種輔車相依的複雜現象在臨床隨處可見,也正是臨床實習醫師的困惑之一。多學科交叉尤其是循證依據和倫理依據的綜合評述是現代醫學的特徵,也是臨床教學的難點,需要臨床教師有較高專業和醫學哲學的素養,同樣也要求學生迅速脫離單一的書本教育和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嘉言懿行與學生的感悟會產生心靈上的互動,增強彼此的互信和對各自職責的承諾。

  3、教學內容——擴大了視野,貫通了倫理與醫療之橋

  實習醫生需要學會用“用道德價值和原則檢驗此範圍內人的行為”[3]。密切聯絡實習場景所處的醫患關係、醫患心理及社會輿論等,但在淡忘或輕視的情況下,即使一如既往進行了入院前醫德醫風教育,大多數實習醫生也不會將所學倫理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將循證醫學與倫理學並重地進行探討,使現實中的價值判斷和因果剖析更加豐富直觀,筆者並不摒棄曾經的教材,相反,是讓實習醫師重溫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結合臨床現實,在實踐循證醫學中領悟其倫理蘊意,並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

  4、教學方式——增加了授課的生動性

  近年的本科實習醫生基礎知識紮實而聯絡實際不足,求知慾和自主意識均較強,面對擇業、考研等競爭,學業上多有偏重,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教學活動會積極參與,對自認為重複性培訓和低水平的講座常採取抵制態度。如何讓他們同時對兩門看起來“無關又無用”課程感興趣,甚至要主動地學習和使用,教師的態度和方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證醫學和醫學倫理學的核心內容,並採用邏輯推理對兩者進行連結,闡明其不可或缺的臨床作用是本項教學的特徵。一個拔新領異、鞭辟入裡的講壇才能激發好奇心,滿足求知慾。實踐循證醫學的步驟是提出問題-查詢證據-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筆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證教學”,講課中時常面對醫療措施提出針對性倫理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教師在醫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體現在其問題設計要擊中矛盾的要害,併產生碰撞,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4]對初學者來說,臨床倫理問題常常不能給出標準答案,教師只需把握住原則,重要的是實習醫師在參與討論醫療行為中的倫理問題過程中,完成了醫學倫理意識的培養和醫德素質的提升。

  5、教學效果——強調實用性

  透過教學,一方面使實習醫師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實踐中即掌握了提出問題,尋找、甄別和應用證據,結合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身的知識與經驗,綜合制定循證決策的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讓實習醫師明確這種醫學模式符合醫學倫理原則,因為它是目前最有利於病人的一種醫療實踐。教學的出發點是循證醫學和醫學倫理學,但目的是透過解決紛雜的臨床問題,激發實習醫生對醫學所含哲理的好奇和興趣,引導他們走出書本,“由封閉走向開放,從孤立走向相互依賴,走向交流與溝通,促進人格、價值取向的轉變”[5],領悟即將從事的行業中無處不在的倫理約束及其實踐方法,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並重的職業價值觀。教學醫院是醫學生步入臨床現實的第一場景,是領悟和實踐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的初級階段。美國倫理學家RichardHarsh等[6]認為:對醫學倫理學理論內容的理解只是起點,體驗和實踐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徑。倫理意識和道德品質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應該是強制性的。而是在社會、家庭、學校、單位等環境中,透過長期培養和內心感悟逐漸形成和完善的,應該貫穿於教育始終。透過循證醫學教學提高實習醫師的醫德涵養已產生良好的效果,在實習期的醫療實踐中融入倫理實踐是重溫醫學倫理學、完善醫德培養的重要途徑。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4

  應用倫理學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新興交叉型學科,主要研究高科技和現代生活給人類各領域提出的倫理和價值問題。由於環境汙染、核威懾、科學技術的濫用、醫學和生物技術造成的倫理衝擊等原因,人們開始從道德和價值的角度反思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應用倫理學應運而生,併成為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最有潛力的人文學科之一。20世紀80年代,西方大學開始發展應用倫理學,90年代後期,我國部分大學尤其是傳統的理工科大學也開始瞄準這一潮流。

  應用倫理學教學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完善研究生教育內容和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手段。在國外應用倫理學成為專業課程設定中的重要課程,教學的內容從理論到實踐的環節比較完善,並受到社會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在應用倫理學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積極進行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與國際相接軌,對於培養文理兼通、能把握科技和社會前沿的創新型人才意義巨大。

  一、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

  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複合型人才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構建以科學的課程結構、現代的教學觀念、先進的教學內容和豐富的教學方法為一體的應用倫理學課程體系。

  傳統教育主要立足於向學生傳授多少知識,現代教育應立足於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積極開發學生個性、特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在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實踐、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因而在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注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主體性,哲學上是指主體在對客體實現改造的物件性活動中展現出來的特性。在應用倫理學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對應用倫理學教學能動地認識、掌握和實踐的特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應用倫理學的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主體意識是學生主體性的發生機制,是自我意識的昇華,是學生把自己作為主體,把應用倫理學作為客體,以及對自己在應用倫理學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自覺意識。學生只有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對學習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同時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價值,才會成為具有主體意識的自覺主體,只有自覺主體才能充分發揮主體性。主體意識對主體性的發揮起著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作用。主體的理想、信念、成就感等等都能激發主體的內在潛力,鼓勵主體認真的學習,刻苦的鑽研,並透過正確的自我評價,有效地發揮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主體能力的發揮是是學生學習、掌握、實踐應用倫理學的基本要求,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效應轉換器的作用。一般說來,要搞好應用倫理學教學,應注意發揮學生以下幾種能力:自學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查詢、積累文獻資料的能力等,自學能力是開啟應用倫理學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學生由學習型向科研型轉變的前提;分析能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會遇到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學生要進行思考、判斷,然後得出結論,這就涉及到了分析能力,它是應用倫理學專業學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它是學生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手段,對各類倫理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綜合等活動的過程,是其他諸種能力的結合,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應用倫理學課程的效果。

  主觀能動性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使學生能夠成為主體的根本特徵。學生的能動性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學生在學習應用倫理學的過程中處於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它自覺地調動起潛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並使之指向一定的學習目標,這表現為學習的激情、需要和動機的力量;二是學生的學習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目的性是主體能動性的源泉,對於目的與達到目的的學習方法、措施的系統思考就形成了學生的學習計劃。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加上明確合理的學習計劃,就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為應用倫理學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條件,有利於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深人進行。

  二、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具體舉措

  按照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目標和基本理念,透過採取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利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由於各高校情況不盡相同,我們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進行研究。

  1.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

  (1)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即把理論教育與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和焦點等前沿問題結合起來。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倫理學的課程教學主要在多種教材中精選教學內容,一方面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課程的前沿性,把當前學術界討論的應用倫理學前沿問題介紹給學生,提高學生對學術前沿動態的洞察力及創新能力。

  (2)把教學與當前國際國內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傳統倫理學只關注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而現代倫理學則把人與自然的關係也納人倫理學的視野,這就需要人類對生態、資源、環境、人口、生產等關係問題負有一定的道德責任與道德義務。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路倫理、生命倫理、科技倫理、制度倫理、經濟倫理、法律倫理等應用倫理學飛速發展;北京理工大學的應用倫理學研究生教學主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重點選擇環境倫理、戰爭倫理、生命倫理、科技倫理、經濟倫理作為教學的部分內容,對現代人類中心主義文化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網路行為自律、珍視生命等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與討論,使學生對現代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心靈困惑和行為失範問題有深刻的瞭解。

  (3)把教學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結合起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社會的種種誘惑,如何認識社會、把握自己的人生,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現實問題。在應用倫理學課程的講授中,重點選擇各領域的善惡價值、社會正義、個體良心等問題進行講解與討論,有利於解決同學們面臨著的實際問題。使研究生的培養做到“德業雙修”。

  2.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1)專題教學法。針對一些學術前沿問題,例如應用倫理學的發展和研究,透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來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現狀和發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2)比較教學法。針對倫理學理論流派繁多的特點,在教學中,將不同學派倫理學流派的觀點進行比較,幫助學生了解倫理學發展的歷史,更好的掌握應用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3)互動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辯論、討論和個別交流等教學互動形式,透過提前佈置討論題目,要求學生在課下蒐集資料,然後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佈置的問題進行辯論和討論,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和教師有溝通,讓教師瞭解學生運用應用倫理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帶著問題在研究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有創造性的人才。

  (4)情境教學法。應用倫理學不是一門純粹理論科學,它是一門同人們的道德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實踐科學,是一門關於改造人類自身的科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力求克服從理論到理論的傾向,注重於從事實分析到基本理論再到生活實踐的闡述,循序漸進,逐步深化,使有關倫理道德的理論與社會實際充分結合,將倫理學理論還原為具體的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和對人生的切實思考,培養他們自覺運用倫理學理論去分析和應對現實道德問題的能力。

  (5)案例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注重案例分析與基本理論相結合,採取啟發式教學。如安樂死的案例、網路非法入侵者的案例、美軍虐俘事件的案例等,配合生命倫理、網路倫理、戰爭倫理等方向授課的需要。主要採取了以下案例引用方式:

  ①開篇導人式。即在應用倫理學教學中,上課伊始就巧設案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造成懸念,能使學生產生期待心理,迅速進人學習狀態。然後從對案例的分析人手,一步步引匯出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引用方式,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處於愛聽樂聽的最佳心理狀態,起到致趣、動情、引思的作用。

  ②穿插例證式。即在應用倫理學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穿插引用有關案例進行分析論證。採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

  ③練習鞏固式。即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精心設計案例,進行訓練,以鞏固深化知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練習的過程中,注意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由淺人深,由易到難,以提高綜合分析和多向思維能力。

  (6)實踐教學法。應用倫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應與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應用倫理學學科的特點,組織學生透過各種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應用倫理學的實踐性,從而更好地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鑑於應用倫理學學科的特點,不拘泥於某種方法,而是把這些教學方法靈活結合,進行多元化教學,注重發揮教師不同學科背景的優勢和個人的特長,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在確保教學大綱的內容得到貫徹的前提下,保持教師各自的教學風格。確保教學風格的多樣性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不僅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也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7)網路化、多媒體化教學手段利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等軟體製作電子教案,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利用網路論壇和郵件往來等形式,促進師生間的雙向討論交流,使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及時反饋,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保證了課堂互動的效果。

  三、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成果及發展趨勢

  應用倫理學屬於新興交叉性學科,適合理工科高校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特點。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以工為主,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點不應在傳統的人文學科,而應以新興、交叉型學科為主。應用倫理學這門新興交叉型學科,易與學科前沿緊密聯絡,學科生長點多,學術潛力大,實用性也強。在應用倫理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已凸顯出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倫理學專業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為:將倫理學與高科技和現代生活帶來的各種問題結合,進行綜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充分利用理工科學術資源優勢,與相關理工科院系合作,如與理學院、科技哲學碩士點合作,研究科技倫理問題,與環境科學學院合作研究環境倫理問題,與生命科學學院合作研究生命倫理學問題,等。致力於文、理、工科的相互滲透,培養文理兼通的研究生;重點發展戰爭倫理;注重對應用倫理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與國際接軌。

  目前,在研究生課程改革方面,建立了以“倫理學原理”課程為基礎,以“中國倫理思想史及原著選讀”和“西方倫理思想史及原著選讀”為兩翼,以“應用倫理學”研究為重心,以“倫理學方法論”、“新興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及“倫理學學術前沿講座”為補充的集開放性、創新性和研究性於一體的課程體系,並重點發展戰爭倫理,使之成為特色專業。創設了“德業雙修、學貫中西、博通古今、服務現實”的教學改革模式,教學改革以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和重研究為宗旨,與國際相接軌,為培養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5

  管理倫理學是一門研究企業道德現象的科學,是面向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課程,要求大學生置身於一個現實的環境中,運用管理倫理的基本理論與原則,對企業的倫理問題、道德困境加以分析,對管理活動中的倫理道德現象和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地將參與式教學列為三大教學方式之一。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反饋,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一、參與式教學的基本理論

  1. 參與式教學的研究

  關於“參與式教學”的研究主要是以對“參與式教學”在課程中的應用為主,涉及的專業課程領域非常廣泛。例如,張尚宇在《參與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提出教師要開展專題式教學、案例教學,增強理論引導的針對性,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黃江泉等在《參與式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一文主張運用參與式教學法組織管理學教學,全面激發學生對管理學教學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從被迫學到主動學、從旁觀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轉變。也有人對“參與式教學”的理論架構和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于波等在《參與式教學的目標設計》一文中認為課堂教學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應將參與式教學理念滲透於課堂教學中。從已有的研究“參與式教學”相關文章中可以看出參與式教學方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2. 參與式教學的優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意識到學生參與教學的重要性, 但是仍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還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師只重視講授課本的理論知識,而忽視了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只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以企業道德為例,如果一個員工能背誦企業道德準則,甚至理解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在現實中還是不懂得怎樣正確地進行判斷、評價和選擇,就沒有達到要求。員工們只有從理論認識轉化為內在的情感和價值觀時,才會對自身的行為和舉止產生深刻的影響。參與式教學法是讓學生置身於具體的企業道德情境中,根據具體的情境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且在參與教學中更好地理解企業社會責任。

  3. 參與式教學法有兩種主要形式

  參與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處於公平的角色和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溝通,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正規的參與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活動,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另一種是在傳統授課時加入參與式教學法。這樣既有傳統教學法的優勢,又可以結合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

  4. 參與式教學法的程式

  參與式教學法是採用全班集體活動方式。首先要把教學班級分為4至6人的小組,小組劃分完之後,佈置小組討論的主題。其次是教師要透過課前的準備,根據課程內容制訂課程實施計劃、課程評價標準、圍繞實施計劃結合課程內容編寫教學大綱,並推薦相應的參考書目以及小組講授和主題研討環節所需推薦的參考書目。再次,教師要對各小組進行角色分工,每個成員都擔任一定的角色。同時,提出明確的小組活動要求,提供材料和裝置準備,並給予小組活動以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還有,活動結果的反饋,針對討論的主題目標,開展活動設計。既可以是形式多樣的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影片播放等,還可以是頭腦風暴、排序、問題樹等呈現方式。各組的討論結果,採用口頭形式彙報或書面形式寫在大白紙上向全班展示。透過小組討論、各組輪流展示、大家分享等方式,以達到共識。最後,是活動的結果評論與總結。教師對各組的展示作出評論和總結,給予參與者恰當的評價。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大學管理倫理學中的實踐探索

  1. 開放性的教學設計

  開放性的教學指教學中注重與社會的聯絡,注重與其他學科的內容的內在相關性。

  (1)教材的開放性。教材不僅僅是教學所用的教科書,還包括網路資源、MOOC課程、研究性專題材料等。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學習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講述“水體汙染”一節時,用一張從1988年到2008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過程中折射出的城市化程序情況,分析滇池流域汙染及控制情況。2010年,滇池流域的廢水排放量為3.2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2.02萬噸。其中,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6%,城市生活化學需氧量排放佔排放量的76.4%,農業源化學需氧量佔排放量的17.6%;氨氮的排放量為0.54萬噸。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佔排放量的1.1%,城市生活氨氮的排放量佔排放量的89.4%,農業氨氮排放佔排放量的9.5%。所以,城市生活是滇池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2)學習環境的開放性。利用好課堂教學,可以適當讓學生進行實習實踐。例如,涉及到環境保護中的倫理問題時,可以利用週末時間讓學生們參觀滇池周邊的工業園區中的一些企業,調查這些企業是如何做好排汙系統的,並實地參觀汙水淨化系統。同學們也能從企業負責人那裡瞭解到汙水處理系統的建造要花費百萬元以上的資金,但為了保護好滇池,這些企業積極承擔企業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同學們被深深感動。

  (3)教學的互動開放性。除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外,網路提供了更好的互動和交流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資源共享,透過網際網路工具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增強了學生和教師的互動。這樣的互動開放可以延伸到實踐教學,研究現實生活中的倫理問題。比如,對於環境保護中的倫理問題,可以讓學生對環境汙染地區的實地進行考察,並用小影片記錄下來,針對研究的問題收集資料,寫成研究報告進行小組討論和彙報。

  2. 多樣的參與式教學設計

  (1)案例式教學應用。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而且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參與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探索思考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同學們用管理倫理學理論分析案例中的具體問題。傳統教材有的案例脫離或遠離學生實際生活,教師可以編寫一些生活和身邊的案例,利用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時效性,可以先把學生分組,採取以小組代表發言和自由發言相結合的方式,最後由教師綜合學生的觀點和自己的見解,或者運用課堂小組報告的形式,來推動課程進行。課程的一般內容由學生自學,重點內容由教師講授。在課堂講授時,採取小組報告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例如,在講解企業社會責任時,可以用案例“網路遊戲,企業的責任在哪裡”讓學生分析網路遊戲有哪些利益相關者,對利益相關者有哪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企業在遊戲產品開發和促銷上怎樣做才算盡到企業社會責任,在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發生衝突時,企業應該怎樣做等。

  (2)組織學生課堂討論。管理倫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國家的重要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事件都可以用倫理學的理論來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引入相關的事件或熱點問題,讓同學們參與討論,深入瞭解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應用。用理論來分析現實生活,用實踐來深化對理論的認識。比如,在講市場營銷中的倫理問題時可以讓同學們就“青島天價蝦事件”進行討論。

  (3)改變教學評價模式。參與式教學法,改變了用一張試卷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重視對學生進行多元綜合性評價。從之前的死記硬背,為考而學到要求學生運用管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原則,對真實的倫理問題、道德困境加以分析,教師要注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學評價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激勵學生的態度和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參與式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1. 參與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參與式教學花費的時間較多,圍繞某個主題所做的活動,會花費許多時間,特別是要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參與式教學還需要組織者花費大量精力準備有關材料。由於活動討論的高度靈活性,有些同學的觀點、結果可能得到中肯的評價,但由於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對每個問題的討論會有種種不同的結論,不利於形成知識的連貫性。

  2. 參與式教學在企業倫理學教學中改進建議

  (1)提高教師自身修養和業務水平。教師要熟練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好參與式教學法。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參與式教學法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還要不斷髮展和完善在管理倫理教學中的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準備各種材料,要求教師課前認真思考和精心策劃。教師對自己業務水平要不斷精進,並且與時俱進地掌握現代教育技能,不斷地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具有較好的邏輯分析能力,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

  (2)公平和全面的學生參與。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設計好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同時,透過課前課後或線上線下和學生交流,瞭解和熟悉學生的基本情況。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信任的關係,有利於學生在教學中積極主動參與,認真配合教學。參與性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優秀的同學踴躍參與,對理論不熟悉的同學不願意參與的現象。在任務分工時應該讓理論較弱的同學負責理論,教師要多鼓勵並多創造機會,有意識地對這些同學進行培養和訓練,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公平地參與課堂,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鑑於管理倫理學課程本身的特點與難點,在管理倫理學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運用管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高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為了激發大學生對管理倫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結合參與式教學的理論和在管理倫理學教學中的經驗,本文提出一些關於參與式教學在管理倫理學中如何應用的思路,為日後更好地運用參與式教學理念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羅瑞珍.參與式教學法在《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中的應用心得[J].經濟師,2010(02).

  [2]謝智娟.參與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8(21).

  [3]李海英,李建軍.“參與式教學”的實踐與問題透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4(28).

  [4]司彥武.“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有效性探索[J].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3(04).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6

  一、“高年級研討課”的源起

  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高年級研討課”引入了當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倡“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思維空間),讓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上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構建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這也是對以“講授”為主的教學傳統觀念的挑戰。比如PBL、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綜合訓練等不同方式的研究性的教學方法,這與傳統的主要教授的方法有所不同,需要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綜合性的改革,充分發揮專業課程主持人的引領作用、主講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技能的研究和應用,激發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方法。高年級研討課多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問題用於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興趣。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它藉助“問題”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發現和利用適合的學習資源的能力,強調團隊協作。全方位提高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與能力,教學中以學生自學為主、自我完善為主,教師則退居後臺,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引導作用,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在案例分析“讀、寫、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在情景模擬中,重視學生對護理知識、情感的體驗。可以說,“高年級研討課”是我校育人模式課程改革中的又一大步跨越,為下一步黃河科技學院護理專業申碩,引入ISPN專案以及涉外護理實驗區的建設,提供了課程改革的經驗與思路。

  二、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改革方案

  護理倫理學教學選擇本科第三學年進行或專科二年級進行。作為護理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的專業基礎課,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高素質職業道德的修養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與及時。

  1.傳統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的授課以班級為單位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預習-聽課-複習-考試”,課堂講授(多媒體)、自學(作業)的傳統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對學生護理倫理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有益。其主要用於課程理論部分,但同時也存在灌輸式,枯燥死板,不利於培養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特別是缺乏處理護理實踐中倫理問題的能力(此處正是研討課PBL教學方法需解決的問題)。

  2.PBL教學方法。PBL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自學-圍繞案例提出問題-查詢資料一討論研究-總結反思”;案例分析、圖書館、網路查詢資料、小組中心發言的教學方法。

  PBL是一種激發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問題用於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課程內容。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它藉助“問題”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及發現和利用適合的學習資源的能力。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為主,教師則退居後臺,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引導作用。PBL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在案例分析“讀、寫、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強調團隊協作。但同時PBL教學方法會影響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在同樣學時內知識容量減少,同時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也要求較高,需要較好的電教設施、圖書館等硬體條件。

  三、高年級研討課對護理倫理學教學的影響

  1.學生從“讓我學”到“我要學”過程的轉變。“高年級研討課”轉變了同學們被動學習的觀念,從應付考試到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學習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使同學們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的護理人才不再是光會打針發藥就行了,原來護理專業更需要高素質的專業實用性人才,需要有廣博的社會人文知識和專業能力。這種應負的社會責任激起同學們對護理專業知識的研究興趣,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高年級研討課”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促進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無定法,教師即是研究者,高年級研討課本身就是一項護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是一項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驗。“高年級研討課”的教學方式應當是立體多元的,以學生“研究”和“討論”為主。教師著重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自主學習。需要查詢大量有關的資料,既要注意課程內容的系統完整性,又要找出研討的主題,高年級研討課往往沒有現成的教材,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設計課堂教學主題,提出問題。

  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論文 篇7

  《護理倫理學》是護理專業自考的全國統考科目,全國統考難度大,知識點繁多,整本教材都是考試的範圍,過關難,考試範圍既廣又全,而生源基礎差,學習主動性明顯不夠。如何讓我校一年級550名學生護理倫理學的考試過關率達到學校要求的85%?現談談護理倫理學教學經驗。

  一、大綱、重難點和考核要求

  1.《護理倫理學》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護理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對不同護理服務方式和不同病人護理的道德要求,同時輔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學習,加深對某個領域的深入理解。

  2.《護理倫理學》的重點、難點章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護理關係、第三章——護理道德範疇與護理道德規範、第四章——護患雙方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第六章護理倫理學基本原則、第八、九章——護理倫理實踐各論、第十一章——護理道德之實現——教育、修養與評價。次重點、難點章為第五章——護患溝通倫理、第七章——護理倫理實踐總論和第十章——生物醫學新進展和倫理問題。

  3.這門課程大綱有四個能力層次。(1)識記:要求考生能夠對大綱中的知識點,如定義、公理等有清晰準確的認識,並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領會:要求考生能夠對大綱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與相關知識點的聯絡與區別,並能夠做出正確的表達和解釋。(3)簡單應用:要求考生能夠運用本大綱中各部分的少數幾個知識點解決簡單的問題。(4)綜合運用:要求考生對大綱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礎上,會運用多個知識點分析、解決稍複雜的問題。即識記——能夠指出是什麼;領會——要回答為什麼;運用——要求回答幹什麼和怎麼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內容,每一章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1)學習目的和要求;(2)課程內容;(3)考核知識點;(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個層次:識記、領會、簡單應用。每一章的教學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的要求識記、領會和簡單應用,該記該背的點必須完成。採用抽查提問方式落實知識點。每一課結束,針對本章的習題練習必須做,獨立完成。從第一課開始到第十一課結束堅持做練習題。

  二、歷年真題分析及應對方法

  教師仔細學習護理倫理學歷年真題,歷年真題涉及的題型及所佔分值:單項選擇題20題20分;多項選擇題5題10分;填空題有20個空20分;名詞解釋有5個15分;簡答題4題20分,論述題1題15分。

  1.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採用多做練習題的方法,多練自然會做,每一章上完後,就完成本章選擇題。填空題考點分佈散,沒有規律,但又有規律,填空題佔20分,有20個空,一空一分,一個空填補出來,這樣一分一分的丟分,一般以往考過的不考,重複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題的點勾在課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實下來,給學生熟知,關起書來做試卷上的填空題,不會做的記下來,第二天再記,記住後再做試卷上的填空題,按此來做的學生每章填空題就是以後要戰勝遺忘了。

  2.名詞解釋。名詞解釋有67個。有的章節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點挑出難記的、基本的、在真題中出現的讓學生記下來。

  3.簡答題和論述題。簡答題有五題,佔25分,論述題一題佔15分,兩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題是最難的難題,要求重點背,全部背會,採用班級分成12個或13個小組方式,每組由6個成員組成,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老師抽查小組長或各小組成員。第一章有3題,要記的內容多,重點章節;第二章5題,容易些;第三章3題,第四章3題,第五章有4題,考核的點多;第六章有5題,必考的章節內容;第十章有1題,第十一章有4題,重點章節。容易混淆的題列出來,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礎護理的特點、專科護理的特點、整體護理的特點這三題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較的方法記憶。又如:老年病人的護理道德要求、腫瘤病人的護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護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這三道題放在一起記憶,效果比較好。不容易忘記,記得牢。少數同學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當作假期作業,新課按教學進度進行。

  4.論述題有1題,佔15分。最近幾次的全國自學考試最後的論述題換成了案例分析題,案例分析題屬於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應用課本上的護理倫理學幾個不是一個知識原理分析回答幾個問題。靈活性最大,每個案例重複率是零,難度最大。從2008年開始,歷年真題論述題出現過9次,案例分析題出現7次。案例分析題要考的機率比較大,我們的大部分學生運用能力相對弱,能靈活對案例進行分析這樣的學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麼就要求學生把書上的9個案例弄明白,我們學校學生的情況就如此,98%學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題放棄,2015年10月的全國考躲過一劫。我們把考試的重點放在論述題上。

  此外,教學一輪結束,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複習模擬考試,模擬考試時間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國統考這個期間,大量做考試的真題,讓不同考生自己查詢知識的漏洞,及時補上,自己根據漏洞選做不同的題型,為過關做好充足準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