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制度講解與口號

小班制度講解與口號

  篇一:佐藤學

  佐藤學,日本教育學會會長、教授。1951年生,教育學博士。

  作為"付諸行動的研究者”,他遍訪日本全國各地學校,深入課堂,與教師一同研究教學,倡導建立“學習共同體”。三十年如一日,每週至少兩天深入學校,紮根中小學實地觀察,是日本學校教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個人著作

  《美國課程改造史研究--單元學習的創造》(1990)

  《學習,其死亡與再生》(1995)

  《教育方法學》(1996)

  《課程評論--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

  《教師這一難題--走向反思性實踐》(1997)

  《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1999)

  《教育方法》(1999)

  《教育時評(1997-1999)》(1999)

  《教育改革設計》(1999)

  《改變教學,學校改變》(2000)

  《“學習”再考》(2001)

  其中,《課程評論--走向公共性的重建》與《教師這一難題--走向反思性實踐》的主要內容已結整合中譯本《課程與教師》(鍾啟泉譯2003),《改變教學,學校改變》的中譯本《靜悄悄的革命》《李季湄,長春出版社,2003》出版。

  《課程與教師》是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積二十多年來“課程”與“教師”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從質性研究與闡釋學的視角,詮釋了日本學校教育的發展問題與課題;提供了重建“課程”概念、重建“教師”概念的思路。同時,也提示了作為“學習共同體”的未來學校發展的構圖。佐藤學的《課程與教師》主張:將“傳遞中心課程”轉變為“對話中心課程”;將教師的角色由“技術熟練者”轉變為“反思性實踐者”;將學校由“教育工廠”轉變為“學習共同體”。 課程的重新釋義

  “課程重新界定為‘學習經驗之履歷’的課題。提到“課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課程表,認為所謂課程就是國家規定的學科計劃。對課程的這種理解源於宗教革命後的16世紀,反抗國王與教會權力控制的大學,把強制推行規定的教育內容的學程諷刺性地稱之為“課程”,從此,課程沿襲了“學科課程與組織”這一含義。既然課程不是國家規定的學科計劃,那麼如何來理解它的新定義呢?首先,課程是“學習經驗之履歷”,履歷即指從前到現在的生活經歷,所以必定不是單面的,而是兒童經驗之總體,包括政治的價值、倫理的價值、藝術的價值、產業的價值。其次,課程既然是一個旅程,那麼它必

  然是一個凝聚師生創造性智慧的動態生成過程,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教育想象力。

  曾經聽教師抱怨新教材過於單薄,只得在假日給學生補課時再用舊教材教一遍。過了不久,和一位資深教師又談起這個問題,她認為精煉的新教材提供給了她一種框架和思路,基於這種支撐,她收集各種資源來發展、豐富自己的課程,然而,她帶進課堂的是一種類似於教學設計的東西,而不是劇本化的教案。因為只有在這種開放的狀態中,教師才會也才能在課堂中敏感地感受到他的學生與自己創造性火花的撞擊產生共振,真正鍛鍊和成就了這段共同的旅程。這樣,教師不再成為課程開發、課堂教學的匿名者,恢復了第一人稱“我”參與到教育教學中,而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也恢復到人與人最自然的我與你的夥伴情誼關係中。

  基於存在論的教師工作特性――迴歸性、不確定性、無邊界性

  “然而,教師是如何經營‘教師角色’的呢?我設定了反映教師工作之特徵的三個概念――‘迴歸性’‘不確定性’‘無邊界性’來考察作為‘中間人’的教師所體驗的經驗世界。一談起教師工作這一話題時,“教師應當如何”和“如何才能成為教師”的規範性逼近往往就成了中心議題,人們很少會關注這樣的問題即“為什麼我是一個教師”“作為一個教師,我是怎麼生活著的”,即教師感到存在論在逼近。然而,今天越來越多的教師感受到了存在論危機,在學生、學校和社會的推搡和責備中無所適從。深加分析,這種存在論危機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這就涉及到佐藤學教授提出的教師角色的三個存在論特性,即迴歸性、不確定性和無邊界性。所謂迴歸性,沃勒說,“教師這一工作就是勢必復歸投擲者手中的飛鏢”,飛鏢的比喻暗示我們無論教師如何高喊“學生不好、社會不好、家庭不好”之類的批判,這種批判就會像飛鏢那樣迴歸,最後還是如數返還。所謂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面對的不同的、活躍的學生個體以及學生個體所交織形成的複雜的網路所構成的。不同立場的評論在某種立場看來是完滿的實踐,在另一種立場看來卻往往是全盤否定的,這也使教師們陷入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恐慌之中。正是教師工作的迴歸性和不確定性引出了第三個特性,即無邊界性,教師工作不同於醫生和律師工作,當醫生送走笑吟吟的痊癒病人後感到的是一種完結的輕鬆感,律師在法官宣佈結案時可能在幻想一個美妙的假期。而這種句點式的“心靈假期”卻很少帶給我們的教師,教師工作真是千頭萬緒的,大凡牽涉學生生活的一切問題都作為教師的責任擔當起來,從打遊戲機到家庭問題,這種無邊界性是招致教師事務繁忙、身心疲憊的主要原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迴歸性、不確定性和無邊界性在帶來存在論危機的同時,也潛藏著重建新的教師形象的契機。比如,迴歸性促使了教師透過外界來反思和省察自己的實踐。不確定性恰好就提供了教師進行創造性、探究性勞動的無限可能,而教師職業的魅力也就在於這種創造性的勞動。教育一個學生是基於他的整個人生而言的,我們不僅要教他們讀、寫、算,而且要教他們學會“關愛、關心、關聯”,

  而無邊界性則保證了教師實踐領域的綜合性和統整性。

  《課程與教師》一書集佐藤學教授文章之精華,是鍾啟泉教授從佐藤學教授已出版的主要著作中精選出來。貫穿本書始終的是三個主題:重建課程概念,將“傳遞中心課程”轉變為“對話中心課程”;重建教師概念,將教師的角色由“技術熟練者”轉變為“反思性實踐者”;重建學校概念,將學校由“教育工廠”轉變為“學習共同體”。這三個主題是內在統一的:“對話中心課程”意味著課程是一個教學事件,它需要在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不斷被創生出來,在這裡,學生的“自我履歷”和教師的“經驗學問”成為課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教師在教

  學中對課程的創生意味著教學在本質上不是一個技術化、程式性的訓練過程,而是一個依賴教師的“實踐智慧”的引導過程,教師作為“反思性實踐者”的角色由此確立,教師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在課程中獲得解放,而不是使學生在“公共框架”中就範;當課程的本質成為“對話”的時候,學校也就成為校長、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群代表等在平等對話中結成的“學習共同體”,權威與服從的

  傳統線性關係在學校中被徹底解構。

  課堂改革:學校改革的中心

  ——與日本位藤學教授的對話

  鍾啟泉

  一、世界課堂的變化

  鍾啟泉:您的《課程與教師》中譯本(鍾啟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切中了東亞國家包括中國教育的時弊,因此,在中國大陸教育界受到廣泛關注,乃是理所當然的。您在該書《中譯本序》中說,“改革與實驗的時代也是混亂與迷惘的時代”,並且指出,“改革的中心在於課堂”,“學校改革倘若不以課堂改革為中心,就不可能有豐碩的成果”。今天,請圍繞這個話題進一步談

  談您的看法。

  佐藤學:世界各國的課堂正在發生靜悄悄的變化。如今,在許多國家,中小學的課堂用粉筆和教科書進行教學,教師在黑板和講臺面前,面對排列整齊的課桌椅展開單向傳遞的課堂情景,正在進入博物館的資料室。在新的課堂裡,二十多個學生圍坐在幾堆課桌前,展開合作學習。教學不再是劃一的同步教學了,而是以主題為中心,組織探究性的單元學習。在課堂裡,運用大量的資料,教科書不過是資料的一種而已。在教學中,儘管也有教師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解的場面,

  但更多的是,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探究式學習”的居多。

  鍾啟泉:您說,根據1995年世界41個國家的數學和理科課堂的比較研究,初中2年級課堂已經有近半數是新的課堂情景了。但相比之下,日本同年級的課堂八成還是劃一的同步教學。其實這種情況,在中國大陸更加嚴重。可以說,劃一的同步教學在中國依然佔支配地位。而且,儘管近年來,比如在上海,開始倡導小班制,但班級規模過大的格局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觀。特別是西部地區,有

  的班級甚至多達120名的學生。

  佐藤學:這是東亞國家學校的共同特徵。班級人數在40人以上的國家已經只限於地球的一角,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這些東亞國家。其共同點是,百科全書式知識的單向、劃一的傳遞;組織以死記硬背為中心的學習、以競爭為動機的個人主義學習。在日本,課堂的改革在緩慢地、確鑿地展開改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教師的活動由“傳遞”轉變為“支援”,以兒

  童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與課程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從課堂環境看,小學課堂裡的講臺已經隱退,課桌椅的排列也多種多樣。一句話,已經從單向傳遞的教學轉換

  為,以兒童自身設定的課題為中心展開自主地、能動地學習的教學。

  鍾啟泉:不過,由於課堂教學的過分性急的轉換,似乎也出現了種種的

  混亂。您曾經抨擊過“活動主義”、“體驗主義”的傾向。??

  佐藤學:這是事實。例如,把兒童的“自主性”與“主體性”絕對化,儘管有活潑的活動,卻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偏重於形成活動的態度,而無視了學習經驗的意義。這就是“活動主義”、“體驗主義”的傾向。或者,在“教師中心”轉型為“兒童中心”的口號下,教師指導兒童的關係事實上淡化了,成為放任自流的活動。再者,所謂課堂教學的轉換,被庸俗化了,一味地追求如何愉快地開展活動,而忽略了教育內容的研究和教材研究,也忽略了兒童需要刻苦學習

  二、課堂改革的課題

  鍾啟泉:那麼,課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呢?

  佐藤學:在課堂中,倘若侷限於“同步教學或是個別學習”的二元對立的圖式,課堂改革是難以充分地推進的。在課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課題不在於“同步教學或是個別學習”,而在於小組的“合作學習”。事實上,同歐美各國的課堂相比,日本的課堂多是“同步教學”,“個別學習”也比其他國家多。最少的是“合作學習”,特別是“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在日本的課堂中學習以外的場合裡“合作”的活動居多,但在教學中的學習,是以個人主義為基本特色組織起來的。倘若考慮到晚近學習理論的核心主題是“合作”(collaboration),那麼,

  學習中的個人主義是應當掃蕩的。

  鍾啟泉: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了,必須從“勉強”轉型為“學習”。為了克服基於“勉強”的課堂文化,建構以“學

  習”為中心的課堂文化,應當撤除哪些障礙呢?

  佐藤學:第一,以往的“勉強”是無媒介的活動。“學習”是以工具和他人作為媒介的活動,而“勉強”是一種“座學”、它不以事物與他人作為媒介,停留於死記硬背。應當在“學習”的實踐中組織兒童同客體對話、同他人對話的活動。第二,以往的“勉強”是個人主義的活動。“勉強”的個人主義滲透在每一個兒童的意識之中。在“勉強”中往往以為,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才是最理想的。而“學習”則不同,它是透過同他人的交往實現的,透過個體之間的相互碰撞而實現的活動。現代教育學倡導“互惠學習”(reciprocal learning)作為未來的學習模型。“勉強文化”的個人主義必須轉型為“互惠學習”、“合作性學習”。第三,“勉強”是一味積累知識、技能的活動。在“學習”中,應當發展表達和分享知識、技能的活動,在知識技能的表達和分享中尋求反:躬自問的反省性思維。必須從“傳遞。轉向“對話”。重要的不在於知識技能的積累,而在於在課堂中一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作為表達與共享的活動。

  “學習”就是從身心向他人開放、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相互傾聽是相互學習的基礎。

  鍾啟泉:創設以傾聽為中心的課堂,對於教師說來,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迄今為止,我們的許多課堂滿足於表面的熱鬧。教師和學生都犯有不同程度的“傾聽缺失症”。然而,即便課堂裡兒童們紛紛舉手,發表見解,倘若沒有

  確立起相互傾聽的關係,也不可能體驗到變革自己的“學習”。

  三、課堂改革與課程創造

  鍾啟泉:您說,“相互學習的課堂為新課程的創造提供了準備”,怎樣

  理解這句話?

  佐藤學:一殷說來,“課程”意味著學期和學年之初制定的教學計劃。但“課程”的本來涵義是“學習的經驗”,是這種經驗的軌跡——“學習的履歷”。“課程”的本義與其說是學期和學年之初作為“計劃”所制定的,不如說可以理解為,在學期和學年的過程中作為學習軌跡進行的創造,在學期和學年的終結成為兒童的履歷和成就。課堂作為開發的場所,要求殘留著教師與兒童的手跡的課程創造。日本學校的一個特徵是,“教的課程”組織得十分細緻周密,而“學的

  課程”的設計卻十分薄弱。

  鍾啟泉:如果以“學的課程”為中心來設計課程的話,那麼,創造課程

  的中心課題是什麼?

  佐藤學:應該是以兒童的認知興趣和發展需要為基礎的單元主題來組織課程。這就意味著,要改變歷來追求生產性和效率性的“目標一成就一評價”模型的單元,重建為把學習作為有意義經驗加以組織的“主題一探究一表達“模型的單元。根據具體的教育目標設定課題,以生產性和效率性作為實現教學過程之標準,以測驗從數量上評價其結果的“目標一成就一評價”模型,這是一種仿效大工業的流水作業而形成的課程框架。以主題為中心,把學習組織成活動式、合作式探究的過程,其結果不是用測驗加以測定,而是以報告、作業的形式來表現,

  追求學習經驗的文化的、社會的、倫理的價值。

  鍾啟泉:在課堂教學層面,如何來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

  佐藤學:具體說來,就是把兒童與客觀世界的溝通與對話、與教師和同學的溝通與對話、與新的自我的溝通與對話、作為單元的單位加以組織。不論是學科教學還是綜合學習,都是把“活動性、合作性、反思性學習”作為一個個單元來加以組織。可以說,這就是課程創造。在這裡,兒童的學習是透過建構世界(認知性實踐)、人際交往(社會性實踐)、完善自我(倫理性實踐)這三種對話性實踐而完成的。我把透過這三種對話性實踐而完成的學習的本質特徵,謂之“學習的

  三位一體論”。

  鍾啟泉:21世紀的課堂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篇二:態度決定細節+細節體現素質

  簡單不等於容易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只是讀書筆記而已。真正談細節最早的是老子,我的書只是老子關於細節的讀後感。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講的就是細節,就是基礎,就是從小事做起的概念。而且,細節也不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古今中外都很關注細節。

  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事卻做不到呢?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曾在新加坡的酒店裡看到檯燈上有兩個插座,一個是扁孔的,一個是方孔的,而且每一個都有三座和兩座的,這個細節就是一個很好的意識。但是在國內我去過很多酒店,從來都是非常吃力地找插座。為什麼聰明的中國人沒有做好呢?這就是細節的意識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裡提出,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沙子,很多事情不是目標的遠大使我們吃力,而是眼前的事情沒有做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比如應酬時,我很少看到人們在離席的時候把椅子歸位。我們天然地認為,那是服務生應該乾的,我們很少順勢而為,為社會服務,為別人服務。如果你到歐洲,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這些細節最後反映出的就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書中還講了“1%的錯誤會帶來百分之百的失敗”,這個大家應該都有體會。關鍵事情中有關鍵指標,這個關鍵指標就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細節,如果這個沒有做到位,我們就可能全盤皆輸。比如說我們現在突然斷電,那我們這個會就廢了,不管你做了什麼努力,都沒有用。這也是我後面要講的細節短路原理。

  我們還有一個公式:一百減一等於零。有時候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一個關鍵環節做錯了,就全盤皆輸。管理上我們一直提倡簡單不等於容易,很多事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沒有做到位。我做了六年的總經理,我深知很多事情非常簡單卻不容易做到位,就是我說的簡單不等於容易。現實中人們總是想做大事,但實際上芸芸眾生中的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做大事。其實,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做簡單的事,都在做反覆的事,甚至做完全沒有趣味的事,這就是生活,就是人生,你有什麼能力調整呢?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時間和可能性調整的。很多人做的事情不一定是自己的所愛,社會有社會的分工,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愛好分工。所以我們認為,應該靜下心來,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如果這樣,個人素質的一小步,就是民族素質的一大步。每個人把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工作內容、自己和別人的合作做透了,我們的社會就很了不得。因此,我們“細節決定成敗”這樣的觀點提出來,與其說是管理的觀點,還不如說是民族文化的觀點。

  遵從你以為不正確的遊戲規則

  我認為細節的實質存在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細節源於態度。也就是說,一個人能不能做好細節,首先是他的態度是否端正,關鍵點在於你願不願意做,而不是你能不能做。很多事情沒有做好,不是沒有能力做,而是首先你願不願意做,這才是關鍵。比如上海地鐵有兩條線,一個是中國設計的,一個是德國設計的。二號線沒有按照德國人設計的做,自以為聰明地改了很多地方,比如本來有三個

  臺階,但是中國人後來去掉了它們。這個細節造成的危害是什麼?上海雨水很多,每次下雨就往地鐵裡面灌,後來還是得補了這幾個臺階。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不想做,所以細節首先是態度。在企業,經常有招聘廣告打“三年經驗”這個概念,我一直琢磨,企業打“三年經驗”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真是經驗嗎?你工作了三年就一定很厲害嗎?其實不是,我認為其實要的是態度。我覺得老闆看中的並非經驗和技能本身,而是具有三年經驗的人所具備的成熟踏實的工作態度。因此我說,“三年經驗”實際上是一種與生活妥協的能力,妥協的背後藏著一種堅持,堅持把事情做好的決心和態度。所以我們說,細節首先是態度。

  細節的第二個方面,是細節體現素質。如果有了態度,剩下的就是你的素質。如何透過長期地訓練提高自己的素質,完成所需要的細節,這是第二個問題。當然關於什麼是素質,現在社會的認識是很不一樣的。我對素質有一個個性化的理解:素質就是快速適應文明社會的能力。素質不等於聰明,更不等於學歷,快速適應文明社會的能力就是真正的素質。其實,現在社會上我們認為走向成功的一批人,其實未必就是最聰明的`,但是他們一定是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適應的主要是兩條,第一條是尊重自以為智商低於自己的人,甚至包括你認為智商更低的人。第二條是遵從你以為不正確的遊戲規則。比如德國現在經濟很不錯,但它在二戰失敗時,國家千瘡百孔。而三四十年過去了,它又很快成了世界經濟的前三強,非常了不起。我們看德國人似乎很笨,很簡單地做一些事情,好似沒有一點腦筋。我在德國曾經看到一個50多歲的老太婆,我在前面開車,她在後面。正好等一個紅燈,我等了六分鐘紅燈都沒有變綠,我覺得這個燈可能壞了。因為我的知識結構告訴我,沒有什麼紅燈是超過三分鐘的,我已經等了六分鐘還沒有變,我就可以斷定是燈壞了。於是很簡單,我就過去了。但是我一開出去,從後視鏡裡看到後面的車沒有開,還停在那裡。我就琢磨,如果這個紅燈到明天早上還不綠的話,她就等到明天早上?我知道德國人是很死板的,於是我就把車停下來等她,看她怎麼弄。結果又等了五分鐘,這個老太太下車了,跨過人行道,到對面的紅綠燈電線杆下面搖,把燈搖綠了再回頭開車。這就是一個普通德國人。故事到此還沒完,她開車過來後我問她:“如果燈不綠怎麼辦?你明知道燈是壞的,那你搖當然可以,如果搖還是不綠,不僅僅是接頭的問題,怎麼辦呢?”她說:“很簡單,往右拐過去。”我說:“拐過去就不是你走的方向了。”她說,“三個右拐不就是直線了?”就是這麼“笨”的德國人卻能夠做出寶馬、賓士。現在是一個合作的時代,你必須跟別人一樣幹,要遵從你以為不正確的遊戲規則。

  所以一個人在社會上,主要的細節表現為兩點,一是態度,二是素質。我認為細節源於態度,細節體現素質。我跟我女兒說過一句話:社會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改變對你的第一印象,所以你必須第一次見人就要有素質,要符合禮儀。

  沒有細節就管理混亂

  我們可以透過細節看管理,站在細節的角度看看管理是怎麼回事。去年12月,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下面的精細化研究中心聯合民營經濟雜誌社,對1745家企業做了抽樣調查,出來的結果一點都不樂觀。民營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對管理認識的誤區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沒有科學系統、條理清晰的戰略規劃。

  第二,很多工作缺乏具體的規範和標準,管理者個人的標準成了工作標準。我說怎麼幹,就怎麼幹,但是沒有形成檔案。

  第三,過分集權,多數基層管理人員沒有基本授權。什麼事情都要問老闆,甚至問老闆娘。第四,濫用家屬、親友、世交關係,忽視職業能力。我們需要用一個人在什麼崗位上,就必須搞清楚這個崗位需要具備什麼能力、需要對哪些東西熟悉、需要懂什麼。考察人就要從這個角度考察,要考慮清楚這個人有沒有這個能力,而不是其他的關係。

  第五,沉浸於創業時期的企業成功模式,固守經驗,總是抱怨現在的企業難做。我們老沉浸在過去的成功中是沒有用的,因為現在的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

  第六,老闆和管理人員不自覺地帶頭破壞企業規則。企業很多東西是定下來發了檔案的,隨隨便便地就被破壞了。

  第七,股東和家族成員對企業實行多頭管理。老闆、老闆娘、小姨子等等都有話說,搞得企業不知道怎麼弄。

  第八,急功近利,注重市場短期利益,不關注品牌價值的培養與保護。

  第九,老闆希望複製自己的替身,而不是從管理角度進行規則的梳理和複製。其實管理中更多的做法是四個東西,一是經驗,包括自己的經驗、行業的經驗、專家的經驗、書本的經驗等等;二是規則,把經驗提煉出來變成可以複製的規則,這是我們管理者要研究的事情;三是習慣,把規則訓練成員工的習慣,讓他們按照要求做,變成習慣,企業的能力就上去了;四是文化,當養成的習慣慢慢堅持下來,最後就會沉澱成一種文化。所以,研究管理,簡單地說就是研究這四個東西,一定要搞清楚經驗、規則、習慣、文化,把經驗整理成規則,把規則訓練成習慣,把習慣沉澱成文化。

  第十,對員工的要求非常苛刻、挑剔。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不斷流失。現在大家都知道,人才市場結構性短缺,一邊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一邊是企業招不到人。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有就業者的原因,他們的素質、態度等等。另一方面也有管理者的問題,主要是對員工的要求太苛刻了,總是希望這個人很了不起。問題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怎麼會跑到這裡來拿兩千塊錢一個月呢?我們現在做精細化管理,要求有崗位分工,只有透過員工崗位的專業化定位,才能找到更合適的員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模式。

  第十一,沒有科學的薪酬和工作績效評估體系。談判工資考驗員工的談判能力,進而怎麼考核,怎麼績效,根本不知道。

  第十二,組織機構崗位職責界定不清晰,部門協調不流暢,互相扯皮。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的。第十三,企業管理的檔案沒有或者不完整、不清楚。領導制訂檔案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管理規則常常衝突,導致管理混亂,大家無所適從。

  第十四,不重視團隊的學習和培訓,特別缺乏對基層員工的操作指導和程式培訓。企業裡面的培訓應該加強小班制,把相同的崗位集中在一起學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工作方法。我們現在很多崗位都沒有這樣的概念,所以什麼事都是亂糟糟的。

  第十五,不重視對中高層及骨幹人員長效激勵機制的建立,導致核心團隊不穩定。

  第十六,企業文化只有漂浮的口號,沒有落地,不能和企業管理規則相結合。比如有的企業要求員工誠實,寫進了章程,但是自己卻偷稅漏稅。

  因此,我們說中國企業現在的效率是很低下的。我的同事做過一個研究,中國人人均一年工作的時間是2200個小時,每小時創造的財富不過是5.75美金。其實很多國家,包括不發達國家,工作時間沒有我們這麼長,人家沒有我們這麼辛苦。同樣是不發達國家的巴西,他們一年工作1841小時。最厲害的是挪威,他們人均每小時財富創造是37.99美金,是我們的六到七倍。一旦管理沒有章法具體表現出來,就一定是細節混亂,很多事情沒有標準,做不到位,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管理現狀。所以,我想跟大家講,我理解的企業管理主要是三句話的概括。第一,企業管理是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率的過程。第二,管理是對過去作延長線去指導無法預估的未來。第三,管理是將科學、藝術和經驗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實踐,既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有的甚至是籠統經驗的東西。

  總之,用細節看管理,透過去年年底的調查分析現在中國民營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說明我們現在的管理還是不太到位。

  培養全民的細節意識

  細節怎麼起作用呢?兩個。一是短路原理。這個我們很容易理解,比如說要終止生命非常容易,心臟停止跳動就行了,不需要什麼東西都壞,有一個關鍵部位壞了整個人就沒了。很多事情就像人體一樣,作為一個系統,一個關鍵環節出問題就全盤皆輸,細節的作用是透過短路原理表現出來的。二是放大效應。比如說,一個酒店有一些細節做得很特別,讓客戶感覺很溫暖,服務做得很透,那你對這個酒店的印象就會大不一樣。細節可以產生放大效應,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細節的功能。

  問題是我們國人在細節問題上,經常是不認真做,一方面是態度不端正,另一個方面是素質不到位。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過於急功近利,過於浮躁,中國社會需要培養全民的細節意識。透過細節意識的培養改造人們的素質,改變人們的態度。

  說到細節意識的培養,我想以我們眼前的一個小事說起。比如現在大家在預防甲型流感——我相信大家平時在家都洗手,但是如果按照預防流感的方法洗手,這個是不會的——衛生部公佈的洗手方法是六步:第一步,取適量的皂液於手心,這個大家會。第二步,雙手掌心相對摩擦,這個大家會。第三步,雙手掌心向下相疊,十指交叉摩指縫和手背,雙手位置交換,這個大家就不會了。第四步,十指相握,相對摩擦指尖和甲溝,一直到第六步,這些都不會,這就是我們的現實。再拿煮雞蛋來說,日本人是這樣煮的:用長寬高各40釐米的容器,裝五十毫升的水,燒四分鐘就可以了,然後再用餘熱泡三分鐘,用冷水再泡三分鐘,就可以了。日本人這樣煮雞蛋,節約了五分之四的水,節省了三分之二的熱能。這是一個意識,是一種習慣。當然,我們現在有點錢,可以認為這個方式無所謂,但是大家別忘了,文明社會對文明人的新標準不是有錢,而是不浪費任何能創造價值的能量。所以,很多事情的標準變了,儘管我們小康了,但我們沒有資格浪費資源。

  因此,一個事情怎麼做透,不同的民族做法非常不一樣。在日本,他們教育小孩的方式跟我們很不一樣。我在日本的一個幼稚園考察發現,三歲的小班,70多個小孩可以展現成一個非常漂亮的蝴蝶圖案。我想不通他們怎麼排出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圖案的,我非常震撼。他們不會對小孩那麼寶貝,而是不斷地訓練他們。訓練方法也很簡單,一開始就在地上畫出一個蝴蝶的形狀,然後變成一個個的

  座位,讓那些小孩在指定位置坐著。怎麼讓他們記住位置呢?往這個位置上貼照片,天天找,不斷地訓練,解散、坐上去,連續訓練一個禮拜,就大致記住了什麼地方,身邊是誰就知道了。最後把那個照片拿掉,符號拿掉,讓大家找,剛開始找不到,後來慢慢就找到了,再練一個禮拜就沒有問題了,就排成了非常漂亮的一個蝴蝶圖案。而且,所有小孩的東西都放在合理的地方,這個要求非常嚴格,帽子放在哪裡,鞋子放在哪裡,清清楚楚,天天這麼訓練。這種細節意識,人家從很小就開始培養了,我們應該學習人家那種細節意識。所以,我說現在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首先從細節意識開始養成。在這裡,我給大家講幾個我們在企業當中推廣的方法,透過一些方法的訓練提高員工的細節意識和細節素質。我們在企業的溝通設計當中,首先是“三提”原則。第一個“提”是提前,企業的溝通一定提前溝通,在決定前、會議前、決策前要進行溝通。不要匆匆忙忙地突然跟人家在會上說一個事,弄得莫名其妙,這就非常不利於溝通,所以一定要學會提前溝通。第二個“提”是提高,提高溝通的頻次。要反覆溝通,溝通以後要做確認,比如我說的事你聽明白了沒有。第三個“提”叫提交,就是儘可能提交書面溝通。透過電子郵件、會議記錄,甚至透過事後的備忘錄形成書面的溝通方式。我們的溝通平時大家都在做,但是做透了嗎?沒有。所以我們需要強調“三提”原則,提前、提高、提交,要在企業中反覆透過這些東西訓練員工。

  當然,這個有一定的抽象性,還有更具體的做法,比如我們提出說話“五要點”,員工跟領導說一個事,一定要用五要點的方式說話,這就落實到細節上了。這五要點是:第一,三分鐘,一定要用三分鐘說完一個事;第二,分條陳述,就像我今天一樣,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因為口頭交流很難有效分段,用“一二三”會比較清晰;第三,三段論的方式說話,就是先說這個事的結果,然後講這個事的過程,最後做一些提示。如果是想講一個道理,就先說結論,再說原因,最後對中間的某些原因加以說明。有些東西需要標準化的格式進行訓練,然後養成規則意識、團隊意識、服從意識,這個很重要;第四,用數字說話;第五,用專業名詞說話。比如營銷裡面有很多的專業術語,就應該用術語說話。透過要求員工說話符合這五個要點,用這種方式訓練,這樣我們的交流就變得比較職業化了。如果長期堅持這種方式,我們的細節意識也會培養出來,因為做什麼事首先要追求規則,規則一旦細化了,細節意識就上來了。

  透過分析細節的實質和功能,可以發現細節是透過短路原理和放大效應產生作用的,因此我們需要提升全民的細節意識。

  每天給自己一份工作清單

  如果說大家基本同意細節很重要,管理也很重要,認為從細節的角度看管理是對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好細節呢?下面我們來看員工細節意識的養成,如何去培養員工的細節意識。

  在此,我們重點講一下如何透過清單習慣來培養員工的細節意識。所謂清單習慣,就是員工給自己做工作清單,每天都給自己做,每週也給自己做,我到底今天做什麼,我這個禮拜做什麼,拿出清單來。這種清單如果每天都做好了,每週都做好了,那麼思維模式也會發生變化。第一,會學會做計劃,先有一個規劃的概念。第二,會思考得更全面,在沒有做之前就先想清楚哪些事需要做,這樣會比較系統。第三,提前做好計劃,就可以為工作做準備,做對的機率會更高。所以,我們可以給員工印製一個工作清單手冊,把圖表、表格印出來,每天早晨用10分鐘的時間給自己今天的工作做一個規劃,然後在下班之前的15分鐘,做一個總結。每天都這麼做,一天一張表,如果把這個養成習慣,

  篇三:新人創業說明會操作提綱

  1、讓未入司員工認識平安,認同平安,加盟平安;

  2、讓新人認識瞭解保險,懂得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3、向新人宣導壽險營銷事業的前景廣大,讓他們意識到加入該行業可以獲取成功。

  二、組織

  以營業區為單位,由營業區牽頭,培訓部配合。

  三、物件

  招聘中已填表,尚未入司新人。

  四、場地安排

  1、場地大小視人數而定,突出平安企業文化的特色,壽險營銷氛圍。

  2、場地佈置標語、張貼畫。

  1)標語口號:

  ? 一人走進平安,換取眾人平安

  ? 以平凡創造卓越,用今天把握未來

  ? 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我為眾人服務,眾人助我成功

  ? 信心是成功的開始,恆心是成功的方法

  2)張貼畫:平安標誌,峰會宣傳畫

  3、背景音樂:平安組歌(平安頌、峰會會歌),歌曲:“真心英雄”

  五、時間:1個半小時

  六、講師

  主持人一名

  負責:1)通知授課講師

  2)放背景音樂

  3)維持課堂秩序

  (一)壽險是不是我值得從事的行業?

  1、壽險是一項愛心事業

  ? 工作意義重大,它能減少人間無謂的痛苦

  ? 人性會提升(得不到別人理解、認同,但還要去做)

  ? 有很大的選擇,自由度

  ? 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2、中國的壽險市場前景廣闊

  ? 全國人均保費低

  ? 國家醫療、養老體制改革,政府重視

  ? 很多人已經買了保險,而更多的人打算要購買保險

  (二)平安是不是我應該選擇的公司?

  1、平安簡介

  2、當地平安簡介

  (三)營銷是不是我能勝利的工作?

  1、加盟平安,一定會在壽險營銷事業上獲得成功,平安給你最好的培訓、

  商品、技巧、晉級機制……

  2、一切盡在掌握

  壽險營銷具有挑戰性,需要強者,選擇全在你自己

  九、附件

  ?

  範例:上海平安創業說明會

  首先,我謹代表中國平安保險上海分公司,真誠地歡迎各位的到來。 我想各位所希望聽到的,是一場關於壽險行業,關於平安公司,關於營銷工作的真實的說明希望聽到一些讓你真正有所獲的東西,而不至於浪費各位寶貴的時間。

  從在座各位朋友的眼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正如每個剛入門者一樣,我想大致可能有這樣三個疑惑:

  1、壽險是不是我值得從事的行業?

  2、平安是不是我應該選擇的公司?

  3、營銷是不是我能夠勝任的工作?

  各位朋友,假如我問你一隻狗熊與一條鱷魚發生爭鬥,誰會贏?你可能會說這關鍵要看是在哪裡打,如果是在深潭裡鱷魚必贏無疑,若在陸地上則熊的贏面大。是的,重要的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場所。我們每個人為了贏得人生這場戰鬥,同樣首先要選擇一個理想的行業,有道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那麼壽險是不是一項值得從事的行業呢?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角度:壽險的產生是因為人性的需要。(關於風險的對話)壽險是個充滿人性需求的行業,她因人的需求而產生並永恆。

  每天都有嬰兒誕生,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金,當獲得第一份工作,結婚成家,提薪升職,醫療保障以及補充養老金的準備……我們說,只要人就會有壽險的需要。

  第二個角度:中國是世界是最後一塊最大的壽險處女地,而金融保險業已日益成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支援的行業。中國人以前缺乏壽險的觀念,是因為有國家作醫療、養老等福利的保證。現在不同了,打破了大鍋飯,中國人必需學會自己養活自己。很多人已經買了保險,而更多的人打算購買保險。因此壽險業在中國有廣闊的天地,如同一輪朝陽冉冉升起,而被譽為行業。

  我們要選擇一個有前(錢)途的行業裡生存,更要選擇在一個活力的公司裡發展,這才是希望所在。

  那麼平安是不是一家應該選擇的公司呢?

  平安,一個十年的新公司也可以歷史悠久。

  平安的股東……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區

  *美國摩根士丹利亞洲投資公司*美國高盛投資公司

  平安的顧問——

  *臺灣國華人壽*日本第一生命

  *美國林肯國民*德國DKV健康保險公司

  平安的管理——

  *巨資聘請美國麥肯錫企業管理諮詢公司

  平安: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成長的保險公司。

  上海平安,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成功典範。94年起步,96、97、98上海壽險個人營銷三連冠,98年市場佔有率高達47%,現有客戶量160萬。

  我們的口號和目標是:將上海最優秀的壽險公司——平安,帶入充滿希望的二十一世紀!

  (兩名成功業務員個人感受各10分鐘)

  今天,我們在這裡其實是要作一個選擇,每個人都在選擇,因為選擇而充滿了機會!(美國人的選擇題:在下面的三個工作中,你會選什麼?一、工作要求不高,但工資也不高;二、工作有一定技術要求,但薪金也相應提高;三、工作具有挑戰性,而薪水也由自己掌控,高不封頂。美國人最多選擇的是一,選三的只佔10%)而壽險營銷工作正是第三種工作,她能讓平凡的人變得不平凡,成功的人更成功,當然還有很多人屢屢受挫,一蹶不振,最終自我放棄。 那麼營銷是不是你能夠勝任的工作呢?

  恰當的回答應該是: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這完全取決於你!人壽保險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行業,但她絕對是每個人都可能成功的行業。她的成功需要勤奮、熱忱,人際關係,最關鍵的是面對挫折的心態。如何看待客戶的拒絕?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拒絕別人。(舉去商場的購物的例子)遭人拒絕很平常,關鍵是看你如何對待。市場,你不必擔心,我們擁有無限需求的客戶;商品,你也不必擔心,我們擁有領先同業的險種;技巧,你同樣不必擔心,我們擁有全面最好的培訓:從如何尋找客戶開始,如何與客戶接觸,如何說明商品,到最後如何促成簽單以及如何售後服務,你都得到有效的訓練。所以不要問自己行不行,而是問自己要不要!如果你想要,我就讓你行!

  夢想,人類因夢想而為得偉大——愛因斯坦

  各位親愛的朋友,你有什麼夢想呢?富裕的生活,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而你現在的收入能夠實現你的夢想嗎?你現在的工作還打算做多久呢?你要怎樣,多久,才能讓夢想成真呢?

  每個人心底裡最後一件生的武器,就是希望。點燃心中的希望這盞燈,黑夜開始光明,明天變得美好,生命充滿活力!

  我堅信我們所在座之人都是充滿希望的,生命當自強,自強創輝煌,讓我們一起來為明天作出正確的選擇!

  最後一個故事(手中的小鳥)一隻小鳥的死活完全捏在自己的手中,而人生成敗的選擇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句廣告說得好:一切盡在掌握!歡迎各位朋友的明天從平安起步,祝願各位的夢想在平安實現!

  (二)新人崗前培訓班操作提綱

  篇四:班級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 自由成長

  ——班級自主管理的策略與思考

  黃梅縣育才實驗學校 蔡偉

  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請大家一起來看具有諷刺意味幾句話,

  學生甲:我的班主任整天陰陽怪氣的給我們做工作,我們都叫他東方不敗。

  學生乙:我們的班主任是個女的,對我們嚴厲的要命,我們給她起了名字叫滅絕師太。 學生丙: 上帝缺手機,於是把喬布斯帶走了;上帝缺保鏢,於是把李小龍帶走了;上帝缺殺手,於是把拉登帶走了;上帝缺唱歌的,於是鄧麗君帶走了;上帝缺跳舞的,於是把傑克遜帶走了。偉大的上帝啊,您缺老師麼?請把我們班主任帶走吧。

  學生丁:世界上趴在玻璃上的動物有兩種,一是壁虎,另一種是班主任。

  由此看出不喜歡傳統班級管理中,警察型、保姆型的班主任。所以,在班主任工作必須專業化的今天,我們應把“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由成長”作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目標。該放手時就放手,在實際工作中,自主管理的基本嘗試是:班級制度學生定,引導學生 自主管理;班級環境學生建,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班級活動學生搞,關注學生成長體驗;問題面前學生評,等待學生靜靜成長。我們應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信任孩子的成長能力,尊重孩子的成長意願,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今天的報告從以下三個方面:一、班級自主管理解讀;二、班級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三、構建自主管理班級的步驟

  一、 班級自主管理解讀

  1、 定義:班級自主教育管理就是老師對班級基層組織(學生個人、小組、學生社團、班級)充分授權、放權,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種班級教育管理模式。

  2、動機:解放學生,解放老師。

  3、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依靠學生、激勵學生、發展學生。

  4、目標: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管理,學會做人,學會他以後該學會的一切,同時把老師從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做一個幸福、自由、健康、專業、純粹的教育工作者。

  5、班主任職能——研究、引導、管理、服務和協調。

  6、特徵:學生觀念的人本化、班級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環境的人文化

  二、班級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樹立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精神,促進其身心健全的發展。基礎教育的作用在於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落腳點就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見,“自主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禹——黃牛型;特點:全面包辦,親歷親為;業績及結局: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做班主任的時候,任何事情都親歷親為,是一個老黃牛型的人。他最高的榮譽是帶領全班同學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可是,我們也知道,大禹那個時候,是小班制,人數少,學生思想單純,說什麼做什麼,都聽老師的。現在,學校班級大,要是大禹現在還來做我們的班主任的話,用他那套方法,我估計一輩子都是從家門口過了。

  秦嬴政——權威性;特點:依靠班長,實行專政;業績及結局:第一個大班化班級,被班長玩弄,學生敬而遠之。

  第二位著名班主任是秦嬴政。秦老師做班主任很有一套,他開始學會偷懶了,我們得注意一下。秦老師偷懶的技巧就是依靠班長,他很注意選拔班長,而且打破班長終身制,喜歡組織不同的幹部值周,呂不韋、商鞅、李斯同學就因為能力突出,先後做過值周班長,把一個人數並不多的小班,打造成統一中國的第一個超級大班。可以說秦老師在管理學生上很有一套,但是,秦老師沒有發動全體學生參與管理,只一味地依靠班長,結果反而被班長誤了大事。秦老師去世後,代課老師秦二世做班主任,沒想到被指鹿為馬的班長趙高給忽悠了,結果班級一瀉千里,秦老師的千秋萬代夢做到二世就完了。所以,秦老師給我們班主任留下的教訓就是——班長很重要,但是隻依靠班長的管理,最終怕是會被班長誤了卿卿前程。 李世民——民主型;特點:親和、科學、民主,發揮幹部集體作用;業績:轉化了著名的差生魏徵

  第三位班主任李世民。李老師吸取了秦老師的教訓,他不依靠一個班長了,李老師更善於發動整個班幹部隊伍的力量來做班級建設工作,他不僅對幹部隊伍進行了科學設定,而且還對幹部、學生都很好,善於傾聽幹部們的意見,因此,幹部們都肯為他做事情。變化最大的,就是從隋老師班上轉來的差生魏徵。魏徵同學原來在隋老師那個班級謹小慎微,貪生怕死、從不輕易說話,而且還搞點小動作,剛轉到李老師班上時,還鼓搗建成太子先發制人,搞惡作劇。但最後他被李老師轉化了,一改過去的萎靡作風,說話做事潑辣無比,甚至敢冒死進諫,留下了千古直臣的好名聲。李老師呢,也成為體恤民情、關心同學的好老師。他們班開展的貞觀之治主題班會,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明嘉靖——偷懶型;特點:偷懶——幾乎不上朝,但是有兩個法寶:朝對和票擬製度;業績:創造了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管理最輕鬆政治局面

  嘉靖老師做班主任真的很獨特。據《明史》記載,從嘉靖二十九年開始,嘉靖老師就已經沒了到班上執勤的習慣,在之後長達27年的時間裡他上朝的次數只有4次。真實的歷史中,嘉靖老師在帝國中擁有絕對的權威,即使像嚴嵩這樣權傾朝野的大壞學生,見到嘉靖皇帝的背影都怕。後人感到很奇怪,一個不理

  朝政的人,何以還能對底下的事情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個躲在後宮裡的人,何以還能讓屬下服服帖帖?這有一個關鍵原因——嘉靖老師會偷懶。明朝有一種議政方式,叫做朝對,可以叫做述職,也可以叫做調研;還有一種方式呢,就是“內閣票擬”,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學生集體議事制度, 讓他們先把管理意見(票擬)寫好,然後呈給自己審批。這就既發揚了民主,聽取了不同意見,又提高了辦事效率。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民主 + 智慧 = 成功

  所以,我們要在自主管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自我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離開了這一環節,任何教育都無法奏效。

  三、 構建自主管理班級的步驟

  構建一個自主管理的班級就是要在班級中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形成一種班級文化。

  (一)、建設班級物質文化,營造自主管理氛圍。

  1.教室的淨化。教室衛生是班級的視窗,是文明的標誌。要保持乾淨的教室環境,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制訂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加強檢查和監督,保持教室的清潔和美觀。

  2.教室的美化。發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佈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教室佈置包括:班級發展目標(可貼於教室顯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級文化宣傳內容(班訓,名人名言,學習園地等,可分別佈置於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①設定“班級自主管理平臺”,以“自治、自律、自尊、自強”做為班級自治理念,實行班級自治管理。在管理平臺上張貼著班級公約、班級自治委員會職責、小組公約、班級值日、值周班幹以及小組競爭龍虎榜和寢室文明榜。

  ②張貼了課改課堂的要求:“發言積極、聲音洪亮、討論踴躍、爭問搶答、質疑對抗、辯論激烈、人人參與、個個展評”,左側是由學生設計的班級榮譽榜,記載著班級在學校活動中獲得的各種榮譽和班級每月月評、月考中的先進個人,記載著班級和學生成長的點滴。

  ③製作班級名片,上面有我們共同的家——全家福和班級的班訓:團結奮進,和諧共贏;班級口號:寧靜致遠,厚積薄發;班級目標:自信、自律、自尊、自強;以及班主任寄語: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起心靈的橋樑

  ④設立圖書角。班級精心設定了圖書角——“紙韻書香”,以“腹有詩書氣自華”來激勵學生用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學校豐富班級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使班級文化與學校辦學理念融為一體。在每班教室外牆設立宣傳視窗,上面張貼著本班教師照片和班級合影。在教室內,學校還統一印製了旨在促進學生自治管理的“我們的班級”自治管理論壇,設有自治管理公約、班級之星等。同時,各班還針對教室實際張貼不同的課改勵志標語和“班級文化園地”。這些看似細小的佈置,反映了學校教育的一種人性化、個性化發展趨向,“在無形之中推進了素質教育,於細微之處加強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目的。

  學校建設了有書香氣味濃厚、展示學生特色的勵志、感恩、安全等方面的校園文化長廊,製作了班級文化牌和師生形象名片,學校還在全校學生中徵集書法、美術作品及師生格言警句,裝裱後張貼懸掛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校園書香氣息和教育氛圍。讓牆壁說話,讓花草生情,讓資源增值,突出“處處皆育人”的境界,努力追尋 “詩情畫意任欣賞,特色文化漫薰陶”的校園文化環境。

  3.小組文化建設

  ①由組長組織成員討論制定有特色的組名、組訓、組規、口號、組徽、組歌。在制定時突出文化主題,引領學生打造團隊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形成小組目標和團隊精神,以激勵每一個成員。

  ②共同確定小組目標,並根據班規制定組規,讓同學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③每週由組長負責組織一次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如小組成員會、座談、遊戲、比賽等,以和諧組員間的關係,增強小組凝聚力,形成團結向上、勤於鑽研、積極進取的組風。

  (二)、啟用班級制度文化,強化自主管理力度。

  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章制度、公約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並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稱為班級制度文化。透過制度文化建設,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併發揮激勵後進、獎勵先進的作用。我們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中的具體怎樣做:

  1.遵循合理性、民主性、可行性、寬容性原則進行班規制定

  這樣產生的班規,由於是他們自己制定的,符合他們自己的心理需求,條文不多,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學生也樂於執行和遵守。

  2.實施學生自我管理的班級管理體制

  利用學校對各班課堂、課間、路隊、就餐、就寢、衛生、跑操等文化專案進行考評,並給予等級評定。這種考評既是各班班風、學風的比拼,也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進行引導,而且充分保護了學生的尊嚴。

  這些考評每天都在做,看似沒什麼稀奇的,其實不然,它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這些班級文化的考評,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為個人表現不好並沒有被直接批評,但是整個班級的某項文化的考評等級因為他的不好表現而降低,這往往比他個人被批評還要讓他難受,這種自省比班主任的說教更有教育意義,很多學生為了班級榮譽很快變得守紀起來。這些班級文化的考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因為諸如路隊、跑操等班級文化的打造不是一個兩個學生表現好了就能夠有明顯成效的,它需要全班同學齊心協力才能夠做好,久而久之,學生的團隊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團隊意識在當前以及未來的意義是不必多言的。這些班級文化的考評,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鍛鍊了學生的自治能力。每天,班主任不可能也沒必要一直跟在本班學生後面,很多時候是班級的自管會會長、衛生班長、路隊長、寢室長、組長、課代表、體育班長等學生幹部在帶領全班同學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提高,這個過程讓學生在相互督促、相互學習中成長得更好、更有效、更有意義!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人,一定能夠承擔得起他所應當承擔的家庭義務和社會責任。

  在班級管理中,積級推行“自治管理”模式,成立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調動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將班級自治細化到每一個學生,範圍涉及到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創造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班級自治管理格局,推行班長及組長值日製和值周制,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每一方面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獎勵和懲罰,一人做好事,表現不錯,全組獎勵;一人做錯事,表現不好,全組也要受罰,這種獎罰分明的制度加強了學生組際競爭的意識,從而也增強了團隊的意識。這些制度都是透過全班同學不斷商定、稽核確定的。自己定的規矩自己去履行,即便犯了錯誤,也會無話可說,心甘情願地接受教育,繼而改之,這樣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這樣來營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濃厚氛圍,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樣把班級的事務交給學生管理,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實踐證明,任何學生,只要給他機會,他就會發光;只要給他信心,他的潛力就會不斷開掘出來;只要給他責任,他就能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去影響其他同學。但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執行班規,細微之處育品格。保護班自管會成員然後帶出一批敢管善管、公正無私的自管會成員,這時候班主任才由班級的管理者轉換為規劃者、諮詢者、綜合調控者、及時激勵者。

  透過這些方式,我們學校不再“管理”學生,而是用文化育人,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自治管理,自我成長。

  3.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因此,在實施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

  ①學習小組評價:在課堂學習和德育常規管理的每個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堂堂評、日日評、週週評、月月評。

  ②“星級評比”塑造學生優秀品格

  秉承“人人有才,人人成長,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學生人人身上有亮點,個個看到自己進步的希望”的教育理念,我校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獨特的星級管理評價機制為失去信心、從沒得到過表揚和激勵的學生點燃了希望之燈,透過每月的“七星學生”評比,並在教室後牆設立星級光榮榜,全校製作星級展示牌等方式,使學生行動有目標,發展有方向,人人有亮點,再落後的學生也能獲得星,改變了以前少數學生得“三好”,多數學生什麼也得不到的現象,也避免了以偏概全、一葉障目。透過評星,學生能看到自身的優點,知道自身的缺點,明確努力的方向,能把日常行為規範內化為自覺行為,這是“教化”無法替代的。透過評星學生競爭意識得到了增強,三星爭五星,六星爭七星,你追我趕,不甘落後。同時,“星級班級”評比也有利於班與班之間公平競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班級榮譽感,增強學生愛班級的主人翁意識;有利於鍛鍊、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③“三十分段位賽”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30分段位賽”主要是按照班級量化考評細則,由分管德育老師、學生自管會和班級自管會透過考評,根據段位賽中設的分值,逐日進行扣分記錄。所扣分數總和在10分之內時,尚屬品行優秀區(綠色),也是屬於德育示導點的界點,此時,班主任要對該生進行談話,幫助其改掉一些壞的行為習慣。

  如果學生扣分總數達到20分,就到了品行教育區(橙色),此時該生處於德育訓誡點的界點,德育處老師要對其進行談心,督促其重新學習學校《學生學習生活指南》,從“八種文化”等方面進行學習和考試。

  如果學生扣分總數達到了30分,就到了品行預警區(紅色),此時,德育處要對該生進行教育,同時啟動家校聯動機制,讓學生用“借分”的方式,警戒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對該生所在班級班主任進行扣分。學校還會召開專門的會議,研究該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

  不過,很少有學生會進入第三階段,如果有極個別的孩子進入了第三階段,這也會暴露出我們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幫助這個學生,在家、校聯動下,這個學生的進步就會很快。每個孩子都知道這一點。我們的扣分只是一種手段,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都能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與我們著力打造的高效課堂相吻合。

  (三)、豐富班級精神文化,擴大自主管理內涵。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等,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層次要求。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要特別注重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從創設和諧的人際關係和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等方面深入,豐富班級精神文化,擴大自主管理內涵。

  1.培養班級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

  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級精神。這種精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逐步讓學生理解並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裡。

  2.創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由於班級中的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學生和教師,因此,我們具體從師生、生生、生本這三個

  篇五:創業提綱

  一、創業機會

  1、 北大、清華、山大等名牌大學學生很多都有很濃厚的創業激

  情,只是由於各種因素,比如資金匱乏,不敢冒險,政策所限制

  等,往往是不了了之。

  2、 現在大學生可以拿什麼去創業呢?知識、能力還是大學的名

  牌效應?如果這些都是,那還差什麼呢?如果一個公司為他們提

  供這些機會,是否會激起他們濃厚的創業激情呢?

  3、 當代大學生從小就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所以來到大學我們

  不自覺地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去打工賺錢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現

  在憑自己的能力可以幹什麼呢?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做家教,但

  對於一些想做家教的大學生來說,用什麼方式來開始自己的家教

  生活呢?

  4、 做家教和創業有什麼關係呢?家教僅僅當一名普通的兼職

  教師,還是當老闆,自己開辦培訓班?辦培訓班需要資金,需要

  相關的管理經驗,需要場地,還需要政策的支援。大學生擁有什

  麼呢?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沖垮了他們的創業激情,放棄自己開辦

  培訓班的理想。

  5、 如果一個公司為大學生提供辦培訓班的一切資源,並且還給

  他基本工資,讓他們自己辦輔導班,自己當校長,他們是否願意

  呢?我想他們會很願意的。

  6、 當今社會是“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是“知識改變命運”

  的時代,孩子能夠利用寒暑假進行相關知識擴充套件,增強個人素質

  修養,也是家長們共同的希望。這就為我們和千百優秀大學生一

  起建立家教聯盟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市場。

  7、 現在中小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優秀學生學習,聽取優

  秀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我們公司投資的家教班的教師全是優秀

  學生,在生源上很有優勢,這不僅為招生提供優勢,還在教學上

  能夠突出特點。

  8、 我們將會以低於普通培訓市場的收費標準收費,並提供最優

  質的服務來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服務內容

  我們公司主要為有目標、有創業激情的大學生提供開辦培訓班的機會,但作為公司本部也要做一個有特設的培訓學校,讓大學生依託我們的培訓學校實現他們自己的創業夢想。

  我們的具體的服務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為優秀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資助,讓他們開辦培訓班;

  我們為富有創業夢想並有實力進行招生的優秀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培訓場地、教學模式、管理方法等,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源地辦理培訓班。

  符合公司加盟的優秀大學生是在當地比較有名氣的大學生,如某一市區高考前十名,某一中學前三名或北大、清華、人大、山大這類的985,211工程大學的學生,他們能夠為學校在生源地提供充足的學生報名我們培訓班,為我們在當地拓展業務提供幫助。

  優秀學生依託我們公司辦理家教班,我們依靠他們的聲望在當地招生。在我們公司必須為他們做全盤的規劃之下,培訓班教學工作主要由優秀學生自己管理,如招聘大學生兼職老師、教學模式、課程安排與內容等。我們公司也會在每個城市設立專門的機構,協同優秀學生一起管理培訓班,並設立監督機構監督培訓班是否有程式、按計劃的進行。

  (二)、自己創辦培訓學校,摸索適合社會的家教模式。

  我們為優秀學生提供開辦培訓班的同時,我們公司自己也開辦自己的培訓學校,但我們的學校培訓的內容不侷限於內容的傳授,在課餘時間我們還會進行圍棋,象棋、軍旗這些棋類知識的培訓。

  我們的培訓學校實行上午授課,下午開展素質訓練,用我們獨特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其他綜合素質。我們還會開展讓優秀學生講述他們的學習生活經歷這類的學習經驗交流會等。

  我們自己先辦一批培訓學校,摸索出適合社會的家教模式,再向外部擴張,由點及面。下面是我們暫時擬定的家教培訓服務。

  1. 知識傳授

  由於我們的教員都是來自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們在經歷過高考後,所掌握的知識都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絲毫不會遜色於中小學的在職教師們。而且在知識方面往往會有個人的獨到見解。我們的教員會針對家長和學生們的要求,結合中小學的教學要求教授學員知識。

  2. 學習經驗交流

  每個教員都經歷過中小學以及大學這一階段,都會積累下豐富的學習經驗,這也是社會上其他培訓機構的講師所不具有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定期的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來指導學生如何更加高效的學習。

  3. 學習生活習慣

  我們的教員由於都是在校大學生,而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遠離家鄉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從中小學依靠父母到大學的獨立生活,這個過程中所發生的轉變,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等方面也是我們講師擁有的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透過對學員們學習生活方面的指導,使得學員們能更快的適應相對獨立的生活,來減輕父母的一些負擔。

  4. 智力開發(智力遊戲)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讓學員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也會按期做一些益智的小遊戲,一方面有益於學員的智力拓展,另一方面也能緩解學員長時間學習產生的疲勞,再者,在遊戲過程中也能充分調動學員的樂趣和積極性,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下讓學員們學到相應的知識,使學員們切身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 綜合素質培養

  當今社會更加註重的不再是一個人是否有一技之長,綜合型人才變得更加搶手。而目前中國多數中小學還是延續了以往的“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始了多種文藝課程,供學員們選擇,從多方面對學員進行培養,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6.人生規劃

  俗話說:早一天開始規劃,早一天掌握命運。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和信心去學習,是否會合理的去規劃自己的人生。為了幫助學員們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目標,我們會針對不同學員的不同潛質,合理的幫助學員設計幾種不同的人生目標來供學員參考。

  7、大學引導

  談到大學生活,想必每個高中生都會有自己的美好憧憬。為了滿足學員們的好奇心,我們會按時舉辦一些大學班,向學員們講述教員們自己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一方面可以滿足學員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學員們為了心中的大學努力學習的熱情,再者,還能夠促使學員們在以後的高中生活中更加全面的發展自己。

  8、愛心家教

  一個國家對於弱勢群體的關心程度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也會推出相應的全新的家教模式——愛心家教。愛心家教的服務物件為家庭貧困的子女,我們會為家庭貧困的子女減免一半的費用,學期末如果學生成績優異或者進步幅度較大,我們也會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三、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現代很多大學生富有創業熱情,但是現在他們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資

  金匱乏,不敢冒險,政策所限制等,我們公司為這群大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源地開辦培訓班,我們按比例提成。

  二、現在社會上還沒有一個公司為這群大學生提供資源開辦自己的補習班,市場

  篇六:內蒙古藝考生文化課集訓

  內蒙古藝考生文化課第一品牌

  [師大藝之苑藝考文化課集訓學校]

  目前是內蒙古規模最大、師資最強、升學率最高是全區最具權威的一所藝考生文化課集訓學校。我校擁有一套獨特而完善的教學體系。師資團隊均來自呼市二中【火箭班】和師大附中【宏志班】的學科帶頭人。每年為區內外等高等藝術院校輸送大量的優秀學生,贏得較好的社會聲望。

  藝之苑學校位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校內國際交流中學十四層,教學設施齊全,食宿方便安全。既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同時又讓學生提前感受大學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配備了完善的硬體教學實施,教室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本學校分為高考資訊部、基礎教學部、填報志願指導部、後期管理等部門,保證各部門對學生實行針對性服務。

  我校在教學中將採用小班制教學,實行一對一教學模式,確保學生不存在教學盲點。擁有自己獨立教材和統一教學大綱的藝考生文化課集訓學校。首家實行雙向責任制的學習,教師聘用實行末位淘汰制,學生實行積分制管理的學校。

  同時我校是內蒙古首家針對藝術類考生進行文化課最後衝刺,高考成績突出,師資力量雄厚(師資全部來自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呼市第二中學優秀教師及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多年參加高考判卷經驗的教師)管理嚴格的培訓學校。我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編班教學,保證各班各科均由教學水平高,熟悉高考教學特點的優秀教師任課 使每位同學日有收穫,月有長進備受其益。我校並注重強化學生的 基礎知識和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高考成績大大提高... 唯一專業

  我校是內蒙古唯一 一家專門從事藝考生文化課集訓的學校(區別於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我校所有文化課老師均來自呼市二中和內蒙古師範大學附中一線教師),因為專業,所以卓越,被歷屆學生稱為“藝考生文化課集訓專家”。

  規模教學

  我校在內蒙古師範大學設有三大教學點,同時開課班級20多個,每年藝考生高考衝刺班培訓人數超過500人,連續9年本科過線率100%。2012年藝術類最高分落於我校!

  名師授課

  教師全部來自呼和浩特二中和內蒙古師範大學附中一線教師,並且都具有多年以上藝術類高考文化授課經驗。考前由本校聘請每年參加高考閱卷老師及各名校名師針對高考輪流點撥,試題命中率高。小班教學

  每班人數35人左右,根據每個藝術考生的情況具體指導。高考衝刺班各科每週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同步緊跟呼和浩特市一二模考試,兼顧其它各區模擬考試。成績定期公佈於學校網站,家長可登入查詢。模組教學

  我校在整合各科教師的基礎上,採取模組式教學,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點和優點,讓每位教師在單個學科的細分領域成為有專門研究的教學專家,並讓所有學生能夠享受到每一位教師的精彩教學成果。內部資料

  學校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專門開發只適合藝術類考生的內部教材和練習資料,做到複雜問題簡單化,獨到、高效、直奔高考。

  封閉管理

  衝刺階段採取封閉式教學,學習、生活於一體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迅速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在校情況定期公佈於學校網站,家長可登入查詢。

  學生激勵

  學校要求每個教師就是一個班主任,教學的同時不斷激勵、鼓舞學生,建立自信,同時建立學生成長

  檔案,從學習習慣、解題技巧到心理素質全面提高學生。

  敢於承諾

  在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基礎、能力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我校敢於對藝術類考生成績作出承諾,並且針對承諾的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目前我校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14層、內蒙古師範大華遠1號樓一樓、華遠2號樓二樓三個固定的教學區,現面向全區招收藝術類考生培訓文化課。

  我們的口號是“師生苦戰100天,確保萬無一失”! 管理特色

  1.嚴格考勤:老師和學生均實行打卡制度,每天到校和離校都有記錄,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到校,班主任在5分鐘之內必須通知學生家長,並定期公佈學校網站以便家長了解。

  2.狠抓落實:學校每月都有考試,考試內容為藝之苑要求每天必須掌握內容+本月老師講的重點內容。

  3.抓緊進度:一週上課6天半,早6:40—晚22:30,學校確保學生在,班主任在,輔導老師在(這在其它同類學校乃至公立學校是做不到的)在100天的時間裡,藝之苑要對高考知識點進行最少兩輪複習。

  4.狠抓基礎:高考70%為基礎題,藝之苑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1對1的針對行教學方案,我們的教材來源於全國最優秀的教材!

  篇七:託管方案

  童學館籌建方案

  前言

  人的成長教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各有側重,為: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何為養性、何為養正?

  幼兒養性——優美人格的奠定

  眾所周知,零歲至三歲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回顧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人生最難化者唯習性;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則終身受益不盡,反之將受害無窮。因此第一階段“幼兒養性”的教育特別重要。這段期間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其純淨的心靈對外界的一切資訊,卻能靠高度的直覺而全面吸收,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不加選擇地全部接受,此時正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礎的重要時期,此時的教育端賴父母親主動地給予正確的引導。

  童蒙養正——聖賢智慧的陶冶

  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當幼兒漸漸成長到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地增進,此時即應該銜接“童蒙養正”的教育。我們瞭解:四歲至十三歲這階段的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淨,正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此時背誦經典,耳濡目染於聖賢智慧思想之中,經典的價值必將伴隨終身,既可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又可陶冶性靈,開闊心胸,端正品行。這種書多讀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讀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此種終身受益的教育,就在童蒙讀經階段中種下根苗。

  至於如何教導兒童讀經呢?方法很簡單,只要父母、老師善於利用課餘時間,引導鼓勵或讚美獎勵兒童反覆多讀、熟讀,他們自然就會背誦得非常流利。若能陪孩子一起讀,不但本身受益,同時也是最佳的親子活動。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若能把握這段記憶力最好的十年,每天能讀誦3O分鐘,持之以恆,要背誦二、三十本書是輕而易舉的,並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間來加強複習。

  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視人的心靈教育,四書五經均乃儒家為醫人心而立之方。 “蒙童養正”,如同中醫強調“扶正固本”的養元氣的理論,孩子成長中最大的動力和最大的抗干擾能力,都來自從小在其身上形成的那一股浩然“正氣”。此“正氣”就是他們強大而高尚的“人格”。 更為可貴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正”的方法,即形成了一套“幼兒人格教育系統”,它幫助人們從小學會做人,擁有一顆向善的“心靈”,擁有一身良好的“德行”。 但是我們不是復古派,我們是改革派。不因循守舊,我們提倡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承之法,只有創新才有出路。所以在今天,童學館改革創新,在傳統文化兒童教育中,吸收了現代西方兒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開發出了教孩子“做人”的0-12歲“童學館課程系統”,共計12門課程,以關注兒童的心靈為重。它把教育的重點集中在“育心”上,以期幫助孩子們構建強大而高尚的“人格”,具有德行大智慧。

  基本架構 一、硬體 1、場地:150㎡

  2、裝置設施:桌椅、聽讀機、床具

  3、室內佈置:牆面裝飾

  4、廚房裝置:消毒設施、加工製作裝置、餐具炊具 5、安全設施:消防設施、安全措施 二、軟體 1、人員招聘 2、管理制度 3、考核制度 4、待遇方案 5、課程設定 三、業務範圍

  1、託管:日託、全託、午託

  2、拓展活動:週末的親子活動、拓展活動 3、夏令營、冬令營:假期各類夏令營冬令營, 4、一對一輔導 5、國學誦讀 6、教育產品、書籍 7、特長培訓 8、四大名校對接課程 9、奧數 10、英語 四、營銷

  1、外在形象: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 2、網站、簡訊平臺 3、學生檔案

  4、推廣活動:家長課堂、一對一家庭教育方案、國學進社群活動 5、平面宣傳:宣傳冊頁、告家長書

  6、對學校老師的營銷工作:課程推介、提成方案

  課程總綱

  簡言之,我們的培養目標是: 德行:孝親倫理,習慣性情 詩文:識字閱讀,寫詩作文 國藝:琴棋書畫,剪紙篆刻 數理:快速計算,邏輯推理 記憶: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武術:強身健體,自信勇敢

  童學館宗旨 小規模、小班制 高檔次、高品質

  小規模、小班制:全部生源在50人,每班人數在20人

  高檔次、高品質:裝修、內部佈置與設施有一定檔次,環境清雅;教學質量高品質,師資實力強,

  一、形式:日託、全託、半日託 價格:

  日託:750元/月 全託:1180元/月 半日託:450元/月

  二、內容:

  小學生的託管,主要業務為解決學生的午餐或晚餐,並督促、檢查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 我們為國學館舉辦的託管服務,因此需突出如下特點:

  1、內部佈置、裝飾以及器物的種類、形狀、顏色須符合國學館的特點; 2、學生服裝、工作人員制服等須符合國學館的特點;

  3、學生就餐時、休息時、學習時播放的背景音樂需極其講究; 4、播放經典誦讀作為背景音樂;

  5、符合學生特點的經典誦讀課程,或或根據經典故事改編的遊戲; 6、週末的家長課堂:經典與家庭教育、經典與人生; 7、週末的經典誦讀課程,或根據經典故事改編的遊戲; 8、工作人員禮儀規範以及學生禮儀規範 9、國學經典故事讀本(適合小學生閱讀) 三、可以附加的業務:

  1、週末的經典親子活動、戶外拓展活動; 2、小長假的戶外拓展活動;

  3、寒暑假的各種培訓課程、各種特色的、複合型的夏令營活動;(軍事夏令營、特長夏令營、興趣夏令營、根據經典故事改編的遊戲、複合型夏令營)

  4、特長、興趣培訓;(各種特長、記憶力等) 5、對接四大名校的課程補習

  6、消防演習、安全知識講座(免費) 四、需解決硬體的問題

  招生無礙的前提是必須讓家長放心、安心,因此需解決的問題: 1、食品安全

  廚房加工人員須有健康證,加工手藝好;

  配備營養師,力求營養均衡(力求每個禮拜公佈一次菜譜); 採購食品必須有來源地證明;

  廚房配備的硬體有專門製作區、製作裝置、儲藏裝置、消毒裝置、就餐區的桌椅等。 2、消防安全 消防通道暢通; 配備消防設施;

  水、電、氣的使用安全;

  其他安全事項如尖銳物、臺階、懸掛物、室內佈局合理、地面是否平整。 3、國學品牌

  五、核心問題

  1、師資的問題:師資需具備的條件:有愛心、資格證、女性,且接受國學培訓; 2、課程體系

  六、外在形象問題:統一的視覺識別

  1、標誌設計

  2、統一的制服須符合國學館的特點 3、工作人員禮儀規範 4、內部裝飾設計風格 5、器物、桌椅的設計 七、宣傳推廣問題

  1、傳單 2、網站

  五、口號

  1、樹苗,鬚根植於沃土 2、氣質塑造,從小開始 3、環境,改變你的小孩 4、國學,我們的精神歸依 5、品性塑造,心性改變

  六、教師的考核

  每個教師負責20——30名學生,日常工作為: 家長聯絡冊:由家長對教學成績簽署意見,包括: 1、服務態度

  2、督促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批改是否認真及時、有無批改錯誤 3、學生成績在班內是否有進步、進步名次如何、進步情況是否滿意 4、接待家長時的態度語言 5、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

  八:曬曬咱們農村教師的獲得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黨和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農村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使農村教師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讓農村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前些年,很多農村學校校舍都很漂亮,但就是留不住學生,最重要原因是這些“徒有其表”的學校留不住優秀教師。說白了,師資均衡才是教育均衡的核心要素。一些優秀教師為什麼要逃離農村學校?條件艱苦、路途遙遠、收入不高、升遷無望……原因可以羅列出一大堆。其次,留下的不少人為生活的壓力操勞如種幾畝地、從事第二職業等,不能專心投入專業素養的提升。簡單做一歸納,無非就是農村教師沒更多獲得感。 讓優秀教師留在農村學校任教,光喊口號、光講奉獻精神是不夠的。關鍵是要透過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援等多種途徑多個方式,真正讓奉獻農村教育的教師有獲得感才行。唯有這樣,才不會讓長期紮根農村教育的“老實人”吃虧,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近幾年來,很多地區出臺了推進師資均衡的舉措如“農村學校啟明星計劃”等;有的地區要求每位教師都必須有農村地區支教經歷才能優先晉級職稱。這類政策的出發點都很好,為了改善學校管理,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但有的成效並不明顯其原因是沒有考慮支援學校、支教教師和受

  援學校、受援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切身感受且沒有監管考核到位:兩三年的支教時間,城區教師才適應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氛圍就要離開了,而一年到頭的許多時間又都是奔波在城區與農村的路途中,並且幹好幹壞都一樣,都拿一年幾萬的補貼,因而工作的積極性明顯下降,有的不能夠起到引領作用甚至還有負面影響。

  由於我們湖北省農村教師流失、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自20xx年以來,省裡及各縣市連續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教師招聘,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新機制教師是鄉村教師隊伍的重要補充力量,從省裡到市裡各教育行政部門鼓勵更多有理想的畢業生投身基層、投身農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去感染身邊的學生。而現在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年青教師自願到農村學校任教,樂意長期紮根農村學校,這真是師資均衡、教育均衡的福音呀。很顯然,農村教師的獲得感大大增加了。

  這種變化,毫不避諱地說,應該首先是“物質的激勵”帶來的。改革給農村教師真正帶來了甜頭,在我看來,現在到農村教書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不久的將來還將成為讓許多人羨慕的職業。吸引教師來農村的原因一是向農村教師傾斜的財政政策已遍地開花,比如農村教師現在能得到一定的經費補貼,月工資收入比城市教師多幾百塊,同時職稱評聘也向農村教師傾斜;二是我們農村學校教學條件大大改善。校舍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磚混結構的土牆變成了歷史,教室內的裝置也“鳥槍換大炮”,裝備上了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裝置。三是生活及辦公條件也不錯了。像我們官莊湖學校,教師週轉房生活設施齊全,居住舒適,WiFi訊號覆蓋全校區,每個辦公室都裝上了空調、淨水機,造價幾十萬的運動場已經竣工。四是道路交通的改善。我們學校到市區全程都鋪上水泥或柏油,

  為教師出行提供了便利,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五是就是農村對身心健康有利。農村空氣清新,時刻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沒有城市的嘈雜;再加上學校人數較城裡少,班級都是小班制,教師更能關注每個學生;農村學校經常組織文體活動,每學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十分關注教師們的身體健康。。

  另一方面,過去許多農村教師希望到城市任教。很多人以為,進城任教是衝著城裡高待遇去的。其實並不盡然,還有的因為是城裡尊師重教的氛圍更濃、教師的尊嚴更有保障。在農村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不夠濃,一些家長文化素質較低或者家長進城務工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突出、學生難教,老師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甚至會遭受家長責難,很難獲得認同感。本人發現,一些農村家長,時常會因座位安排、老師批評了學生等事,對老師惡語相加。

  因此,農村教師獲得感的增加還表現為“精神上的激勵”。國家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援計劃》明確要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對在鄉村堅守了30年的教師授予榮譽稱號,並計入個人檔案。這將會是一個對農村教師極大的激勵機制。而省市縣也相正在建立不同層次的榮譽制度,以擴大表彰面,使廣大鄉村教師受到激勵;同時,組織調動相關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資源,平時廣泛宣傳愛生、敬業、無私奉獻的普通而偉大的優秀教師,平實經常化地宣傳他們中的先進人物、事蹟;正面地宣傳社會、社群與家長對鄉村教師的熱愛、關懷與尊重;適當播發社會與道德輿論對於對教師不恭、不敬之言行的譴責。多措齊發,目的就在於使教師有了人身價值的獲得感,激勵他們在周邊艱苦環境得以實質性改變的較長過程中,增強自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內驅力。成功的秘訣在於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為了加大農村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教育教學

  能力和整體素質,“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劃”等先後啟動,為農村教師外出培訓、課題研究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促進其專業發展, 但這些還不能把所有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都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意識,同時加大從國家級到省裡市裡的各級各類培訓,只有“走出去、請進來、消化好”的路子走好了,才能建立一支師德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肯定留的住的農村教師隊伍。教師的素質真正提高了,才能從工作中獲得恆久的成功體驗,才能提升教師的職業獲得感。

  種種跡象表明,農村教師的獲得感確實越來越強了,很多地區都特別注重激勵他們奮發圖強,大大激發了農村學校提升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的積極性。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培養擁有健全獨立人格的孩子,必須首先擁有獨立健全人格之教師。惟有讓廣大農村教師真正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使之從繁重的生活壓力中解放出來,方能專心致志地去開展“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農村孩子們才能沐浴對等的陽光、接受良好的教育,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加讓人充滿期待。相信伴隨農村中小學的各項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教師在為下一代默默奉獻的同時無疑也會擁有更多獲得感。就讓農村教師獲得感來的更多更猛烈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