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國家的風俗禮儀有哪些
緬甸國家的風俗禮儀有哪些
緬甸聯邦簡稱“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北部和東北啊與我國雲南為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緬甸全國面積67.6581萬平方公里。人口3785萬(1987年)。其中緬族人約佔65%,其次為克倫族、撣族等少數民族。緬甸全國劃分為7個省、7個郡和314個鎮區。首都仰光。貨幣為“緬元”。國語是緬語,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
“緬甸”一名,來源於佔大多數人口的緬甸族的族名。緬甸人自已認為他們的名稱來源於“緬”加上表示尊敬的“字尾瑪”組成。這裡有“敏捷”、“強壯”的意思,而其語源可能與婆羅門或梵文有關。
另外,緬甸人還通稱自己的國家為“巴瑪”。1974年1月,透過憲法規緬甸是勞動人民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共和國;198年9月23日,改國名為“緬甸聯邦”。
一、社交習俗
緬甸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佛教之國緬甸人,崇拜烏鴉奉為神;榕樹極為受寵愛,喻為佛塔民族魂;
宗教習俗“右為上”,“左賤”“女卑”根很深;“過午不食”為教規,恪守教義方為純;
國民待人講友善,禮貌盛情心忠懇。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莊嚴、崇高、聖潔、不可侵犯的象徵。乘船坐車,人們見到和尚要起立讓座;宴會、集會等場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國王,謁見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師有事見緬王時,緬王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
緬甸的“潑水節”是人民傳統的新年佳節,於每年公曆4月13日前後,一般要慶祝4天。在“潑水節”期間,佛教徒清晨要先趕赴附近的寺院,參加浴佛儀式,念育吉祥經。向菩薩灑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戶戶在門前缸桶裡盛裝貯滿清水,潑灑來客和過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願。人們都以被潑得多而興奮。因為他們把新年之水視作倖福與吉祥的象徵,認為可以驅暑祛熱、消災納福、洗刷愁苦、帶來好運。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是與有的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緬甸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有個“男右女左”的習俗。據說這表示“右為大,左為小”、“右為貴,左為賤”的意思。信奉佛教的緬甸人,自古以來就十分崇拜榕樹。在他們心目中,榕樹是非常神聖的,榕樹就是佛塔,他們在崇拜烏鴉之俗。並視其為“神鳥”,對其倍中愛護。在街頭,烏鴉昂首闊步,車輛、行人從不觸犯她,都自覺地為之讓路。他們一般便後都不願意使用手紙,他們的習慣是用水罐裝水,用左手來沖洗。
緬甸中部勃叨族婦女的審美觀很奇特。她們都以頸長為美的標誌。為了讓脖子變長,他們從小便在頸部套上一圈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銅環高達30釐米以上便被視為美貌。在她們的手臂和腳、腿上也都愛戴這種飾物。緬甸的緬族人以紋身為美。男子紋身較為普遍,一般從十幾歲就在背、腹、腿外紋以花草鳥獸;有些女子也喜歡在身上刺花作裝飾。緬甸人偏愛東亞蘭花,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吉祥的象徵,並喻其為國花。他們喜愛孔雀。人們視其為美好和幸福的象徵。他們在生活上,習慣使用紅、黃和鮮豔的色彩。常以其裝飾自己或美化環境。
緬甸人名字的傳統性特點是有名無姓,並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稱謂詞,以標明其性別、年齡、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謙為“弟弟”或向對方慰稱“弟弟”。對長官或受尊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即敬稱對方為“叔叔”、叫“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稱對方為“兄”。
在緬甸,不論男女平時很少穿鞋襪,不是光腳,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涼鞋,政府官員只是在接待外賓時才穿鞋襪緬甸人以米飯為主食,吃飯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來抓。有愛好洗澡的習慣,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二、禮節禮儀
緬甸是個多禮節禮儀的國家。緬甸佛教徒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慣施合十禮。施合十禮時,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夾在左腋下,然後雙手合十施禮(施合十禮時,要雙腳站定,兩手合掌後舉至胸前傾斜)。並說“給您請安了!”緬甸人見到不太熟悉和不經常見面的老人、領導、學者時,如他們正坐在地板上,則要施跪拜禮。若見到上述人員是比較熟悉的人,則施坐拜禮。他們凡來到僧、父母、師長面前時,都要施大禮,即“五體投地禮”。他們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一般施鞠躬禮(淺鞠身俯首約20至30度)。
三、商務禮儀
商務活動必須注意,在緬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視女性。認為左手是不潔的。男女不可牽著手走路。遊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舉動,會被視為“罪惡滔天”。跨坐石佛像上拍照,會惹出麻煩,甚至有可能被課刑。一般人決不會坐在高過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須“人境隨俗”。為了接待和尚,緬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約會也只好改期。
四、信仰忌諱
緬甸人大多數信奉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教規;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特別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骯髒,右手才是潔淨的。因此,用左手遞送物品是不禮貌的。緬甸和尚忌諱有人送給他現金。因為佛教的戒律包含著此項內容。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髒的齷齪的物品。所以,凡神聖的地方都不能穿鞋進入,否則就會玷汙聖地,受到報應。他們忌諱星期日剪指甲,認為這天剪會失盜;忌星期一剪,認為在這天剪會經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認為在這些天剪不吉利,會招來禍端;所以緬甸人只能在星期二、星期六兩天內剪指甲了。
緬甸人認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須做兩次才能成功。所以,一般人都避開在星期二做事,緬甸人有個風俗,每逢星期五這一天,忌諱乘船渡河。緬甸人送給別人東西時,必須在星期一至星期六進行,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紗籠等。避諱母雞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財。避諱旅途遇蛇,若遇蛇,則應返回並推遲行期。忌在“安居期”(從緬歷4月15日至7月15日)結婚、宴請、遷居、娛樂,僧人亦不得外出。嚴忌不脫鞋就進入佛塔或寺廟。忌睡高床。在吃飯時,須按照男右女左的習俗入座。 緬甸撣族人忌諱客人上樓不脫鞋,或是未經主人允許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諱客人拒絕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則會認為你是野蠻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筍、蘑菇、生菜、甜飯糰待客,認為食用這些會生病。緬甸克欽族的男人,一般不願在樓下走動,尤其是樓上有女人時,因為他們認為男子是絕不能低過女子的。他們認為,頭是不可以觸控的,即使頭巾也不能隨便玩弄。如果有人撫摸他的頭或玩弄他人頭巾,便認為是對他莫大的侮辱。
緬甸人不喜歡吃豬肉、動物內臟、還有些人不吃四條腿的動物肉。緬甸克欽族人不多食豬尾巴,認為食會呆痴;不多食烏鴉肉,認為多食會膽小;小孩子忌食雞蛋,認為吃雞蛋會手、腳長不大。
五、飲食習慣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薑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哩。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菸鬥。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檯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 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哩粉等。
⑤製法 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衝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 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