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精選7篇)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課件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課件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正式開始前,我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理解。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習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化學一塊兒重要的知識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同樣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堂課的授課物件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觀察、想象、思維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多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多動手,多操作,多觀察,多思考,也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與機會,學生髮表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見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節課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準確說出質量守恆定律並會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質量守恆定律的驗證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教學重點是質量守恆定律,其中,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分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講解法、探究實驗法、,讓學生在合作實踐中思考、歸納、總結,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結合新課程標準及以上的分析,我將我的教學過程設定為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
1. 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新課環節,我會列舉之前學過的化學反應,例如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水電解生成氫氣氧氣,然後丟擲問題,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存在什麼關係?然後告訴同學們,關於這個問題拉瓦錫做了一個實驗:HgO分解成汞和氧氣,這個實驗的結果是HgO的質量等於反應後的汞和氧氣的質量之和。再提出問題,反應前後各物質質量之和相等是一個巧合還是規律?引發學生思考,由此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質量守恆定律(板書)。
在本環節,我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本節課的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 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我會指導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探究試驗一(磷和氧氣燃燒試驗),試驗二(CuSO4和Fe的反應),在試驗開始前我會透過PPT展示試驗步驟,同時講解試驗如何進行和注意事項,並做好試驗記錄,填寫PPT上的這個表格。然後同學們進行試驗,我會進行巡視和點撥。試驗結束後,由小組派代表填寫他們的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參加反應前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即質量守恆定律。
在本環節中透過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探討能力,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鞏固提高
我們說化學是一門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在接下來的鞏固提高環節,我講引領學生用我們所學過的質量守恆定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會引導學生用質量守恆定律來解釋,紙在空氣中燃燒後化為灰燼,灰燼的質量比紙輕,為什麼?由此來引發學生思考運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之所以輕是因為有機物燃燒生成了CO2,而CO2是空氣,所以燃燒後灰燼比紙輕。以此來對質量守恆定律有個進一步的理解,從而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4. 小結作業
接下來的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在本環節,我會先讓學生思考一下我們本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點,然後找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我們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對本節課學習內容有了一個回顧之後,讓學生思考實驗一為什麼要用氣球?實驗二為什麼要鐵釘為什麼要打磨,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2
一 、指導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本節我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發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瞭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後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願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願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透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透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透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五、教學重點: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策略
1.對於質量守恆定律,設計並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係和本質聯絡,利用Flash製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後學習《酸 鹼 鹽》奠定了基礎。
2.透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絡在一起,這樣讓學生髮現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會得到進一步激發。採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透過教學環節的設定,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慾望。
八、教學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九、教學流程:
組
總結
演示
十、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麼?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問題引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許多的化學變化,反應前、後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化學反應提出問題呢?
【提出問題】 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生改變?
學生觀察並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後提出一些問題。
傾聽
思考、產生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例項入手,激發興趣
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
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慾。
學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
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活動
過渡: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麼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下面用實驗來探究。
學生活動
聆聽 教學意圖
過程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的關係是() 。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的關係是( )。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 ) 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 ) 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 ) 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 )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呢? 思考 激疑、探索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並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 實驗現象 反應後
質量和 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彙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並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資料(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透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作、觀察並記錄。
3:代表彙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4:描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事實,試著總結規律。
1:讓學生自己動手,透過實驗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
3:體現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 透過探究實驗,得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2、 採用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進一步瞭解質量守恆的原因。
3、 透過鞏固練習體現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教學模式:
猜想→探究→得出結論→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2、 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
3、 應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啟發式、實驗探究式、交流討論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及課件、白磷、錐形瓶、托盤天平、硫酸銅溶液、鐵絲、蠟燭、鎂帶、酒精燈、燒杯、濾紙、玻璃片等。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複習:1、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 磷在氧氣中燃燒;
(2)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
2、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麼?
引言: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是不變的,那麼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
猜想:可能變大、可能變小、可能不變。
(透過實驗探究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演示實驗]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觀察實驗現象並討論,與猜想是否相同。)
[過渡]剛才是老師透過實驗探究得出了結論,那麼是不是一切的化學反應都存在相同的現象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運用桌面上的儀器及藥品探究一下“硫酸銅溶液與鐵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學生實驗探究]分組活動。探究、討論、交流、記錄、發言、分析、總結。
(小結)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反饋練習]質量守恆定律應用於一些簡單的計算。
[問題思考]為什麼一切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呢?
[學生討論]透過學生的思考、分析、討論得出原因。
[分析]教師透過多媒體演示從微觀上進行分析。
[過渡]那麼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下面的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總和將怎樣變化?
[探究實驗]蠟燭的燃燒和鎂帶的燃燒。
(由學生探究後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原因)
[提出問題]如何改進實驗?
[反饋練習]見投影
[小結]學生敘述他們個人的收穫。
[作業]《百分達標》相關的練習。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學第5章第一節內容,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化學定律,是化學定量研究的基礎。在前面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很多有關化學變化的例子,掌握了常見物質參與的化學反應,並能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出來。還學習了物質的微觀構成,認識到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三種微粒構成的,並瞭解到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微粒解釋以及元素符號、化學式的寫法。在學生積累一定的定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是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的,一氣呵成,促成了學生對物質從定性到定量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質量守恆定律部分內容中,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恆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透過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知道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藝規律。教材的這種處理方法,學生接受起來十分自然,實驗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也是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本課題的活動與探究內容較多,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邊操作、邊觀察、邊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其收益會更大一些。
各實驗小組所測定的化學反應各不相同,但透過比較、判斷,不斷地揭示矛盾和解決矛盾,必然會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同時也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講好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從定性認識要定量認識模型的構築,今後學習化學方程式及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知道質量守恆定律,能用微觀的觀點說明質量守恆的本質原因。
b、能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常見化學反應中質量關係。
C、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a、透過對質量守恆定律實驗方案的設計,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b、透過探究活動,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讓學生透過這一探究性學習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享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b、透過向學生介紹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史,使學生產生“自己的研究與科學家的研究相似”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樹立“將來我也能成為科學家”的信念。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難點:運用所學物質微粒構成知識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依據: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是新課標的核心,這是我確定本課重點的依據:根據學生以往的練習反饋,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微觀世界缺乏感性認識,這是我確定本課難點的原因。
二、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中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我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動力,能力等方面分析。
1、學生現有的基礎
學生經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對物質的構成微粒,化學式和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有一定的認識,在上節中對燃燒有了一定了解,這對學習本節有較好的基礎,有助於本節的`理解。但本節比較系統地開展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是學生首次接觸,學生沒有明確的思路,還有些學生對前面物質的構成微粒還缺乏確切的理解,這給突破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這一難點帶來一定的困難。
2、學習動力、能力
初中生好奇,對親身參與活動感興趣,但受年齡特徵及基礎知識限制,實驗操作技能不高,觀察,分析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歸納概括能力較低,這給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三、教法分析
我用多媒體flash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導思考,提出問題。在根據提出的假設設計實驗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體驗,分別從反應前後物質質量的“增加、減少、不變”三個方面設計出實驗方案。對學生設計出的實驗,組織同學們進行互相評論,休整錯誤,改進設計,從而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操作。在實驗探究時,我採用實驗一討論的教學模式,透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出質量守恆定律這一結論。透過練習,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前面引入時的例子,這就擴充套件了學生有關該概念的思路,加深理解,並回應本節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在處理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這一難點內容時,我採用多媒體模擬展示,分析,歸納等方法,引導學生形象直觀地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四、學法分析
1、教學的全過程是學生活動的全過程,是教師指導與輔導的全過程,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我個人認為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對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質量守恆定律的知識,更重要是讓學生學會“動手作、動腦想、大膽猜、嚴格證”的探究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培養其科學的學習精神的學習方法。
2、質量守恆定律是透過實驗,分析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得出的,實驗分為“質量增加、質量減少、質量不變”三個方案實施,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這是有關質量守恆定律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特徵。
五、教學程式
本節課我設計五個環節完成我的教學:
分別為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二,講授新課,三、反饋練習,四、歸納總結,五、佈置作業。具體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後,質量變重還是變輕了?
2、酒精燃燒,到最後為什麼連灰燼都沒有留下?
3、為什麼鐵生鏽後質量變重了?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講授新課
活動1、探究性學習活動
1、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2、發現和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在呈現的問題情景中思考,發現並提出“如何確定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關係”“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等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透過觀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科學素養。)
3、提出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積累的經驗,提出對“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的假設,並與同學們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會增加,減少,不變三種假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形成嚴謹思考,大膽猜想良好的思維方式。)
4、設計實驗
我啟發學生根據提出假設的依據和事先查閱的有關資料,設計出驗證的實驗方案。
組織學生在班級裡交流實驗方案,討論評議。從學生的實驗方案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方案,供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5、實驗探究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
實驗1、蠟燭的燃燒(用於驗證反應後質量減少的假設)
實驗2、鐵粉在空氣中與氧氣的反應(用於驗證反應後質量增加的假設)
實驗3、大理石與鹽酸的反應(用於驗證反應後質量不變的假設)
實驗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側重觀察實驗反應前後各物質總質量的變化,還有及時鼓勵正確操作的學生,同時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有些同學沒有獲得成功,或沒有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物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結論。這是老師要結合介紹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史,告訴大家,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發現都是與科學家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分不開的,鼓勵學生不要氣鎂,仔細查詢實驗過程中產生誤差的原因,組織學生課後修正實驗方案重新實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發展學生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6、交流與評價
組織學生交流,每一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交流實驗結果。針對學生可能得到的不同結論,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討論,並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1)、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的變化是不是沒有規律?
(2)、得到不同結論的實驗方案是否存在差異?
(3)、測定反應前後各物質總質量變化的實驗應在什麼條件下進行?
教師綜合分析學生的意見和實驗裝置的差異,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實驗得到不同結論的原因,使學生形成“測定反應前後各物質總質量變化的實驗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認識。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7、形成結論
在學生透過實驗研究得出“反應前後各物質總質量保持不變”的結論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指出:用與上述相似的方法,對許多化學反應進行研究,都可以得到一條基本規律—質量守恆定律。
活動2、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
(交流與討論):為什麼“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你能用物質由微粒構成的觀點對質量守恆定律作出解釋嗎?請以金屬鎂和氧氣的反應為例,與同學們進行討論。
針對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缺乏直觀的印象,從而造成他們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理解困難,為突破難點,我採用啟發式和多媒體模擬結合的方法,啟示學生從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再展示其模擬過程,這樣會給學生直觀的現象,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
(三)反饋練習
1、比較下列物質質量大小,用“>”“”<“=”填寫空白。
(1)、木材燃燒,餘下灰燼的質量( )原木材的質量。
(2)、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後的“銅絲”質量( )原銅絲的質量。
(3)、加熱高錳酸鉀,剩餘固體的質量( )原高錳酸鉀的質量。
2、某同學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時發現:木炭燃燒後質量減小了,鐵釘生鏽後質量增加了,請你幫助他分析一下,這些反應也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嗎?
(設計意圖:這些題目既鞏固所學知識又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
1、讓學生回顧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及注意的問題。
2、由學生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3、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佈置作業
課本P111本章作業第8題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設計實驗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嚴謹思維的能力。)
六、教學評價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為指導思想,透過多種現代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及其微觀解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又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
七、板書設計
課題一:質量守恆定律
1.探究性活動
1、根據問題提出假設
(1)減小
(2)增加
(3)不變
2、設計實驗
3、實驗探究
4、交流與評價
5、得出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
鎂 + 氧氣 → 氧化鎂
2Mg O2 2MgO
原子數: 氧原子:2 氧原子:2
鎂原子:2 鎂原子:2
相對質量:24×2+16×2=80 2×(24+16)=80
在化學變化中:
反應前後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
質量守恆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能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質量守恆定律,並能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現象以及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認識定量研究對於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養:透過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探究並應用,培養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難點: 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相關計算。
輔助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一天,福爾摩斯像往常一樣滋滋有味地抽著他的菸斗,房間裡充滿了刺鼻的煙味。他的助手華聲問道“敬愛的神探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那麼你能告訴我你吐出的這些煙和氣體有多重嗎?”請同學們來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課內容,並板書課題“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專題複習”。
[展示]多媒體展示本專題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課前回顧]複習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並板書“一、基礎回顧”),對相關問題加以強調,如:對內容中“參加”一詞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只適應於化學變化;只是質量守恆,不能擴大到其他物理量;應用質量守恆定律時,要特別注意有氣體或沉澱參與的化學反應。
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知識延伸]引導學生回顧並思考化學反應前後的變數,不變數,以及可能變數。即從微觀角度理解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
[板書]二.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1. 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
2 .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3. 解釋生活或實驗中的一些現象
4. 用質量差確定某一物質的質量
5.化學計量數的待定
6.表格資料分析
多媒體展示例題,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問題的一般方法。
[板書]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關質量守恆定律應用的考題,並用多媒體展示。
[小結] 本節課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穫?
傾聽並思考,舉手回答解決引言中問題的方法。
觀看
思考,並積極配合老師,回答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回顧思考
積極思考,並進行分組討論,解決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思考,討論
小結歸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明確複習目標,準確把握中考動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關基礎知識條理、系統化,加深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實現宏觀到微觀的跨越,更加透徹的認識並分析質量守恆定律。
明確相關知識考題型別,做到有的放矢。
瞭解中考動向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識記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重點:
質量守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法(設問——實驗——歸納——總結——練習)
教學用具:
中的實驗儀器和藥品及多功能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請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 實驗室製取氫氣的文字表達式;
3. 表現氫氣的還原性的文字表達式。
實物投影:學生寫出的三個文字表達式。
思考:從三個文字表達式中可以得到哪些資訊?(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定性說明化學反應)
引入:10g氯酸鉀分解後可生成多少g氧氣?若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學習了本章的內容,這樣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學方程式
講述:為了瞭解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燒
觀察:實驗現象 比較:反應前後系統質量的變化
實驗操作:稱量反應前系統的質量;點燃白磷;稱量反應後系統的總質量
實物投影:天平指標在反應前後保持一致。
投影:實驗分析:磷(P)+氧氣(O2) 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講述:由於錐形瓶及儀器質量不變,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M(P)+M(O2)=M(P2O5)
學生 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反應
投影:實驗步驟:1.將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分別裝入燒杯和小試管中;
2.稱量反應前系統的總質量;
3.將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混合;
4.稱量反應後系統的總質量,並比較質量的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投影:實驗分析:
硫酸銅(CuSO4)+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銅(Cu(OH)2)+硫酸鈉(Na2SO4)
藍色溶液 無色透明溶液 藍色沉澱 無色透明溶液
學生思考:從上述實驗中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講授新課:
思考:由以上兩個實驗可知,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投影:第一節 
; 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ΣM(反應物)=ΣM(生成物)
過度:僅僅以兩個實驗是否可以說明這個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問題1:2g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為什麼不等於2g?
問題2:10g氯酸鉀加熱後,生成氧氣的質量為什麼小於10g?
學生討論並解決問題1和問題2。
投影:二、質量守恆定律的使用範圍:
質量守恆定律適用於所有的化學反應
三、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並討論:只守恆定律為什麼可以成立?
提示: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和化學變化前後各種微粒的種類及數目的變化方面考慮。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代表發言,綜合討論結果。
講述:以P+O2 點燃 P2O5為例。
反應前後:改變——分子種類
不變——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個數
投影: 改變 分子種類
元素種類
化學變化前後 不變 原子種類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個數
三、課堂小結:
1. 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2. 質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
3. 質量守恆定律成立的原因
學生練習:《整合集訓》P41 1、2
作業:課本P70 1、2
初中化學質量守恆定律課件 篇7
知識目標:
1.識記:質量守恆定律。
2.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能力目標:
1.鍛鍊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瞭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分組實驗,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猜想、分組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化學反應特徵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那麼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與反應物硫和氧氣的質量之和之間有無變化呢?
二、猜想與假設
生—生:分組交流,討論。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二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三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討論的情況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麼哪一種正確呢?我們不妨用實驗來驗證。
三、假設的檢驗及推理
1.制定計劃。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二組:進行鐵釘與CuSO4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三組:進行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2.進行實驗。
生一生: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並能積極分工、協作、共同順利地完成實驗。
3.收集證據。
生—生:根據現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後請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做小結,自然地得出結論。
四、發現規律
生:三個組的小結情況:
一組:磷燃燒後有白色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CuSO4溶液中反應,鐵絲上附著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之和仍然不變。
三組:無色NaOH溶液與藍色的CuSO4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澱,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之和還是不變。
師:透過學生小結髮言,教師歸納、評價得出質量守恆定律,請一個學生敘述。
生: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生:為什麼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呢?
五、解釋與討論
師:教師先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 的動畫課件,給學生必要的啟迪。
生—生:(討論、歸納)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之和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沒有變。
生:質量守恆定律是否對任何化學反應都適用呢?
六、反思與評價
生—生:(學生繼續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1:蠟燭燃燒前後天平的變化。
實驗2:鎂條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
師—生:(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
2.對於磷燃燒的實驗,如果玻璃管上端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3.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什麼實驗結果?
師:(歸納、總結)
再以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CO2為例,從化學反應中分子、原子的變化情況說明只要是化學反應必定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七、遷移與應用
遷移:供給一組題目進行反饋。
應用: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化學現象。