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路課件的開放性利於發展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淺談網路課件的開放性利於發展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現代媒體自益頻繁接觸的學生們已不滿足於黑板+粉筆+書本的傳統教學模式,隨著創新教育的全面展開和現代教育技術在各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以直觀生動的特點和強大的互動功能,彌補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有著媒體多、渠道多、資訊量大的巨大優勢,完全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學生這一學習的個體不僅有可能在同一時間內各自獲得充分的選擇自由,而且可以立即反饋。比如,在高中語文鑑賞性課程教學中,為實現對人物、思想、觀點的多元評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資訊選擇模式的課堂結構。即先由老師收集儲存一些與研究課文有關的資料,然後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g研究性學習時,利用多媒體工具演示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對它們進行分析、選擇、鑑賞、評價,從而達到研究性學習的預期效果。網路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訊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縱橫環球宇宙,任你自由地擁翔在知識的海洋裡。網路課件的使用,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

  網路改變了語文教學內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為語文的學習開闢了新天地。如學習了《莫高窟》一課後,老師丟擲: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璀琛的明珠,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觀賞,你們認為哪些人會去呢?他們去幹什麼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美術家,被絢麗多姿的壁畫吸引了。雕塑家,那惟妙惟肖的雕塑吸引了他。歷史學家,他們想去研究莫高窟的歷史,進而來研究中國的歷史。那麼你想以怎樣的身份走近莫高窟呢?你想研究什麼呢?老師向學生提供了眾多的網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廣泛瀏覽,同伴合作,對資訊加以提取、處理,製作成電子文稿,在網上釋出。有的同學研究了飛夭,認為飛天不僅造型美,更是人們嚮往精神自由的表現,有的同學發現歷代的雕塑也各不相同,體現著各個朝代的特點,有的同學研究了藏經洞中的文物,肯定了它對於全世界重要的歷史價值,同學們神思飛揚,無論是電子文稿的設計、編排,還是文稿的內容,都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但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目前網路課件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輕重適度,恰到時機:在課堂教學中,教的主導方是教師,而不是課件,課件僅僅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因此在製作課件時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年齡、能力、水平出發,精心設計,適當的加入一些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接受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學習《詹天佑》一文時,開始的一張照片,一段敘述,開啟了學生的心扉,學生讀出了歷史的滄桑、愛國的情懷。而《影子橋百一文,課堂一開始就讓學生目睹了影子橋的畫面,課堂上再讓學生動手自己畫一座影子橋,學生的想象力就受到了明顯的限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認真選擇、推敲素材,精心設計、製作教學課件,語文課堂上學生理解課文,培養語感的主要途徑應該是語言文字,讓學生從語言實踐中獲得語文實踐能力,不能過分依賴畫面代替文字的品位和揣摩。因此課堂上應法除一些不必要的聲像,總而言之,教師如能很好的`運用網路課件的直觀性和感悟性,將一些新觀念,新知識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得到許多有意的啟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不能片面強調網路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而忽視教師的教學作用,不能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兩者完美地結合,我們的教學過程才能實現最最佳化,我們的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獲得圓滿成功。如在講《海底世界》一課時,當多媒體播放海底裡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潮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時,哇,好可愛呀!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之聲。一下子,學生全被吸引住了。影片的播放,創設了情景,講敘了海底的故事,讓學生由對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很快創造性地思維並用自己的語言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活動自始至終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所以在設計課件時,始終要以這一教學思想為主導,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幾個重要環節。

  總而言之,教師如能很好的運用網路多媒體課件,使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完美地結合起來,學生就能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創新慾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