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的內容

淺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的內容

  論文關鍵詞:小學生 交往禮儀 養成教育 內容設計

  論文摘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小學生交往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良好禮節、習慣等行為方式。它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化、時代化、序列化的內容體系。依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能力,可以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內容設計為“三級九檔”。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對整個社會的淨化與美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小學生交往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良好禮節、習慣等行為方式。禮儀是交往的產物,由交往產生,隨著交往的發展而進步。所謂交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它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雙向或多向行為。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中,進行交際的雙方或多方透過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達到’溝通訊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發展友誼、互利合作的目的。“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開端,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交往既是作為人類的成員所必需的,也是人們生活順利的重要標誌。可以說,離開了交往,人們的生活寸步難行。人類生活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怎樣開展交往?“禮儀”為人們的交往運載了文化認同、觀念認同,以及一整套相應的`語言、行為模式與規範。交往禮儀,即在交往中要實踐和遵循的模式與規範。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養成”始於“養”,終於“成”。“養”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人類形成之初,原始人為了生存,除了採集野生植物,還要進行狩獵。後來,人們逐步地認識了野生植物的生長規律和野生動物的習性,於是就開始種殖植物馴養動物,並取得了成功,由此開創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這一“養”的過程,就是“馴、育、培”的過程。人的養成不同於動植物馴化之處在於它具有社會性特徵,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社會化關鍵在少年時期,因而禮儀養成的最佳時間是個體社會化初始時期,所以我們強調交往禮儀養成從小學生抓起。“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就是要在個體社會化初始階段——小學階段透過一系列教育干預使禮儀成為小學生交往中的實際行動,讓交往禮儀內化為小學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苟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儒效)。可見,聞見和知雖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學問的目的,養成是禮儀教育的目的。黑格爾認為,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德的。那麼同樣可以說,一個人做了一次或兩次合乎禮儀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禮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禮的。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要透過長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在交往實際中把合乎禮儀的言行固化。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應以“養”為手段,以“成”為目的。

  二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作為小學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時代的需要,是文明禮貌的具體表現,也是促進、加強和改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須強調的是,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不同於其它形式的禮儀教育,它的物件是孩子。對孩子提要求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提出的要求要明確而不含糊,具體而不抽象。”因此,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學化、時代化、序列化的內容體系,使孩子們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得到潛移默化交往禮儀行為養成,開心快樂地學會交往,學會與人友好相處。依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內容設計為“三級九檔”,即將交往禮儀養成要求全面落實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階段的序列中,每個階段又根據學生層次分為“一、二、三”檔,一檔是該階段每個學生都必須做到的交往禮儀基本要求,可以稱為“普遍檔”,二檔是在做好一檔的基礎上,對大部分有能力達到的學生提出的交往禮儀要求,可稱為“提高檔”,三檔是在能做好一檔、二檔的學生中小部分表現突出的學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稱為“優秀檔”。具體內容如下:"

  (一)低年級階段(一、二年級)

  二檔:6.課堂提問要先舉手,答問要立正。7.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或敲門,聽到“請進”或看到示意方可進人,並主動與辦公室內的老師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擁擠,樓內行走,慢步輕聲靠右行。9.對待同學不起、不叫綽號。10.家長離(歸)家時,主動打招呼,遞接物品有禮貌。

  (二)中年級階段(三、四年級)

  二檔:6.在集體活動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謙讓。7.用餐時不高聲交談,咀嚼不要太響。8.打電話時保持聲音柔和清楚,放話機時應講“打擾了”或“再見”之類的交際用語。 9.做客時不隨便翻動主人的東西。10待客時要主動請坐,雙手端茶敬客人。

  (三)高年級階段(五、六年級)

  二檔:6.與人交談時眼睛凝視對方,認真聆聽對方談話。7.觀看演出時,不亂喊、不起鬨。8.尊重別人的飲食習慣。9.尊重同學、客人的民族習慣。10.要善於網上與人文明交流,不瀏覽、不傳送不良資訊。

  三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提出:“個人如果丟失了文明禮貌,就難以在人群中生存;集體丟失了文明禮貌,就會在競爭中敗北;社會如果丟失了文明禮貌,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無窮災難。弘揚中華禮儀的優良傳統,提高青少年的禮儀水平,培養彬彬有禮的21世紀中國公民,光大禮儀之邦的美好形象,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禮儀是一個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也是治國教民的經典,還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良好的禮儀對整個社會的淨化與美化起著積極的作用。隨著對外開放,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公民穿衣打扮、舉手投足雖然是個人的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不拘小節,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將會有損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造成的損害將是無形和難以估量的。交往禮儀的養成必須從小抓起。因此,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是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國民素質提高的教育,是為中國走向世界打下堅實基礎的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