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旅遊宣傳口號
安溪縣旅遊宣傳口號
中國茶都安溪,海峽西岸閩南勝地,優美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的茶文化,構成了異彩紛呈的旅遊畫卷,被譽為福建新興旅遊縣、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和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海西旅遊目的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溪縣旅遊宣傳口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溪縣旅遊主題口號:
1、茶中山水,畫裡安溪。
2、安溪,茶香裡的山水城市。
3、問茶山水,養心安溪。
4、馨香之旅,福地安溪
5、跟我出發,安溪品茶。
6、山水福地,茶韻(茶香)安溪。
現擁有國家級旅遊區4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和鄉村旅遊星級經營單位3個,其他景區點20多個,形成茶文化旅遊、宗教朝聖旅遊、人文古蹟旅遊、休閒健身旅遊、生態養生旅遊等五大體系。茶文化旅遊專線名列全國三大茶文化黃金旅遊線之一。天湖休閒旅遊、溫泉世界、海峽茶博園、紫雲山旅遊區、清水巖影視產業園等重大專案開發,高星級酒店、旅遊驛站配套建設,特色街區、經典小鎮、風情村落、茶葉莊園構築,合力打造的假日安溪·品質休閒品牌將成為海西旅遊一張亮麗名片。
安溪旅遊攻略
清水巖
清水巖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 A 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勝地。清水巖是中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巖寺,存有文物古蹟中,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2009年12月份,清水巖獲批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2010年,“清水祖師信仰”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清水巖成為中國書法家創作培訓基地 。自古就有一句俗諺,到安溪必到清水巖,到清水巖必有所得。
安溪文廟
安溪縣文廟,位於安溪縣城南,始建於宋鹹平四年(1001年),屢毀屢修,格局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安溪人李光地任清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相當於宰相),他召集中國名師巧匠,參照山東曲阜孔廟、北京故宮、山西武廟等建築精華,進行重建。因此,安溪文廟素有“八閩第一”“ 安溪文廟冠八閩”、“秀甲東南”之譽,中國排名第五位。
安溪文廟是中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文廟,為江南現存同類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築藝術群,它工程宏大,藝術精湛,雄偉壯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方性特徵,其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相當高。其建築法式曾傳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證。
安溪文廟主體建築貫穿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呈左右對稱。自外至內有泮宮、騰蛟起鳳石坊、泮池、照牆、欞星門、戟門、廡廊、大成殿、崇聖殿、教諭衙等,南北長164米,東西寬36.5米,加上東邊的明倫堂,建築面積達598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合理,層次分明,規模宏大,藝術精湛。1985年10月,被列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安溪文廟被確定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山風景旅遊區
安溪鳳山森林公園位於安溪城關,以鳳山公園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經營總面積180公頃(2700畝)。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安溪 ,該公園以自然、人文景觀為根本,強化茶文化、宗教文化主題,集茶文化旅遊、尋根旅遊、朝聖旅遊、健身旅遊、觀光旅遊、生態旅遊6大功能為一體,公園規劃由“一園兩區”構成,即茶葉大觀園、宗教朝聖區、健身遊覽區,共有景點71處,其中現有45處,規劃建設26處。
閬苑巖
閬苑巖是安溪有名古剎,為“安溪八景”之一。始建於唐末,歷史上以產白茶聞名,巖宇大門上有一副茶聯:“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記載當時盛產白茶的歷史。
安溪土特產有哪些
湖頭米粉
湖頭最有名的小吃當屬湖頭米粉了, 湖頭米粉採用的是優質大米,並取【閬溪】甘泉作為原材料,經手工製作,然後天然曬乾而成。湖頭米粉主要有禮盒包裝和袋裝為主,是閩南人常年送禮的佳選,同 時也是人們家常必備沒事。每逢婚宴或其他禮節,湖頭米粉也是必備佳餚,之所以這麼受大眾喜愛,不僅是因為它好吃不膩,同時使用小孩到老人各層年齡段食用。
湖頭米粉系以優質大米為原料,以湖頭鎮福壽、湯頭兩村所產最為出名。湖頭米粉乃選取當地所產純白的優質大米,來自閬山富含多種天 然礦物質的甘洌泉水,經浸水、磨漿、蒸炊、壓制排粉、曬乾等數道獨到的農家精細手作功夫精製而成。其品質上乘,晶瑩半透明,熟粉細膩柔韌、不粘糊、清香可 口,炒、煮口感具佳;成品白如絲、細如線、韌如簧。其加工歷史悠久,暢銷閩南及東南亞、港、澳、臺等地區,是饋贈親友、居家、野炊、餐飲行業常年必備之佳 品。主要產品:100克、250克軟包裝(調味)、1000克、2000克禮盒裝系列產品。如配以香菇、海蠣幹、瘦肉絲等烹煮,便成為風味獨特的“安溪炒米粉”和“安溪米粉湯”。
現米粉以安溪縣湖頭為佳。湖頭米粉作坊星羅棋佈,僅福壽、湯頭兩村有80!%農戶以製作米粉為生。湖頭米粉的製作與眾不同。首先是水,採用閬溪甘泉;其次,挑選優質白米;再次是國為猶以用福壽村的井水製作的“福壽米粉”為正宗。其白如晶冰,滑如青絲,韌如膠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爛;可煮可炒,可燉可餾,油多不膩,油少不澀。
湖頭米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現轄行政區域。
湖頭雞卷:康熙賜名的“皇廷名菜”
雞卷是安溪湖頭的一道地方名小吃,以上等的農家豬肉,配以地瓜粉、海產、蔥頭及食品配料,再用豬內臟“網紗油”作皮捲成,具有香酥味美的特點,沾上醋和香菜吃起來味道更鮮美。傳說此菜名系康熙皇帝所賜,是“皇廷名菜”。
湖頭鹹筍包:外甜內鹹 鮮美香嫩
湖頭鹹筍包已有300多年曆史了,是李光地從宮廷帶回來的。”李新志說,清康熙年間,大學士李光地為了感激家鄉父老,在回家探親之際帶回一名宮廷御廚,將鹹筍包這種小吃的做法傳授給湖頭鄉親。
當地還有另一種傳說,湖頭鹹筍包與明末崇禎皇帝四太子有關。當時,四太子為了躲避清兵的追殺,逃亡到湖頭,帶來了鹹筍包等宮廷小吃。至今當地還有一個四太子墓,“當然這已無從考證,但給鹹筍包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鹹筍包是湖頭特有的名品。鹹筍包內餡鹹香,外皮細韌。皮的製法為先將糯米磨 成漿,放進細布袋中壓去水份。另選野生肥嫩的野菜——紫菊,煮熟撈出壓幹,放在石臼裡春得勺化無渣,再和糯米泥、紅糖搓捏均勻,用手捏成團後壓扁,包上筍 和肉泥等,底部墊上一小塊粽葉,放在蒸籠裡蒸熟。在表面抹上少許蔥油,即可食用。鹹筍包香氣撲鼻,鹹香軟韌,冷熱可食,誠為佳品。
湖頭芋包:香潤可口 傳承300年
芋包是湖頭特有小吃。芋包由皮和餡兩部分組成。皮的主要原料是白米和白芋頭;餡的主要原料是豬肉、蔥頭、炒花生等,有的還加上甜地瓜粉。備料時,先將白米 洗淨浸透,磨成漿,白芋頭去皮磨成糊,一般米、芋的比例為1∶1,再將兩項混合攪拌均勻,加入硼砂、茴香粉和鹽等調味品,調好待用。同時,做好餡的烹飪, 把豬肉切片和蔥頭放在鍋裡炒一炒,起鍋盛在碗裡待用;生花生仁經炒熟去膜搗碎待用。製作時,備好蒸籠,用勺子將米芋漿舀進蒸蘢作底,一個芋包一小勺,然後 放上餡,再用米芋漿把餡蓋住,把蒸籠放在鼎上,文火蒸熟,便成了中心凸起、香潤可口、風味獨特的芋包了。
湖頭蔥頭粿:鹹淡相宜 爽彈可口
提起安溪湖頭名小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米粉、鹹筍包、雞卷。不過,湖頭還有一種傳統小吃——蔥頭粿,在別處很難品嚐到,是每個土生土長的湖頭人記憶中最深刻的味道之一。它選用優質白米為原料,經浸透、磨漿後細火慢蒸而成,口感香嫩滑爽。
蔥頭粿的製作方法。首先,要選用優質的大米,這點很重要,將關係到成品的口感。將米洗淨後浸泡一段時間,隨即撈出瀝乾,人工碾碎,碾得越細越好。接著,為 了讓蔥頭粿的口感更Q彈,要加入適量草鹼,再以1∶4的比例加水,用力攪拌,使之變成米漿,其間可視情況添水,調整米漿的軟度。米漿攪勻後,放入鍋中開中 火攪拌,過於濃稠時加入開水,煮沸騰即可。這個過程中,要不停地攪拌,不然米漿就會粘底燒焦。
米漿燒開後將其倒出,放涼後就會凝結成彈爽可口的米粿,食用時可將蒸熟的米粿切成長10釐米、厚1.5釐米的粿片,然後塗上一層花生油與蔥頭細末炸成的蔥頭油。
做好的蔥頭粿看起來晶瑩剔透,聞起來香噴噴,讓人胃口大開。記者咬了一口蔥頭粿,感覺香嫩滑膩,蔥頭油的香味點綴了淡淡的米粿,米粿的淡味又減緩了蔥頭油的濃烈,二者互相交融,鹹淡適宜,口味很是宜人,吃完後還能感受到香氣在口中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